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南

灤南

灤南縣是唐山市下轄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唐山市東南部。距唐山市44公里,距北京250千米,距天津182千米,距秦皇島市120公里。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經濟開放縣。地處灤河衝擊平原最南端,南鄰渤海,2012年轄土面積1482.6平方公里,總人口57.08萬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231年),縣地屬燕國。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縣地屬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縣地屬遼西郡。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盧綰為燕王,縣地入燕,屬遼西郡海陽縣。

東魏武定八年、北齊高洋天保元年(550年),新昌更名為盧龍,縣地屬盧龍。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析盧龍置馬城縣,屬平州。治所在今灤南縣東北部的馬城村。這是灤南縣境內最早設定的縣級建制。

遼天贊二年(923年),置灤州永安軍,屬平州。灤州之名始此,馬城屬之。

金天會元年(1123年)夏六月,張珏以平州降宋,改馬城為安城。天會二年(1124年)夏六月,金陷平州,安城復名為馬城。

元至元五年(1268年),省馬城入灤州及樂亭,縣地屬永平路灤州。

明代,灤州屬京師省永平府,縣地屬灤州。

清代,縣地屬直隸省永平府灤州。1912年後,縣地屬直隸省津海道灤縣。

民國17年(1928年)撤銷津海道,改直隸省為河北省。1935年,殷汝耕在通縣建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22縣,縣地屬灤榆區。抗日戰爭時期,縣境基本上是兩種政權並存。河北淪陷後,建立了偽政權,縣地屬冀東道尹公署灤縣所轄。隨抗日戰爭的深入發展,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建立,縣境為晉察冀邊區冀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抗日戰爭結束後,灤縣改稱灤南縣佐公署,駐地倴城,屬冀東區行署第十三專署(冀東行政公署)。1947年4月21日,灤南縣佐公署改稱灤南縣政府。1947年2月,國民黨在倴城建立灤寧縣,12月中旬,灤寧縣政府逃到董各莊(今屬宋道口鎮)。1948年5月,又逃到灤縣,被改編為河北省保全第五團。至此,灤寧縣自然消亡。1948年5月16日,十三軍分區部隊攻克國民黨晏各莊據點,灤南縣全境解放。1949年1月底,河北省全境解放。3月7日,冀東區行政公署劃屬華北人民政府領導。11日,冀東區行政公署恢復冀東行政公署名稱。灤南縣屬第十二專屬。

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全面調整行政區劃,撤銷行政公署,恢復河北省,建立唐山專署,灤南縣為其所轄。1954年7月,撤銷灤南縣建置,併入灤縣。1958年11月29日,撤銷灤縣建制,建立唐山市灤州區。原灤南縣境內分別劃歸灤州區、樂亭縣和唐山市柏各莊區。1961年,部分公社劃歸丰南縣。1963年1月,恢復灤南縣建置,隸屬於唐山地區專員公署。1968年,唐山地區專署改稱唐山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改稱唐山地區行政公署,灤南縣為其所轄。

1983年5月16日,唐山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實行市管縣體制,灤南縣歸唐山市領導。

行政區劃

灤南縣面積1270平方千米,人口54.04萬。轄17個鎮,14個社區、594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倴城鎮。

行政區面積(km²)人口(萬)駐地行政村數量
倴城鎮848.69西北街50
長凝鎮54.73.49長凝村45
馬城鎮20.31.6馬城村23
柏各莊鎮79.64.68柏各莊三村45
胡各莊鎮58.23.73胡各莊村33
扒齒港鎮98.53.75扒齒港村42
司各莊鎮100.44.35司各莊西村59
宋道口鎮74.75.14宋道口村65
南堡鎮275.71.45南堡一村18
青坨營鎮72.72.83青坨營村40
程莊鎮805.17程莊村47
坨里鎮35.81.89坨里村19
柳贊鎮54.91.19柳贊一村5
姚王莊鎮20.81.72姚王莊村28
安各莊鎮662.57安各莊東村29
方各莊鎮41.63.09方各莊29
東黃坨鎮52.11.65東黃坨村17

