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激皮炎

火激皮炎

火激皮炎(erythema ab igne)全稱火激性皮膚炎,也稱火激紅斑,是由於局部皮膚反覆暴露於不足以引起燒傷的高溫刺激而引起的持久性毛細血管擴張性網狀紅斑,有時色素增加明顯,稱為火激網狀色素沉著。火激皮炎常見於用熱水袋局部熱敷,或經常進行烤火取暖,或長期用紅外線照射的局部,也見於司爐、炊事員及經常進行高溫作業的工人。火激皮炎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火癍瘡”相類似。如《外科啟玄》火癍瘡記載:“……向火避寒,久炙皮膚,火氣入而成瘡,有汗作痛。”

基本信息

病因

火激皮炎火激皮炎

長期局部受到低於燒傷溫度的高溫刺激,如長期火爐烘烤,睡熱炕,長期高溫工作者如廚師、司爐等,或因病長期套用紅外線照射,蠟療等,均可因反覆暴露於高溫環境而發病。

女性患者是男性的10倍,且大多數是體重超重者。Mok和Blumgart(1984)報告1例胰頭癌和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背部第12胸椎至第2腰椎部位出現火激皮炎,故火激皮炎有利於及早發現胰腺疾病,而早期胰腺疾病臨床檢查時通常幾乎不能被發現。

發病機制

火激皮炎為人體皮膚長期局部受到低於燒傷溫度的高溫刺激,後呈潮紅或暫時性網狀紅斑是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所致。

臨床表現

火激皮炎火激皮炎

火激皮炎主要見於從事高溫作業者或身體衰弱長期取暖者。局部皮膚暴露於熱環境中數小時後呈潮紅或暫時性網狀紅斑(為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所致)。如反覆暴露於熱源則紅斑明顯,呈紫紅或紫褐色網狀紅斑(為靜脈擴張所致)並伴色素沉著,治癒後常有色素沉著,經久不退。偶可發生水皰,輕度皮膚萎縮和角化過度。皮損分布與受熱輻射區域一致,如睡熱炕、電熱毯者,多發生於背部;坐位取暖者多發生於小腿伸側。自覺有灼癢感。

最初局部皮膚充血,以後變成網狀紅斑,最後為色素沉著。其顏色的變化可自淡紅至深紅或紫紅及紫褐色,最後變成黑褐色。這些變化常在同一病損處同時存在。少數情況可伴水皰、毛細血管擴張、輕度皮膚萎縮及角質增生等。早期病變是可逆的,而持續熱吸收後色澤變深且明顯和持久。也偶可引起皮膚癌鱗狀細胞癌,甚至發生轉移。

角層增厚,顆粒層明顯,棘層萎縮,真皮乳頭部血管擴張,血管周圍細胞浸潤,可見含鐵血黃素。真皮結締組織顯著嗜鹼性變。表皮部也可見發育不良細胞。

輔助檢查

輕度角化過度,偶伴粒層增厚或角化不良;表皮萎縮伴棘細胞空泡變性,偶見異形核。真皮乳頭層血管擴張伴血管周圍混合細胞浸潤。真皮網狀層的結締組織可發生改變,彈力纖維增加,增粗。色素沉著系噬黑素細胞,真皮內游離黑素顆粒和含鐵血黃素浸潤所致。

診斷

西醫診斷標準

火激皮炎火激皮炎

根據病史、皮損部位及皮損特點,易於診斷。

火激皮炎最初表現為局部皮膚充血,以後成網狀紅斑,最後為色素沉著。其顏色的變化可自淡紅至深紅或紫紅及褐色,最後變成黑褐色。這些變化常在同一病損處同時存在。少數情況可伴水皰、毛細血管擴張、輕度皮膚萎縮及角質增生等。

中醫病機和辨證

中醫認為是火熱之毒,久炙皮膚,致使腠理不密,毛孔司開,火熱之氣入內而發病。

鑑別診斷

網狀青斑:損害為毛細血管擴張性無色素沉著和鱗屑的網狀損害,呈對稱性,瀰漫性。

血管萎縮性皮膚異色病:毛細血管擴張及萎縮較突出。

治療

火激皮炎火激皮炎

原因除去後,火激皮炎的早期損害可逐漸自愈,對持久性色素沉著,可套用脫色劑如3%~5%的氫醌霜奧古蛋白(SOD)霜,0.05%~0.1%維A酸(維甲酸)軟膏。萎縮性損害多為永久性。角化過度性損害可外用氟尿嘧啶(5-FU)軟膏或手術切除。中藥可用清涼膏或紫草茸油。亦可撒布祛濕散。

Sahl等(1992)採用氟尿嘧啶霜治療1例火激皮炎,治療前組織學見散在異型角質形成細胞,治療第6周和5個月時複查未發現不典型細胞,但色素沉著未見明顯改變。除去這些細胞則可能減少惡變的發生。

預後

火激皮炎偶可發生水皰,輕度皮膚萎縮和角化過度。

預防

應避免長期反覆暴露於溫熱環境,從事高溫環境工作者應加強個人防護。

民眾使用保暖用品,溫度不要超過40度,且連續使用半小時,應該休息1小時,特別是有糖尿病的患者、長輩,以及皮膚機制尚未發展完成的小寶寶,都應該再縮短使用時間,以免對皮膚造成傷害。

病例

火激皮炎火激皮炎

2014年12月16日,據台灣《聯合晚報》報導,台灣入冬第一波寒流侵襲,不少民眾拿出電毯、暖寶寶禦寒,但使用要小心。一名30歲患者,過去每個月經痛都使用熱敷墊舒緩,近日氣溫驟降、使用時間加長,導致肚皮出現大片網狀紅斑如漁網,醫師診斷為“火激性紅斑”。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羅婉心表示,火激性皮膚炎是長期使用熱敷袋、暖暖包、電毯,溫度超過40度,導致皮膚細胞熱傷害,傷害會在細胞內累積,除了輕微發癢外,其他沒有症狀,但因為色素沉澱、膚色不均勻,要退掉至少要數個月。研究顯示,反覆發生火激性皮膚炎,會增加罹患皮膚癌機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