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共產黨

烏克蘭共產黨

烏克蘭共產黨 (КомуністичнапартіяУкраїни) 是烏克蘭的政黨之一,成立於1918年,最高峰時黨員曾達400萬。蘇聯解體後一度被禁,後重新恢復活動,是國家的第二大黨,黨員9.3萬。黨的現任第一書記是彼得·西蒙年科(ПетроСимоненко),他參加了2004年的總統大選。在烏克蘭議會的450席中占56席。

歷史

烏克蘭當局擬取締烏克蘭共產黨烏克蘭共產黨

烏共是當今烏克蘭建黨時間最長的政黨。1918年4月18日,在塔甘羅格舉行的烏克蘭布爾什維克組織代表會議上烏克蘭共產黨(布爾什維克)被正式命名。1918年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烏共(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烏共(布)決定加入俄共(布),1922年成了蘇聯共產黨的組成部分。蘇聯時期,烏共(布)一直擔任執政黨。最高峰時,黨員人數多達300餘萬人。

蘇聯解體之後,1991年8月30日,烏克蘭最高拉達宣布禁止烏共活動。烏共的活動遭非法禁止,黨的財產和資金被剝奪。1993年6月19日,一部分共產黨員在頓涅茨克舉行重建代表大會,宣布成立新的烏克蘭共產黨,並通過了黨章。在這次會議上,彼得·尼古拉耶維奇·西蒙年科當選為烏克蘭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但是,禁止烏共活動的命令直到2001年12月才由烏克蘭憲法法院通過決議取消。這是烏共進行了十年鬥爭取得的成果。

烏共現有黨員十萬餘人。烏共的中央法定機構有代表大會、全烏克蘭黨代表會議、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團、書記處、中央監察委員會。現有基層黨組織近9000個。現任烏克蘭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是彼得·尼古拉耶維奇·西蒙年科。

烏共在重建之後,很快就把自己的立場設定為:當局的反對派力量、強硬的反寡頭政治力量。2000-2001年,烏共積極舉行了“沒有庫奇馬的烏克蘭”抗議活動,並因此與右翼反對派、社會民主黨分道揚鑣。共產黨人開始進行自己的“左翼力量抗議活動”,在一系列聲明中指出,這是清算公開的“民族法西斯主義”,並與導致烏克蘭人民貧窮和飢餓的極右翼、極端激進的民族力量代表劃清界限。今天,當現政府把目標設定為加入北約之時,烏共明確表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認為加入北約對烏克蘭人民而言,是一場災難。烏共更傾向於與俄羅斯組建統一經濟區,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烏共具有非常明確的親俄羅斯立場。這也是烏共獲得占烏克蘭人口22%的俄羅斯族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黨報是《共產黨人》(1994年2月出版,用烏克蘭語和俄語出版,發行量約為230萬份),理論期刊是《烏克蘭共產黨人》(1999年5月開始出版,發行量約15萬冊)。

政治鬥爭

烏共非常明確地選擇了議會鬥爭道路,積極參加政府和議會的選舉、立法等各項活動,在烏克蘭最高拉達擁有自己的議會黨團。同時,烏共又指出,也要積極開展議會外鬥爭,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定位。

20世紀90年代,烏共在政壇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1993年烏共身份合法化之後,參加了歷次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選舉。為參加1994年選舉,烏共在烏克蘭的各個區進行積極的宣傳,深入民眾,最終獲得338個議席中的90個議席,並組建了烏克蘭最高拉達的第一大黨團。1998年,烏共在最高拉達選舉中同樣表現出色,獲得2465%的選票、124個議席,保持了烏克蘭議會中第一大黨團的地位,烏共呈現復興局面。烏共復興的主要原因是當局改革不利,致使烏克蘭經濟和社會發展陷入困境,導致絕大多數烏克蘭居民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日用品價格僅在1993年一年的時間裡,就增長了1016倍。在1991年到1995年這五年時間裡,通貨膨脹率分別為390%、2100%、10256%、501%、2817%。由於無法遏止的通貨膨脹,在極短的時間裡,就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的居民赤貧化和極少數階層的暴富。根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委員會的官方數據,在1990-1999年的經濟危機年間,實際工資縮水282倍,實際退休金縮水3倍。①這直接導致一大部分選民產生懷舊情緒,所以整個左翼政黨在議會選舉中得票率都很高。