文化

灤南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文化先進縣。蓮花落、民歌、秧歌等民間文藝形式豐富多彩,廣為流傳。灤南是評劇、皮影、樂亭大鼓的發源地,孕育了評劇、皮影、樂亭大鼓“冀東文藝三枝花”。誕生了評劇創始人成兆才、皮影大王張繩武、樂亭大鼓靳派創始人靳文然等大師級人物,被命名為中國評劇之鄉、樂亭大鼓之鄉。近年來,灤南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文化藝術隊伍不斷壯大,文化精品生產碩果纍纍,文化活動異彩紛呈,文化交流活躍頻繁,文化傳承保護成果顯著,文化實力越來越強。評劇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皮影、樂亭大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灤南 灤南

評劇融合了民歌、秧歌、蓮花落、梆子、樂亭大鼓、灤州皮影等曲調和表演形式創造而成,前身是蓮花落,俗稱蹦蹦戲,為全國第二大戲種,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評劇創始人成兆才先生創作的《花為媒》、《獨占花魁》、《楊三姐告狀》等劇作享有盛譽。灤南縣成兆才評劇團參加了8屆中國評劇藝術節,是全國唯一屆屆參加評劇藝術節的縣級劇團,且每次都獲得多個獎項。2007年,成兆才評劇團參加巴黎第三屆中國戲曲節,演出了評劇《曹妃甸傳奇》,獲得了“創新獎”和“最佳青年演員獎”。2011年,成兆才評劇團創作演出的以陽光拆遷、和諧拆遷為題材的現代評劇《三進門》轟動首都、唱響全省,獲得省市領導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參與創作的現代評劇《宋慶齡與新中國》演職人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皮影也稱皮影戲,是冀東民間地方劇種之一,是中國皮影戲的一個支派,有獨特的唱腔和操縱技巧,製作影人是一種雕刻技術,借鑑戲曲的化妝、臉譜和服飾,加以藝術誇張,在操縱者(拿線的)靈活操縱下,與陪唱配合,影人形象生動,唱腔融入冀東方言、叫賣調、哭喪調,表演有聲有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4年,灤南縣皮影團赴葡萄牙演出傳統皮影戲《劉瑞蓮救駕》獲得圓滿成功。

樂亭大鼓博採各種傳統說唱藝術的長處,吸收民歌、戲曲的某些腔調,用鄉音說唱,以三弦、鐵板、鼓伴奏,具有獨特的唱腔、板式,是一種能說長篇大書,也能唱集錦小段、敘事抒情兼佳,深為民眾喜歡的曲藝品種。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灤南縣湧現出靳派唱腔創始人靳文然和文化部命名的樂亭大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三代傳人何建春等許多大師級藝人,他們的代表作《薛剛反唐》、《碧海丹心》等享譽國內外。樂亭大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997年,何建春表演的樂亭大鼓《碧海丹心》獲全國群星獎金獎。

經濟

201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18億元,同比增長10.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35億元,同比增長33.7%;實現全部財政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19.6%。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262元,同比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920元,同比增長13%。

交通

灤南沿海沿路,水路陸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融地帶,東距秦皇島120公里,西距天津130公里、北京220公里,距京唐港40千米。是唐山灣“四點一帶”開發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曹妃甸工業區最直接的經濟腹地。境內有省級公路平(泉)青(龍)樂(亭)、唐(山)港(京唐港)、沿海、遷(安)唐(曹妃甸)、高速公路連線線等5條,有長(凝)大(新莊)、西(海)曾(家灣)、古(馬)柳(贊)、楊(店子)柏(各莊)、李(興莊)四(農場)等5條。在建的灤海公路連線平青大公路和嘴東經濟開發區。唐(山)港(京唐港)高速、唐(山)曹(妃甸)高速、沿海高速3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坨(子頭)港(京唐港)鐵路、遷(安)曹(妃甸)鐵路均經縣城。

2005年開始建設的曹妃甸港在灤南海域。曹妃甸港區包括礦石、原油、煤炭、深冷等碼頭。灤南嘴東經濟開發區籌建的五號、六號港池是曹妃甸港的一部分。曹妃甸港經水路近距離連線京唐港、秦皇島港、天津港,輪船可朝發夕至,遠距離可達全國及世界各大港口。

