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包豆腐

灰包豆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豆制食品。主要材料是黃豆。這種傳統的食品與油炸豆腐不同的是不用食油,而味道卻比油炸風味獨特得多。其製作方法也與眾不同。

歷史

沿河自治縣北部的後坪、塘壩、客田、新景土家族山民們,至今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豆制食品叫灰包豆腐工藝。初看時灰不溜秋,不知何物。待用清水反覆淘洗乾淨後個個黃燦燦、輪晴鼓眼煞是好看。放在湯鍋一煮,吃起來外香內嫩,綿味細長。製作工藝

過程

先將精選黃豆水浸泡三小時,取山澗泉水用石磨磨漿過濾去渣,豆漿燒開冷卻,用自製酸湯點成豆花。把豆花倒入用濾布隔離的豆腐箱裡,蓋上箱板,加上石頭壓緊、壓乾。豆腐出箱後,把豆腐3公分小方塊。把蕎桿灰、桐殼灰入鍋燒八成熱(柴灰亦可代替),將切好的豆腐倒入鍋中與灰同炒約30分鐘,豆腐受熱膨脹。起鍋倒入簸箕內撒開冷卻。食時將豆腐反覆搓洗乾淨。食不完可用棕布品袋穿掛於通風處,可儲存一年以上。此道菜無論燒湯、煮火鍋,都可食用,要多燒一會,均是外皮酥脆醇香,內里細嫩可口,回味綿長,故是土家人宴請嘉賓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食時先放飯碗裡冷卻一下,蘸薰上糊海椒水再入口,以免燙舌頭。

讚譽

2001年,麻陽河黑葉猴保護局申報國家級保護區時,接待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吃了這地道獨特的風味菜都讚不絕口。一位美國朋友海吃一通後,豎起拇指贊道:土家族灰包豆腐,oK!oK!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