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貢節

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誕生於1985年,“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曆五、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節日的內容豐富多彩,除了各種民族體育競技活動,還有最熱鬧的民眾性的聚餐宴飲活動。

編輯本段簡介

wu ri gong jie
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誕生於1985年,“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曆五、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節日的內容豐富多采,除了各種民族體育競技活動,還有最熱鬧的民眾性的聚餐宴飲活動
街津口是赫哲人最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赫哲人每三年的6月28日,在街津口舉辦一次"烏日貢"大會,"烏日貢"赫哲語意為"歡樂喜慶",開始三五成群相聚,後又以各方各地來人形式出現,到1985年演變成全民族大聚會的"烏日貢"大會。在赫哲漁村內舉辦,充分體現了赫哲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以文藝(民歌、舞蹈、民間樂器)、體育、山水產品烹調獻藝為主要內容。會期正處山清水秀、魚船上躍之季,多以露天、篝火晚會形式出現。
與其他兄弟民族相比,赫哲族的節日不算多。除與漢族相同的年節、正月十五、二月二及七月十五之外,還有“跳鹿神”和“烏日貢節”。

編輯本段烏日貢節的起源與習俗

烏日貢節 “烏日貢節”產生於1985年,意為娛樂或文體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時間在農曆五月中旬,節期2至3日,地點在同江市與饒河縣赫哲族聚居區輪流。節日的白天主要是體育競技,有游泳、划船、撒網、拔河、叉草球、射箭等。這幾項比賽都與赫哲人的漁獵生活有關。叉草球最具特色,是叉魚技術的陸上業餘訓練。草球用濕草綑紮而成,玩法有兩種:一種是把多個草球扔出一定距離,參賽者站在同一界線上,輪流用近2米長的三齒木杈投叉,多中者為勝;另一種是分兩隊,甲隊先把球拋向空中,球落地前乙隊若能叉中,就前進一定的步數,否則後退同樣的步數,必由乙隊發球甲隊叉,先到終點者為勝。節日之夜,在江邊舉行篝火文藝晚會和聚餐宴飲。赫哲人的節日食品或待客佳肴中,都少不了“殺生魚”。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有吃生魚的習慣,但是都沒有赫哲族的吃法多。不同種類的魚,有不同的吃法。“拌菜生魚”,是將活魚剔下切絲,拌上野生的“江蔥”、野辣椒或洗去澱粉的生土豆絲、綠豆芽、冬粉、白菜絲、黃瓜絲等,調上各種佐料。醋一般不能缺少,沒醋時用野櫻桃汁代替。“涼拌魚皮絲”,是將魚皮在火上燎一下,或在開水裡涮一下,刮掉鱗,切成細絲,拌上作料,筋道可口,勝過海蜇。“純生魚片”,是把最新鮮的魚肉切成薄片,蘸鹽與醋直接食用。“半生魚片”是把最新鮮魚切成薄片,蘸醋與鹽來吃。“凍魚片”漢族俗稱“刨花”,是在冬季將凍魚剝皮,切削成象刨花一樣的薄片,蘸調料而食。因為殺生魚的多是數斤重一條的魚,所以沒有細魚刺扎口之虞。“生魚籽醬”,有晶瑩剔透、大若黃豆、色呈橘紅的大馬哈魚籽,還有墨綠色的如米粒大小的鰉魚籽,加上鹽、醋、姜、蒜、辣椒、香菜等即可食用,營養價值極高。赫哲族獨特的食魚法還有魚條、魚乾、魚鬆等等。

編輯本段赫哲人的節日

春節 赫哲人講究過節,“舊曆年”(春節)被視為最大的節日。“什克斯”(除夕)晚上,供奉“別布瑪發”――祖宗三代、“五碼子”――諸神畫像以及灶神和火神。他們的故事中,有關過“舊曆年”的傳說是不少的。其它的節日慶祝活動,都不如過“舊曆年”隆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