自然資源

灤南資源豐富。縣域背山襟海,平疇沃野,地廣人稠,土地、海洋、灘涂、礦藏、風力、人力資源豐厚,具備深度開發、長遠發展的優良基礎條件。

全縣無山地丘陵,海拔最高37.4米,最低0.9米,屬平原地貌,以洪積沖積平原、沖積平原、海積平原為主。縣域屬於溫帶沿海半濕潤區大陸性氣候,加之地下水、地表水比較豐富,適宜糧棉油各種作物生長。2011年糧食總產量44.86萬噸、棉花總產量1 008噸,花生總產量5.88萬噸。海岸線90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79.75公里,島嶼海岸線10.25公里。海域面積450平方公里。域內海洋資源豐富,包括浮游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游泳生物等生物資源和化學元素、適宜發展鹽化工的海鹽。盛產優質稻米、海米、花生米,被譽為“三米之鄉”。海域的曹妃甸島,因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大陸有淺灘,構成了建大型深水港口得天獨厚的優勢。曹妃甸港從2005年開始建設,已經投入運營,2010年實現貨物吞吐量1.3億噸。沿海灘涂4.3萬公頃,適宜曬鹽、海水養殖和臨港開發。灤南縣嘴東經濟開發區已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工業區和經濟開發區,已經完成吹沙造地1 070公頃,水、電、路齊備,正在開發建設,方舟造船、海都水產加工等項目已建成投產。

縣內有鐵、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已投入開發的有高尚堡、老爺廟等主要油田。截止2005年底,南堡油田累計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0億噸,預計地質儲量達17億噸。勘探、開採石油、天然氣的冀東油田在縣域占地600多公頃。境內已探明鐵礦儲量20億噸,遠景儲量達50億噸。礦體呈南北走向,礦區面積29平方公里,礦帶延伸6公里,埋深41.43米~108.95米,礦石平均品位35%,屬於富礦。其中,亞洲單體最大的馬城鐵礦儲量超過10億噸。河北鋼鐵集團已經開工建設,其中投資24億元的大賈莊鐵礦已進入實質性開發;投資100億元的馬城鐵礦完成了地質補勘。南部沿海由於潮汐及海風作用,風資源豐富,全年穩定性強,連續性好,具有建設風力發電場的優越條件,開發區域可延伸至水深30米以上。投資300億元的華能海上風電、投資30億元的香港東豐集團海上風電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名優特產

海蟹

“灤南海蟹”亦黃螃蟹,生長於淺海,當地產卵,當地自然孵化。海蟹為肢體動物,巨螯尖甲,青色,橫著爬行。其肉嫩黃肥,鮮美可口,有養筋益氣、理胃消食,散諸熱,通經絡等藥用功效,營養價值高。“灤南海蟹”產於灤南縣南部沿海的柳贊、南堡一帶,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為灤南的名特產品之一。

“灤南海蟹”的肉、黃均美,當今吃方很多,可蒸、煮、燜、炒食,也可曬乾,製成蟹肉、蟹黃,還可以加工成蟹醬。春汛當椿芽才發,芍藥初放的季節,海蟹可與香椿芽配食,其味優美,若佐酒賞花,則雅興更濃。所以有“黃凝白嫩紅椿脆,窗處芍藥拌酒香”之詩句。

對蝦

對蝦為節肢動物 ,雌雄異體,雄蝦大於雌蝦,多為一年成熟。對蝦因舊時熟品上市前,就其彎鉤身形,尾向內,頭朝外,每對一套,成對出售,故名對蝦。其鮮品青白色半透明,熟品呈珊瑚紅。對蝦皮包薄肉肥,味道鮮美可口,營養十分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26.6克,脂肪0.7克,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對蝦各種烹調皆宜,是宴席桌上的海味佳肴,佐酒珍品。故前人有“賞花佐酒須珍味,笑指珊瑚鉤一雙”之詩句。

灤南 灤南

蝦皮

“灤南毛蝦”俗稱蝦皮 ,系渤海灣的“土著”,當地產卵、孵化成長。一般一年一死,因生長快、壽命短,故有“生長周期短,資源恢復快”之說。“灤南毛蝦”個體完整,顏色潔白,皮薄肉肥,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是人們喜食的廉價大眾化海味,為灤南縣的名特產品之一。

