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園[藕塘烈士陵園]

藕塘烈士陵園位於安徽定遠縣東南30公里處的藕塘鎮,緊連皇甫山自然保護區和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於1978年建成,占地面積360平方米,附屬設施有荷花池塘、金魚池塘各1個、大小花壇6個及梅園、銀杏園、果園等。館內分一廳三室:正廳屏展“名垂千古,浩氣長存”八個大字;三個展室陳展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定遠地區的黨、團組織發展和民眾革命運動情況;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等同志在藕塘地區的活動以及根據地軍民對敵鬥爭情況和其它文物資料170餘件,其中《烈士英名錄》銘記著二千多個烈士英名。

藕塘概述

古鎮藕塘 古鎮藕塘
古鎮藕塘 古鎮藕塘

藕塘歷史可追溯到漢,距今有1800多年,後漢令狐子伯少年時代避難此地讀書廟中,東漢永平年15年(公元72年)稱相,是後漢楚相令狐子伯的發祥地。唐武德年間(618年—626年),藕塘便有市井,雲集商賈。流傳有塔山娘娘、包公審烏盆、牛皋大戰藕塘關等民間傳說。有明靈宮、真武廟、元封寺等古蹟,後毀於兵燹。

東漢楚相令狐子伯為酬謝藕塘父母和廟主的思賜,在塔子山上建造的文峰塔,毀於1966年8月“文革”,於1998年8月重建。每年三月十五日,民眾自發組織令狐山廟會,燒香許願,表達虔誠,客流量達十萬人左右。

藕塘是安徽省195箇中心集鎮之一。2005年春,被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列為 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2007年被滁州市評為“十大特色名片之一”。榮獲“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和“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藕塘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山清水秀,經濟繁榮,有千年古鎮之風韻,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薈萃,有“小莫斯科”之稱。

紅色藕塘

藕塘烈士陵園 藕塘烈士陵園

1939年,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生活、戰鬥,藕塘是淮南抗日根據地,成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民主革命根據地之一。

1939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新四軍第四支隊所屬八團和挺進團,進駐藕塘一帶,開創抗日革命根據地。11月底,中共中央代表、中原局書記 劉少奇同志化名胡服,率中原局機關到達藕塘附近的江北指揮部,先後於瓦屋薛、山黃、灣楊主持召開了三次中原局會議。

藕塘烈士陵園紀念碑 藕塘烈士陵園紀念碑

1942年,津浦路西參議會經路西地委批准,於1944年9月18日在藕塘建成“抗日烈士紀念塔”。1946年5月,二師奉命戰略轉移,紀念塔被國民黨軍隊炸毀。

1944年10月,經批准成立藕塘市(縣級),聶浩同志任市長、當地軍民稱藕塘為“小莫斯科”。

民眾表演 民眾表演

1948年3月,藕塘解放。勤勞勇敢的藕塘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光輝燦爛的壯麗篇章。為追悼先烈,昭示後人。1964年4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並拔專款,在原址重建烈士塔,塔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由原安徽省委書記張愷帆手書。

1981年,安徽省民政廳和定遠縣人民政府拔專款,在烈士塔南面興建“藕塘革命紀念館”,陳列劉少奇、譚震林、徐海東、羅炳輝等在藕塘抗戰活動史料。

令狐山廟會 令狐山廟會

1996年10月,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親臨藕塘,深切緬懷革命先烈。

1998年11月12日,中國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一行百餘人,到此瞻仰憑弔,祭奠英靈。

藕塘烈士陵園,是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省政府、省軍區國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節和“七一”,合肥、南京、滁州和其他單位的黨政機關及學校待組織人員到此悼念敬謁,開展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