進入21世紀以來,烏共在選民中的威望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在2002年最高拉達選舉中,烏共的得票率只有1998%,由議會的第一大黨降到第三位。2004年,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之後,烏共在最高拉達的地位更是每況愈下。2006年的最高拉達選舉,烏共的得票率僅為366%。儘管烏共積極參加政府,在思想理論領域也作出積極的努力,但都未能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衰退趨勢仍是不可逆轉。烏共出現衰退的主要原因在於,從烏克蘭國內來看,自1999年以來,隨著烏克蘭政治、經濟狀況的穩定,同時,由於烏共的宣傳不到位、黨內生活的消極方面顯現、缺少新的對廣大民眾富有吸引力的綱領性方針、黨的領導和黨的積極分子欠缺鮮明的個人魅力等一系列因素,烏共的支持率開始下降,出現衰退的徵兆。②從國際大背景來看,全世界共產主義思想的威望衰退、無產階級運動處於低潮也是其喪失選民的一個重要原因。

烏共領導人積極參加歷次的總統大選。1999年,烏共推舉其第一書記西蒙年科參加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獲得378%的選票,僅以微弱的劣勢敗給庫奇馬。2004年,西蒙年科再次參加烏克蘭的總統大選,在第一輪投票之後就被淘汰出局,尤先科在烏克蘭2004年的總統大選中當選為總統。

烏共在選民不斷喪失的情況下,不氣不餒,積極宣傳,擴大選民基礎。身處逆境的烏共,為參加2007年舉行的議會提前選舉,作了很多積極的工作,他們積極地在選民中間進行宣傳、大量地發放宣傳其理論思想的傳單、更加注意青年黨員的吸收和培養、積極改變黨的形象、通過青年黨員的活動讓黨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在2007年舉行的最高拉達提前選舉中,烏共得票率為539%,在議會450個議席中獲得27個議席。③儘管比2006年選舉的得票率高,但是與整個20世紀90年代烏共在選舉中的表現無法相提並論。

主要理論主張

烏共的理論主要體現在烏共黨綱中,現有黨綱是1995年3月12日烏共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由於世界局勢的迅速變化,烏共現在正在討論對黨綱進行修改。2008年6月21-22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召開的烏共第42次代表大會,已經將黨綱的修改提上日程,並提出了全新的經濟綱領。現根據現有黨綱和烏共在42大上的政治報告對其主要理論主張進行簡要介紹。

1.樹立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奮鬥目標。

烏共指出,社會主義國家本身的存在及其在社會經濟和精神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國家、對人民爭取自身解放的鬥爭產生了絕對性的影響。蘇聯的榜樣作用加快了社會主義革命在歐洲、亞洲和美洲的一系列國家取得勝利,促進了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形成。在民族解放運動的打擊之下,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崩潰。社會主義的成就、工人運動積累的壓力迫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作出實質性讓步。現在,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危機的爆發顯示,資本主義體制的歷史局限性和毫無前途更是顯而易見,各帝國主義強國的利己主義政策導致從未有過的全球性問題--生態問題、人口問題、民族問題,這些問題威脅著人類本身的生存。一系列歐、亞國家社會主義的暫時失敗並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崩潰。烏共堅信社會主義必勝,因為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把人類文明的所有成果用於為勞動人民造福,用於真正的進步,保證社會發揮最佳職能。

2.明確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烏共42大政治報告深刻分析了烏克蘭的階級狀況,指出工人階級依然是烏共的社會支撐力量,同時,要聯合烏克蘭社會的知識分子、農民、老戰士、青年,等等。

烏共強調,不論是現在,還是任何時候,工人階級都是烏共的社會基礎,是主要支柱。目前,烏克蘭國內的勞動者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除產業工人階級外,服務行業和小商品生產相關的以及在農業中就業的僱傭工人持續不斷增長,國家管理機構中的僱傭工人不斷增多,他們天然是社會主義的支持者,社會主義對工人階級是最有利的社會制度,因而,工人階級依然是烏共依靠的主體力量。

在社會立場和意識方面接近工人的教師、醫生、學者、文化工作者以及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軍人、權利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他們是烏共爭取的對象。

在爭取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一貧如洗的農民天然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