“灤南毛蝦”產於本縣南部沿海的南堡、柳贊一帶,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每當春秋兩汛,漁民們用張網、架子網定置捕撈。捕來鮮蝦,除少部分銷售當地及加工成蝦油、蝦醬外,大部分用鹽水煮炸、晾曬、去雜、製成乾品。

“灤南毛蝦”無論是用來蒸、炒、煮、褒和涼拌,吃起來都清香雋永,品味兼優。同時,毛蝦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常食毛蝦對肝炎、痔瘡、皮膚瘙癢、腹水、白廯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墨魚

墨魚(當地方言把“墨”字讀mi ),也叫墨斗魚 ,是烏賊魚的別稱。唐山轄區的灤南、樂亭、丰南等縣(區)沿海均有出產。但從質量上講,數灤南縣沿海南堡、柳贊出產的墨魚為上乘,因其海域是泥底,所產的墨魚肚子裡無沙子,吃起了來不會牙磣,為灤南縣海域特產之一,是人們喜食的一種海鮮。外地人到灤南做客,熱情好客的灤南人會將墨魚做成菜餚讓其品嘗,臨走時主人還會送上幾斤墨魚做為家鄉特有的禮物。

墨魚生活在海水中,為軟體動物,身體橢圓形而扁平,蒼白色,有濃淡不均的墨斑。頭部有一對大眼,口的邊緣有十隻腕足,腕足的內側生有吸盤。墨魚既無強大的攻擊本領,又無撲食的利器,但體內能分泌出墨色液汁,每當遇到敵害時,它能放射出“墨汁”把周圍的海水染黑,以保護自己逃之夭夭。這種“墨汁”含有麻醉劑,能麻醉敵害的嗅覺,常以此方法撲捉小魚蝦充飢。

據沿海耆老講述,墨魚不是真正的“魚”,因為它沒有脊梁骨,它和那些蛤螺一樣,都是軟體的貝類。說墨魚是貝類,為什麼身上不長“殼”呢?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墨魚也有“殼”,因生性好動,背著沉重的外殼,妨礙了它的活動,經過長時間的進化,把殼藏在了外套膜裡邊,起著支撐軟體的作用。因殼質地疏鬆,不僅不會加重負擔,而且在遊動時增加浮力。把墨魚剖殺之後,便會看到有兩塊潔白的骨頭,這就是原來的外殼,俗稱“墨魚骨”(也稱海兔子骨頭),中醫上稱之為 “烏賊骨”或“海螵蛸”。

墨魚的肉又白又嫩,為海中美味,營養十分豐富。每100克墨魚肉中含有蛋白質13克,脂肪0.7克,糖類1.4克,還含有鈣、磷、鐵等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墨魚渾身都是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據古代文獻記載,墨魚肉有養血滋陰、益腎通氣、去瘀止痛的功能。墨魚骨是傳統的止血藥,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烏賊骨,厥陰血分藥也——諸血病皆可治之”。古代有25個海螵蛸的藥方,如今已被用於醫學上,如利用墨魚骨粉直接來治療胃出血、外傷出血。“墨魚汁”被人們作為止血藥,如用於消化道出血、肺結核咯血及功能性子宮出血。

當今墨魚吃法很多,如“爆炒墨魚花”、清炒墨魚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墨魚燉豬肉”是地地道道的家鄉菜,普遍受到人們的喜食,其特點是“魚有肉香,肉有魚味”。難怪人們說:“墨魚燉豬肉,吃著沒有夠!”

