烏江鎮[吉水縣下轄鎮]

烏江鎮[吉水縣下轄鎮]

烏江鎮隸屬於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位於江西省吉水縣中東部,東臨永豐縣,南接丁江鎮、文峰鎮葛山,西連文峰鎮、醪橋鎮,北靠雙村鎮。人口約2萬,面積162.7平方公里。 省道吉撫、吉桂公路從西至東貫穿全境14公里。烏江河經永豐從東至西流經全境14公里,交通極為便利。

氣候特點

烏江鎮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具有東亞季風特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 年平均氣溫18.2℃,最高氣溫41℃,最低氣溫零下5℃,主導風向為西北風、東南風。年平均降雨量1680毫米,警戒線水位54米(吳淞高程),地勢屬半丘陵地帶。

全鎮國土面積16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40090畝,占總面積的17.5%,山地面積151795.5畝占65.8%,森林覆蓋面137155.5畝占62.9%。

歷史沿革

烏江鎮[吉水縣下轄鎮] 烏江鎮[吉水縣下轄鎮]

建國之初烏江為烏江鄉,屬丁江區,1950年下半年區政府遷至烏江改為烏江區,1958年烏江鄉和楓坪鄉一部分成立烏江鄉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改鄉,為烏江鄉人民政府,政府所在地烏江圩,轄14個村民委員會,132個村民小組。1999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烏江鄉由鄉建制改為鎮建制。2003年烏江居委會與烏江村委會合併為烏江社區居委會,前江村委會與胡家村委會合併為前江村委會,其時烏江鎮轄13個村(居)委會,127個村民小組。

行政區劃

至2004年底,烏江鎮轄凍江、前江、段上、餘江、鳧沖、沙井、新田、棟頭、來村、大蒼、楓坪、大勇、烏江社區12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共134個自然村,127個村小組,全鎮總人口約2036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約1907人,人口密度120人每平方公里。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烏江鎮籍借區位交通優勢,已發展成為糧食加工、農副產品儲運集散地,市場經濟繁榮,商賈如雲,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外商、本地在外打工人員紛紛來烏江鎮投資建廠。如今已成為手套廠、針織廠的的聚集地,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經濟社會結構

2004年烏江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2.01億元,其中工業產值達1億元左右。2004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2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02元。

工業以糧食加工、建材機械為主,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有3家。以針織行業為中心,全鎮大大小小的針織廠有10餘家。從事第三產業個體戶180多戶,從業人員達320人,經濟形勢良好。

2007年實現財稅總收入275.6萬元,比上年增加45.6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01%。工業經濟基礎不斷夯實。該鎮始終堅持工業強鎮不動搖,把強攻工業擺在首位。一是做強做大現有傳統工業企業,形成以“勞保手套,糧食加工”兩大主導產業格局。二是依託本地資源,著力引進鐵礦生產企業。人文鐵礦、烏鑫鐵礦、銀山鐵礦已進入試產階段,鐵礦產業將成為我鎮新的經濟成長點。三是不斷加大招商引資,項目進區力度。落戶城西工業園區固投達700多萬元的萬佳環保裝璜材料廠續建項目已基本竣工。新引進的固投6千萬元的順結製鞋企業,已在城西工業園區租用廠房,並已安裝調配好設備,20074月份已正式投入生產。

2007年完成了烏江至凍江14.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改造工程,較好地解決了5個村委6000多民眾行路難、運輸難的老大難問題。二是繼續推進並完善了林權制度改革,給全鎮林農發放了5800多本鐵證,讓林農吃下了定心丸,為拓寬我鎮林業的發展空間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加強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修了5座小山塘,維修加固了3座山塘水庫、12座水陂,新挖並完善了60口抗旱井,增加有效灌溉面積4000多畝,為農業生產發展奠定了基礎。四是配合縣土管局抓好了新田、凍坑250畝富民造地工程。爭取上級扶持資金在果樹園新建了50個錂鎂大棚,完善了200多畝農業綜合開發渠系配套工程;完成了大路下100畝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基礎工程;有效改善了蔬菜生產條件。

一是強化了社會綜治工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鎮沒有出現一起刑事案件和惡性集體上訪事件。民事糾紛調解率達到100%,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二是計畫生育工作取得突破了性進展。較好的開展了計生“十到戶”工作,四項手術落實率達90%以上。有效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穩定了低生育水平。三是突出抓好了安全防患工作。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做到常抓不懈、防微杜漸、警鐘常鳴。制訂了各項安全工作預案,加大了經費投入,強化了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安全生產有序進行,全年沒有出現一起安全責任事故,沒有發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災事故。四是文教衛生工作成績喜人。中國小教學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順利通過了省教育評估驗收工作,並被評為全省兩基教育先進鄉鎮。鎮中心衛生院新建了一棟800平米左右醫療大樓,新建或維修了7所村級衛生所,有效改善了全鎮醫療衛生基礎條件。積極做好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合工作。全鎮參保率達87%以上。完成了農村及居民勞動力轉移培訓350人,全面完成了招工培訓任務。五是其它工作:徵兵工作;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工青婦、老乾、民政、殯改、土管等工作都按照上級要求齊頭並進。

特色產業

烏江鎮以發展種植業、林業為主。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成立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達7290畝,品種繁多,商品率達49%,遠銷廣東、福建、浙江等地。

科技文衛

烏江中學1所,有教師76人,在校生920人,入學率占98%,國小16所,有教師90人,在校生1523人,國小入學率100%。

有線電視廣播服務站一所,電視節目在2004年底接通光纜,節目28套,與縣城有線電視節目同步播放,前江村、焦元村、坳頭村、洋元村等接通衛星節目9套,全鎮接通有線電視420戶。

鎮衛生院1所,衛生分院2所,個體診所2個,村衛生所11個,醫務人員56人,其中鎮衛生院醫務人員23人,鎮衛生院有B超機一部,心電圖機一部。

名勝古蹟

自然景觀:中華洞,座落在楓坪村委,合水組後山坑內,面積約20平米,四壁為岩石,自然形成。

人文景觀:有中華名山寺,位於大勇村,與大東山相連,建於山頂,前後兩棟,內有八大金剛、趙老爺等菩薩,“文革”中被推毀,1999年民眾自發修復前棟,常有人上山祀拜。

烏江是紅一軍團1933年8月31日全殲國民黨軍隊李思訴部八師的戰鬥舊址。史稱烏江戰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