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七師

坑道作戰階段。 至11月2日,配合步兵殲敵近千名,戰後被志願軍炮兵政治部記集體二等功。 5月27日晚,炮四十一團配合二○一師的四個步兵連發起反擊,取得成功,全殲守敵。

遼陽駐軍某炮兵師組建不久,即回響毛主席關於“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行列。入朝後,在西起鐵原東至文登約100多公里的正面上,先後配屬三個兵團、11個軍作戰。參加了粉碎敵“秋季攻勢”、反細菌戰和戰術反攻、上甘嶺戰役、準備反登入作戰和夏季戰役。在兩年多的戰鬥中,這個師配合步兵大量殺傷敵有生力量,擊毀擊壞敵炮325門,擊毀擊傷敵坦克、裝甲車243輛,擊落敵機46架、擊傷86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汽車378台。戰鬥中湧現出大批英雄模範人物和功臣單位。出現戰鬥英雄1名(王工一)、特等功臣2名(金耳世張瑞成)、二級英雄連1個(現六連)和177個功臣單位,5582名三等功臣。炮兵十一團,炮兵二十團,炮兵四十一團榮立集體三等功。
粉碎敵“秋季攻勢”。1951年9月29日,敵在西線集中美騎一師、美三師、大英國協旅等主力,向朝鮮境內我鐵原、漣川以西及高浪浦里以北三十公里的正面發動了準備已久的所謂“秋季攻勢”,企圖突破中國人民解放軍陣地防線。炮十一團一營、炮二十團三營於白楊里、票洞、三南里一帶支援二○○師,至10月23日,兩個營共戰鬥百餘次,消耗炮彈3400發,配合步兵殲敵達2.3萬餘人,擊毀擊傷敵坦克11輛、汽車2輛、火炮3門。敵僅向我金城方向爬行了不足十公里,所謂“秋季攻勢”遭慘敗而告終。同時,六十八軍的防禦正面遭敵偽八師及美二師主力猛烈攻擊,炮十一團二營配屬六十八軍,在敵機、敵炮的不斷襲擾下,頑強堅持射擊。四連三炮在戰鬥嚴重減員、情況危急時刻,機智勇敢,圓滿完成單炮戰鬥任務,後被授予“二級英雄炮班”。
激戰上甘嶺。敵為達到報復和挽回敗局的目的,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向金化北上甘嶺地區537.7、597.9陣地發動了所謂“金化攻勢”,由此拉開了上甘嶺戰役的序幕。戰役按其發展,從戰術上可分為反覆爭奪、坑道鬥爭、大反擊三個階段。
反覆爭奪階段。戰役初期,由於我方支援火力過弱,加之陣地遭敵炮火破壞嚴重,自14日戰役發起至20日,敵白天進攻,我入夜反擊,反覆爭奪,形成了陣地晝失夜復的局面。在這個階段,該師炮二十團二、三營投入戰鬥,他們以積極的火力多次圓滿完成任務,屢次受到步兵首長的讚揚,成為當時炮兵火力的主要部分。
在連續七晝夜的激戰中,三營八連在每炮只有四至六人的情況下,依然以高昂的戰鬥熱情,圓滿完成戰鬥任務。炮手張瑞臣連續兩夜沒有休息,一整天沒有吃飯,手被燙傷,但他仍堅持裝填了650多發炮彈。敵機投擲汽油彈,烈火蔓延至火炮工事,他不顧烈火和敵機的威脅,奮力搶出了瞄準鏡,並將烈火撲滅,保住了火炮及200多發炮彈,戰後被評為二級英雄、特等功臣。連隊被志願軍政治部記集體一等功。
坑道作戰階段。20日,炮十一團二營奉命參戰,在頭7天的反覆爭奪中,敵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殲滅7000多人,但我軍也有較大傷亡,已無力組織較大反擊,轉入坑道作戰。二營六連擔負支援坑道部隊作戰的任務,經常配合步兵舉行小型反擊,以保證有生力量、物資得以補充。至11月2日,配合步兵殲敵近千名,戰後被志願軍炮兵政治部記集體二等功。
在十天的支援坑道作戰中,炮師十一團的一、二營在其它兄弟炮兵部隊配合下,完成了彈藥囤積和為步兵調集二梯隊創造時間的任務,從而奠定了大反擊的基礎。
大反擊階段。11月11日16時,炮兵群在由炮師師長顏伏任炮兵司令的指揮下,經三次火力急襲、兩次火力準備,拉開了向537.7北山進攻的戰役大反擊序幕。至13日,攻取主峰,全部收復了陣地。上甘嶺戰役至此結束,炮師全部撤回。
炮二十團九連自戰鬥發起至31日屢遭敵炮火轟擊,遭受建連以來最大的傷亡。戰鬥到最艱苦的時候,物質供應全部中斷,全連以淡水面片湯充飢,仍鬥志昂揚,堅守陣地,頑強戰鬥。幹部戰士利用戰鬥間隙編寫了充滿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激情的連歌。此後每年10月14日,都作為連隊紀念日,唱連歌,喝淡水面片湯,進行傳統教育。配屬該連的電話員金耳世同志,在執行任務中腿被敵炮彈片炸斷,頑強爬行了十多公尺,連續接了三個線頭後暈倒,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被授予特等功臣。戰鬥中,九連毀傷敵115榴彈炮12門,203榴彈炮18門,105榴彈炮3門,占戰役中毀敵榴彈炮總數的54%,被志願軍政治部授予二級英雄連隊稱號並榮記集體二等功。
參加夏季戰役。夏季戰役是由二十兵團於5月13日至7月27日,在東自北漢江東科湖裡,西至金城南的方向上,對敵連續發起的一系列有限攻勢。戰役共分為三個階段,歷時75天。炮七師各部都投入了戰鬥。炮十團,炮四十一團配屬二十兵團各軍正面作戰;炮二十一團,炮十一團配屬二十三、二十四軍於側翼配合行動。
第一階段。炮四十一團的四、六、七、八連與炮二○七團編在六○二炮群內,為第二火力,加大主攻點的火力密度。使30%的敵工事被摧毀,保障了步兵迅速殲敵,占領陣地。
第二階段。5月27日晚,炮四十一團配合二○一師的四個步兵連發起反擊,取得成功,全殲守敵。6月10日炮二十團一、三營配屬六十軍對敵五師二十七團陣地發起衝擊。經過50分鐘的激戰,首創殲敵一個團的範例。6月12日晚,炮四十一團編入二○○師炮群及五八八團炮群,經25分鐘的火力準備,步兵發起衝擊,僅用47分鐘即攻克敵號稱“模範工事”的十字架山,後全殲守敵。
第三階段。為給李承晚匪幫破壞遣俘協定扣留我27000名戰俘的罪惡行徑以有力的回擊,早日促成停戰的實現。炮師炮四十一團,支援二○二師反擊529.2高地;炮二十團一、三營編入集團一八一師炮兵群,支援五四一團向龍虎洞西南無名高地及451、472.2、551.6等高地進攻;炮十一團、炮二十一團一營均配屬二十四軍在平瀟,五聖山地區向敵反擊。在炮兵火力的配合下,步兵在各陣地取得了可喜的戰績。至7月27日21時,朝鮮停戰生效,中國人民解放軍終於粉碎了敵欲奪回金城失地的企圖。共殲敵52000多人,陣地向前推了百餘平方公里,並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車炮。夏季作戰至此勝利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