大米

柏各莊大米集中產於灤南縣柏各莊、楊嶺、胡各莊等一帶,因產量高、質量好而遠近馳名,為灤南縣土特產品之一。柏各莊大米以顆粒勻淨,富有粘性,糯軟香噴,適口性強,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7.3克,脂肪2.5克,澱粉75克,纖維素0.8克,為人們普遍喜食,堪與天津小站大米所媲美。

柏各莊一帶地處灤河下游,渤海之濱,水源充足,土質肥沃,氣候溫和,光照時間長,適合水稻生長。這裡種水稻已有60多年的歷史。隨著農田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水稻栽培管理技術的提高,水稻生產發展很快,種植面積最高發展到32萬畝,總產量3億多斤,是灤南縣的主要糧食作物,每年除滿足當地人民生活需要外,還大量銷給華北、東北、西北等地,使農民增加了收入。

海米

“灤南海米”是海產白絨蝦加工而成,由於這種蝦身、須、肉呈白色,故前人有“曲身小子玉腰肢,二寸銀須一寸肌”之詠。“灤南海米”味微鹹,營養豐富,鮮美可口,多含蛋白質及維生素,深受人民喜食,為饋贈親朋好友的上等禮品,是灤南縣名特產品之一。

“灤南海米”產於本縣南部沿海的南堡、柳贊一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生產歷史了。每當春秋季節,漁民用張網、架子網定置捕撈,捕來鮮蝦,放入滾開的鹽水鍋中,待水開後,煮成八成熟,迅速撈出,曬乾,放入布袋或細眼網,往牆上摔打,使其皮肉分開,再用簸箕簸掉即可。

“灤南海米”除滿足當地需要外,大部分銷往京、津及東北等地。

花生

灤南縣中西部、北部地區花生種植歷史悠久,據考證始以明代後期,清末年間開始流向國際市場。因土質沙性、光照充足等自然條件等特點,適宜花生種植。灤南縣花生以個大、果白、皮薄、籽粒飽滿富有光澤而著稱,在國際市場被譽為“東路花生”。

東路花生可榨油、炒食、煮食,又可做餡、製作花生醬、加工酥糖等食品,其味道可口,營養豐富,為大眾化食品。花生籽粒含脂肪、蛋白質多種營養物質和維生素及少量金屬元素,熱量較高。並有“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化瘀”等醫藥效應。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引進優質小花生品種,並開始用塑膠地膜覆蓋種植,產量有幅度提高,灤南縣為唐山市主要產區之一。所產的東路花生在國際市場頗受歡迎,素有“倴城花生——沒(秕)比的”之歇後語。

適宜魚、蝦、貝、蟹的繁衍生長。人工養殖對蝦麵積已達3867公頃,年產量達萬噸,是中國有名的養蝦大縣。該縣中部為水稻主產區,面積24666公頃,稻穀產量10萬噸,居河北省首位,所產稻米優良,清香適口,富有粘性,該縣的柏各莊鎮、南堡鎮是遠近聞名的“柏各莊大米”的主產地,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西部、北部為花生生產區,面積1.2萬公頃,產量2萬噸。東部為小麥、玉米主產區,年產量分別達到70萬噸、20萬噸。該縣蔬菜種植面積達4000公頃,品種多、質量好。豐富的水草資源,悠久的飼養殖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餎餷

“餎餷”一詞源於滿文或蒙語的發音,其意為薄餅。而在唐山的民間對“餎餷”一詞的來源卻流傳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椐說當清王朝在遵化建東陵以後,守陵人為討得皇家的歡心,就把這一特產送進了皇宮。當時的慈禧太后吃飯有個習慣,端上來的菜最多只夾兩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咯扎,她一看沒有吃過,問了聲:“這是什麼菜呀?”太監趕忙回答:“還沒起名字呢,請老佛爺賜個名吧。”慈禧太后一邊聽一邊吃了兩口,太監就忙著往下撤。誰知,慈禧太后還沒有吃夠,就說了句“擱著”吧。太監以為這是太后賜的菜名,馬上傳下去:“老佛爺賜此菜名為‘咯扎’。”咯扎與擱著諧音,從此以後,咯扎的叫法便在民間流傳至今,咯扎的身價也大大提高。

灤南 灤南

餎餷的傳統做法用料講究,製作過程精細,是一項手藝活,以灤南製作的餎餷最為正宗。首先選優質綠豆,用水浸泡,漂去豆皮;然後連豆瓣帶水上磨碾壓,磨成豆乳汁後,再放入適量的薑黃粉(起調色作用)調勻,用特製的平底煎鍋攤製成煎餅狀。這樣做好的餎餷色澤嫩黃鮮亮,質地鬆軟適口,散發著一種綠豆特有的清香。

