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水分離器

一、概述

灰水分離器是集加藥、沉澱、過濾、集水為一體的水淨化裝置。主要用於工業鍋(窯)爐、洗煤廠、焦化廠、水電站鍋爐濕法除塵、水力沖灰渣廢水和煤礦沖(洗)煤廢水的淨化,也可用於農村、城鎮、工礦企業等行業等進行給水淨化和其它含有一般懸浮物的預處理。

二、結構

(一)組成

灰水分離器由輸入泵、管道、加藥裝置、灰水分離器主體組成,灰水分離器主體內部裝有一組沉降斜管及過濾層、頂部有集水盤,設備是密閉的,通過沉降和過濾使灰水分離。

(二)革新

①主體設備頂部設定水槽式結構,解決了過漏層的局部堵塞現象,避免了設備運行狀況不穩定和灌體脹裂。
②起初運用的設備進水口結構為多孔管式,孔眼較小,至使進水口經常堵塞,影響了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出水口至斜板的污水流運均不穩定,不利於懸浮物的沉降,使多數懸浮物吸附於過濾層,至使過濾層堵塞,影響了設備的運行效果而脹裂灌體;
經過技術革新設備進水口為一直管道且在其管口上方設一分流錐,分流錐上端設一阻流錐,在其周圍設有穩流板,保證了均勻布水,利於懸浮物在沉澱區的沉澱,保證了設備正常運行。

三、工藝流程

輸入泵把灰水注入灰水分離器主體,灰水通過分離器主體下部呈錐形的密閉筒體進入,錐形底部有灰塵排出孔道,密閉筒體內部裝有一組沉降斜板和過濾層,頂部為集水盤。一組沉降斜板包括:正反形漏斗連線成的構件。反應室及環繞柱狀腔體的若干傾斜管,交錯均勻固定排列構成的隔層;過濾層是由可浮於水面的特殊濾料組成,工作時,它們浮於水面、緊貼在集水盤。含灰水進入泵前進行絮凝,添加混凝劑,縮短處理時間,增加處理效果保證了出水水質。

四、設計參數

(二)斜管沉澱區的設計參數

①沉澱區的斜管與水平呈60°角,長度一般為1.0m左右。
②斜管上部清水區水深為0.5-1.0m,底部緩衝區高度為0.5-1.0m。
③斜管沉澱池一般採用重力排泥,每日排泥次數至少1-2次。
④停留時間:沉澱池不超過30min。
⑤處理水量根據實際運行需要定
⑥水溫=0-50℃
⑦筒體直徑根據計算公式φ=(根號下流量Q/V)×1.13
⑧懸浮物去除率為60%
⑨pH=5-10

(二) 過濾區設計參數:

① 濾速:8~12m/h。
② 沖洗時間:4~5min。
沖洗強度:採用平均值為14~16L/s·m2。
④ 濾料層採用1~3mm泡沫球,厚600mm。
⑤懸浮物去除率為70%左右。

五、灰水分離器的優點:

1、灰水分離器二種控制方式,手動和自動,自動採用電動閥門,運行全部自動化,手動時人工操作,管理方便;
2、一器二用,沉澱與過濾一體化,對高濁度廢水的淨化效果好;
4、獨特的結構方式,逆向流,縮短沖洗時間和沖洗水量,排出體外的污水含水率低;
5、專有的反洗裝置,反衝洗時間短、用水量少徹底,保證處理效果,出水水質穩定;
6、泥斗容量大,反洗排泥時間達10小時以上;
7、直接排泥,方便徹底;
8、分流錐與阻流錐及設有穩流板,不易堵塞布水均勻;
9、先沉澱後過濾,過濾負荷小,運行周期長;
10、內壁採用防腐處理,適應廢水的PH範圍廣,設備的使用壽命長。
11、設備適應能力強,能承受污染物SS在50—1000mg/l。

六、運行分析

灰水分離器是逆流(向上流)運行,在沉澱區懸浮物去除率達到60%,過濾區達到70%,設備能承受的懸浮物SS在50—1000mg/l。
本體的最上面,被截留的物質在濾料的下面,運行中懸浮物逐漸增加並成塊,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向下降落到斜板內,再到泥斗中,可保正常保水的通量,不會出現堵死現象,當水的通量減小後,可用少量水自動反洗,就能維持濾層的特性。正常反洗時間1-2天。

七、製造、檢驗與驗收標準

1、化工部標準:《圓筒形鋼製焊接貯罐施工及驗收規範》(HGJ210-83)
2、一機部標準:《水處理設備製造技術條件》(JB2932-81)
3、《鋼製焊接常壓容器》JB/T4735-1997
4、《室外排水設計規範》GB 50014-20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