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下

火山下

作 者: (英)蘇瑞 著,程工 譯。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1-1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在20世紀英語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文學巨著:在1998年蘭登書屋評選的20世紀100部最好的小說中,該書名列前茅;《紐約時報》稱該書是“本世紀(20世紀)最傑出的小說之一”;《洛杉磯時報》稱“這部傑作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十部小說之一”;《紐約時報》著名的書評家阿爾弗雷德·卡贊稱“本書無疑是當代最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小說之一。 “沒有愛就無法生存”,本書探究了死亡與愛情這一永恆的主題;同時又對殖民主義、對戰爭以及對納粹進行了無情的鞭撻,體現了作者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小說寫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故事背景放在1938年的墨西哥。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酗酒的英國前領事傑弗瑞·費爾明。故事圍繞“領事”、他的前妻伊芙以及他的同父異母兄弟休展開。整個故事集中發生在1938年亡靈節一天之中,地點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範圍內(一座活火山下的山谷中),而主人公最終也未能逃脫命運的控制。
本書充滿了隱喻,採用了大量意識流的描寫手法,具有古典悲劇的典型特徵。
主人公悲劇性的命運,直指本書情景一年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次全人類的浩劫。因此,本書不僅僅講述了一個人的悲劇,而且隱喻了全人類的悲劇。

內容簡介

故事集中發生在1938年亡靈節一天之中,地點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範圍內(一座活火山下的山谷中)。故事圍繞“領事”、他的前妻伊芙以及他的同父異母兄弟休展開。萁問的感情糾葛雖輕描淡寫卻如泰山壓頂般使得“領事”最終為此厭倦了生活放棄了生命。當自己的手足和自己的妻子共同背叛了自己,“領事”感覺自己被世界所拋棄,就像一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犬。面對伊芙的回歸,“領事”仍然不肯原諒,他放棄了伊芙的救助,執意地走向死亡——雖然臨死前他原諒了伊芙,他想要伊芙,他想要和伊芙重新開始,可一切都來不及了。
本書充滿了隱喻,採用了大量意識流的描寫手法,具有古典悲劇的典型特徵。
主人公悲劇性的命運,直指本書情景一年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次全人類的浩劫。因此,本書不僅僅講述了一個人的悲劇,而且隱喻了全人類的悲劇。

作者簡介

馬爾科姆·勞瑞(1909—1957),英國詩人和小說家。生於英格蘭,1931年畢業於劍橋大學。從那時起,酒精和文學就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東西。先後遊歷法國、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等地,最後在英國去世。他作品頗豐,但生前只有少量作品出版。其中創作於1947年的《火山下》和1933年的《在海外》是他最重要的兩部小說。1977年加拿大國家電影局推出了影片《火山》,再現了馬爾科姆·勞瑞的一生。

媒體評論

本書是20世紀最傑出的小說之一。
火山下火山下

——《紐約時報》
這部傑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十部小說之一。
——《洛杉時報》
本書無疑是當代最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小說之一。
——《紐約時報》著名書評家阿爾弗雷德·卡贊
那時候我熱哀於讀英國作家馬爾科姆·勞瑞的作品。其作品《火山下》也被譯成了日文。小說的內容反映了男人們像被野狗一樣殺戮,女人們只能陷入無盡的悲嘆。因為我也懷疑自己是否得了酒精依賴症,所以就特別喜歡勞瑞。從他那裡學到了“悲嘆(grief)”這種感情沉重的語言。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