在當代烏克蘭,復辟的資本主義制度使1300萬老戰士失去了階級鑑別力,烏共黨組織有責任幫助他們,把他們變成烏共可以依靠的力量。新社會階層--中、小生意的代表人物不斷增長。根據各種評估,他們構成經濟活躍人口的10%。他們實際上是孱弱的、不受保護的小資產者。小資產者有值得稱道的特點:他既是勞動者,又是占有者。正是因此,小資產者常常是反動的、政治上無原則的。同時,小占有者信仰“社會民主主義”思想。要把他們爭取成為工人階級的政治夥伴。

青年人的意識和世界觀是在近20年狂熱的反共產主義、民族極端主義高漲、歷史被篡改、思想道德墮落的環境下形成的。他們不了解祖國的歷史真相,很大一部分青年對共產黨有成見,但是,也有一些青年對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黨感興趣,他們希望仔細研究當代現實的複雜過程。烏共要有目的性地做他們的工作。

3.總結蘇聯解體和蘇共亡黨的經驗和教訓。

關於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烏共認為,它是20世紀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它開啟了一個新紀元。正是十月革命開啟了烏克蘭人民當家作主、擺脫帝國主義剝削和奴役的道路。

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烏共認為:在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改革和創新解決社會矛盾、縮小蘇聯和已開發國家生活水平差距的時候,卻被反社會主義力量所利用,他們打著“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旗號,將黨和國家引向一條導致資本主義復辟的滅亡之路。蘇聯解體是那些占據著黨和國家機關領導職位的膽小鬼和共產主義叛徒發動的一場反革命政變。

政變導致反人民力量掌權,政變為資本主義復辟、破壞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社會主義基礎、取締蘇維埃民主政治模式、灌輸資產階級和民族沙文主義思想開闢了道路。蘇聯的解體不是不可避免的,蘇聯當時遇到的問題在社會主義體制的框架內完全能夠成功解決,社會主義在蘇聯的失敗是暫時的。

烏共認為,蘇聯共產黨亡黨的主要原因在於:蘇共粗暴地破壞了列寧的黨建原則;沒有保證黨員隊伍的純潔;黨內生活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未得到貫徹;脫離民眾,形成黨內權貴階層,一些不堅持原則的人攫取了黨的最高領導權;等等。

4.明確黨現階段的任務。

在政治領域,爭取改革和完善國家管理機構,取消總統制和州長制,構建議會制政體,強化地方代表大會的作用是當務之急。總統制和州長制是所有這些執政高層發生爭奪權力的殘酷鬥爭的根源,誘發了持續不斷的衝突,導致國家的穩定局勢退化,加深了社會分化。

在經濟領域,力爭由最高拉達制定到2015或2020年的中期發展計畫,以解決目前面臨的最尖銳的經濟、社會和民族問題。通過總結中國共產黨、越南共產黨和古巴共產黨的經驗,考慮到勞動人民的利益,烏共提出了能夠戰勝體制性危機的新經濟綱領。重要舉措為:把重要的部門和企業戰略性地民族化,抑制通貨膨脹,消除失業,支付合理的工資、退休金和養老金,為第一部類商品和服務設定人人享受得起的價格和稅率,恢復高水平的免費教育,保障高質量的衛生服務和文化財富的大眾性。烏共新經濟綱領的具體構思如下:實施具體的民族經濟綱領以解決最主要的國民經濟問題;停止戰略項目的私有化,把有重要國民經濟意義的戰略性項目的所有權歸還國家;不許出賣具有農業用途的土地,全力支持恢復農工生產的集體化形式,採取激勵措施促進其發展。在世界糧食危機尖銳化的條件下,烏克蘭應該利用自身農業的優勢,擴大糧食資源及其在世界市場上的獲利貿易;啟用先進的納稅制度,對收入高者徵收高稅率;恢復和鞏固祖國科學的地位,樹立科研工作者、教師、醫生的勞動威望。

在社會領域,要儘量消除貧富兩極分化,保障充分就業,實施免費的教育和醫療,等等。

在對外關係方面,恢復同蘇聯各個原加盟共和國的兄弟關係,反對加入軍事政治集團和權利不平等的經濟聯盟,主張中立,等等。

在思想層面,反對納粹主義和奴役民族思想的“民主化”,反對個人主義、消費至上、財富第一及仇視其他民族,反對西方價值觀念,反對貶低勞動人民,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儘管烏共具有改革和改善烏克蘭政治制度、經濟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況的良好願望,但是在當今的烏克蘭社會,要實現這些願望任重而道遠。

