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捶

炮捶

炮捶是當今社會上非常罕見的傳統套路,具有自身獨到的風格特點。因套路短小精悍,內容豐富,每路三十多個動作中涵蓋了眾多的腿法、步法、身法、眼法、手法等武術技擊素,並將其合理的連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徵。

炮捶簡介

中國拳術之一,又名三皇炮捶。“三皇”,指傳說中的伏羲神農黃帝。“炮捶”,指打拳象炮一樣威力強大,象錘一樣打得沉重兇猛。炮捶創始於明末,發展於清代中葉。相傳在明末清初,少林寺僧普照將此拳傳給甘鳳池喬三秀。幾傳之後,到於連登、宋邁倫時,對於炮捶又有所創造和發展,遂形成於、宋兩大派系,流傳至今。清末社會動亂,保鏢行業盛行,當時著名炮捶拳師多以保鏢為業,並招收門徒。炮捶在北京一帶流傳較廣,成為北京一帶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種拳術。

炮捶套路短,架勢緊湊,結構簡練,動作樸實無華,剛健,沉穩,一招一式,一蓄一發,皆勁力充實,技擊性強。拳諺說:“十字捶,左右沖,前打肋,後打胸。"這充分表明了炮捶的技擊特點。炮捶原有12套,現尚存7套。炮捶的基本方法有十二炮,即開門炮、劈山炮、連環炮、轉角炮、十字炮、 腦後炮、瀉肚炮、 衝天炮、撩陰炮、扎地炮、窩心炮和七星炮。 炮捶常用的演練器械有槍、劍、刀、棍等。練炮捶有 5項要求:①沉氣要聚;②本力要猛;③虎腕要挺;④腰眼要靈;⑤心血要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炮捶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陳式太極拳第 2套路也叫炮捶,此外還有炮拳,但不同於三皇炮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