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

烏有

烏有,虛幻;不存在:子虛烏有/化為烏有。

基本信息

簡介

【詞目】:烏有
【拼音】:wūyǒu
【基本解釋】
1.[nothing;naught]虛幻,消失;
2.沒有,不存在。烏,通“無”。

古文引用

聊齋志異聊齋志異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化石吟》
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夢當好處成烏有。——袁桷詩
子虛烏有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聊齋志異》

詳細解釋

虛幻、不存在
《北齊書·文宣帝紀》:“譬諸木犬,猶彼泥龍,循名督實,事歸烏有。”唐劉知幾《史通·惑經》:“孟子云:‘孔子成《春秋》,亂臣賊子懼。’無乃烏有之談歟?”元袁桷《次韻陳海陰》:“夢當好處成烏有,歌到狂時近自然。”鄭振鐸《海燕·論武俠小說》:“它們把大多數的民眾,更麻醉於烏有的‘超人’的境界之中。”參見“烏有先生”。
消失: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六》:“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人教版七年級上冊20課《山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