面臨的現實困境及其解決方法

烏共42大政治報告指出了其面臨的現實困境及解決方法,具體為:
1.加強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防止黨發生分裂。

早在蘇聯解體之初,烏共就已經發生分裂。兩個烏克蘭共產黨並存的局面歷經9年時間,才於2002年5月召開的烏克蘭共產黨聯合代表大會上通過決議,確定兩個烏克蘭共產黨聯合成烏克蘭境內唯一的、真正的共產黨人黨--烏克蘭共產黨。至此,兩個並存的烏克蘭共產黨才完成了從組織到成員的統一。

今天,如何保持黨的統一、防止分裂,依然是烏共目前面臨的緊要問題。由於烏克蘭的強制資本化,導致烏克蘭出現居民社會經濟分化,買辦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犯罪率上升且具有不斷加強的趨勢;工人階級、農民和知識分子不斷分化並失掉階級屬性;社會上盛行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和發財思想,部分黨員腐化墮落;烏克蘭政治局勢的複雜性使一些黨員信仰出現動搖;由於對具體情況缺乏認識、理論素養差及缺乏政治鍛鍊,部分黨員不能理解新的鬥爭條件,不善於及時理解和正確評價鬥爭的新階段;部分黨員紀律渙散、有悲觀情緒和冒險報復情緒,對社會主義和國際共運現有的危機持一種情緒化反應;黨內的機會主義分子積極活動等,所有這一切,都威脅著黨的統一,使黨面臨分裂的危險。

2.順應時代潮流,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黨員隊伍的現代化。

烏共認為,由於當代世界是一個不斷變化、紛繁複雜、新需求層出不窮的世界,因而,烏共的理論宣傳工作、組織工作和政治工作都要不斷地適應世界現代化的要求和需要,掌握現代的政治鬥爭及黨建方法和藝術,使烏共變成現代的、有影響的政治力量,避免被全球資本主義制度排擠到政治邊緣。

為實現隊伍的現代化,烏共的首要任務是:首先,除了代表和扞衛赤貧的勞動階級、僱傭工人的利益之外,烏共還應該成為烏克蘭社會主義發展前景的唯一載體;其次,烏共應該成為人民中間、當代議會制權力機構中--從鎮到區到人民代表大會,到烏克蘭最高拉達,最有影響的政黨,烏共要以一個“民眾”黨的面貌出現在民眾當中;最後,烏共應該在一致行動中堅持思想統一和組織團結,把自身建設成為一個思想先進、組織團結、戰鬥力強、能夠在爭取烏克蘭社會主義取向的發展中真正承擔起責任的黨,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3.聯合社會上的所有健康力量,組建烏克蘭左翼陣線聯盟,擴大選民基礎,以便同現有政治制度進行更加有效的鬥爭。

橙色革命”以來,烏共面對選民的不斷流失,提出組建“烏克蘭左翼陣線聯盟”,希望藉此擴大烏克蘭左翼的影響力,擴大自身的選民基礎。組建“烏克蘭左翼陣線聯盟”的想法和倡議對烏共而言由來已久。由於烏克蘭實行多黨制,導致政黨林立,很多政黨由於得票率不能超過3%而不能進入烏克蘭最高拉達。烏共意識到,由於很多烏克蘭左翼政黨的綱領主張與烏共趨同,導致他們同烏共競爭選民和選票,造成烏共喪失了100多萬選民的選票。2007年大選之後,烏共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一定要組建代表勞動人民利益的“烏克蘭左翼陣線聯盟”。在烏共42大上,烏共再次重申了這一想法,稱沒有左翼的聯盟,會導致選票分散,導致社會主義擁護者的隊伍變得十分衰弱。烏共決心同這種狀況進行不妥協的鬥爭。

或被取締

烏克蘭2014年7月8日試圖禁止該國共產黨的活動,原因是據稱烏克蘭共產黨在主張脫離烏克蘭的東部地區支持親俄叛亂分子與政府軍為敵。烏克蘭共產黨立即作出回應,譴責法務部長帕夫洛·彼得連科試圖借基輔地區法院之手限制烏克蘭人民的政治權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