此外,從營養食療角度看,綠豆咯扎還具有清肝合胃,瀉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壓,血脂的功能,符合現在提倡的食療合一,飲食養生的要求。現在,咯扎菜餚已經成為唐山人民喜愛的獨特美味,醋溜咯扎、燴咯扎、炸咯扎、焦溜咯扎,玻璃咯扎,炒咯扎,咯扎簽子、糖醋咯扎等等,據說能做一百多道菜,很有特色,擺在餐桌上,質高形異,色美味香。近年來,咯扎更是登上了大雅之堂,咯扎宴已成為招待國內外賓客的拿手菜,深得食客的讚譽。

行業介紹

灤南縣工業以造紙、原鹽、建材、冶金、化工、軋鋼、飼料等行業為主導,形成了一批名牌產品和規模企業。其中產品多次榮獲國內、國際質量大獎。該縣已初步形成軋鋼、線頭棉加工、藥材加工、拆車等10大骨幹行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信便利。灤南縣處在唐山開放區腹地,北依京山鐵路,南臨渤海,東望秦皇島,西近天津,與京唐港、秦皇港、天津港毗鄰,直達京唐港的坨王鐵路縱貫縣境南北,千餘公里的公路連通各鎮、鄉、村。自建的兩座漁港碼頭增開了海上通道。在開通了860000門程控電話及行動電話的基礎上,萬程控電話即將投入使用,實現了國際、國內直撥。幾年來,灤南縣投資3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全縣投資環境明顯改觀。灤南縣屬京津唐電網供電,境內高低壓輸電線路1000萬米,輸變電能力在京津唐電網所轄各縣中,居第3位。

商業

縣城建成灤南縣百貨大樓、供銷商場、供銷大廈和2009年建成的金貿商廈等大型綜合商場,年交易額億元以上。依託區域特色經濟,建成姚王莊蔬菜批發市場、柏各莊水產品市場、嘴東漁港水產品市場、宋道口鋼鍬市場、長凝鎮溫莊再生棉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特色鮮明,交易興旺。2008年,全縣市場商品交易額達200億元。

外貿出口不斷增長,對外合作日益擴大。灤南縣瞄準國際市場,各極發展外向型經濟。2008年,出口商品收購值達到150億元。

隨著“三年大變樣”這一藍圖的實施,灤南商業新的篇章正在掀開,百貨大樓拆遷,供銷商場改擴建,一大批商住樓正在新建。

政策

灤南 灤南
灤南 灤南
灤南 灤南
灤南 灤南
灤南 灤南

灤南縣政府最新政策新聞: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2010年4月23日,我縣在灤南賓館禮堂隆重召開“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動員大會。出席和參加動員會議的有:縣四大班子領導,各鎮、街道辦黨政正職,縣直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百日攻堅工作隊成員,重點城建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城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各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會議還邀請到市有關單位領導和路南區的相關同志出席和參加會議。會議由縣長蔡洪魁主持。會上,副縣長張雲江宣讀了《灤南縣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觀看了路南區拆遷改造專題片;分包攻堅任務的縣領導代表,城中村幹部、涉拆戶代表,公安局代表分別作了表態發言;市紀委副書記鄭文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秀平對我縣拆遷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縣委書記張國棟作了重要講話。根據《灤南縣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安排,我縣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從4月23日開始,至7月31日結束,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4月23日至5月15日,主要完成拆遷攻堅、綠化攻堅、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規劃攻堅、城建項目攻堅五項攻堅任務。第二階段從5月16日至6月15日,第三階段從6月16日至7月15日,第四階段從7月16日至7月31日。

灤南 灤南

縣委書記張國棟在講話中強調,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推進三年大變樣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二要突出重點,統籌推進,迅速掀起三年大變樣新高潮,三要加強領導,嚴密組織,堅決打贏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戰。縣長蔡洪魁在主持會議時要求,全縣上下必須以超常規的理念認識百日攻堅,以超常規的措施推進百日攻堅,以超常規的作風投入百日攻堅,確保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取得全面勝利。

榮譽

全國奶業生產強縣糧食生產先進縣
科技進步先進縣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河北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
省級園林縣城全國文化先進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