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雲縣博物館

灌雲縣博物館

灌雲縣是連雲港市文物大縣,現有館藏文物3000餘件,原始社會以降應有盡有,基本不斷代,是該縣數千年文明史的一個縮影。

基本信息

簡介

(圖)灌雲縣博物館灌雲縣博物館

灌雲縣博物館成立於1985年,屬蘇北第一批縣級博物館,長期以來在縣域文物的徵集、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卻一直沒有自己的陣地。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充分利用文物為“三個文明”建設服務,灌雲縣委、縣政府決定新建縣博物館,項目規劃位於縣城新區,占地面積36畝,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總投資約3280萬元人民幣。2008年12月,從灌雲縣發改委傳來訊息,該縣博物館建設項目已通過審批,相關手續正在辦理,預計將於年底開工建設。

文物

(圖)灌雲縣博物館灌雲縣博物館

灌雲縣是連雲港市文物大縣,現有館藏文物3000餘件,原始社會以降應有盡有,基本不斷代,是該縣數千年文明史的一個縮影,最為突出的是新石器時代大伊山石棺墓遺址出土的170多件陶石骨玉器、凸顯灌雲地處漢文化帶地域特徵的一批陶器和明代到民國期間的1000餘幅名人字畫,博物館建設是保護、傳承、利用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舉措。

灌雲博物館的大伊山遺址出土文物,兼具了長江下游馬家浜文化和黃河下游北辛文化的特點,典型器如腰沿器、夾砂陶,該遺址中還出現了製作精美的玉器,如玉璜、玉玦、綠松石耳墜等。

文保

灌雲縣博物館灌雲縣博物館
為了確保地面文物安全,灌雲縣博物館積極構建縣、鄉(鎮)、村三級立體化保護網路,由單純的政府保護髮展為社會保護,既宣傳了《文物保護法》,又增加了地面文物安全係數,確保連續多年無地面文物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灌雲縣地面文物豐富,現有有價值不可移動文物92處,其中11處為縣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國保單位大伊山石棺墓遺址、省保單位伊蘆山六神台佛教造像、市保單位板浦李汝珍紀念館、縣保單位龍苴古城遺址是其中傑出的代表。為了解決工作人員相對較少與地面文物相對較多的矛盾,切實保護好這些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灌雲縣博物館努力構建了縣、鄉(鎮)、村三級立體化文物保護網路,在縣博物館的統一安排與指導下,鄉鎮通過文化站長、文物點通過文保員開展工作,把保護文物與宣傳《文物保護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灌雲縣博物館還制定了《縣市級以上文保單位月巡檢制度》,做到月月有檢查,事事有記載,件件有落實。對有一定保護價值而沒有定級的地面文物,如大伊山的星相石、人物岩畫等,縣博物館也定期巡查。對一處國保單位和兩處省保單位,博物館還安排了文保專員進行保護,制定了《文保員定期匯報制度》,便於及時了解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灌雲縣博物館實行的立體化保護措施,紮實、細緻、有效地保護了地面文物,實現連續多年無不可移動文物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基本資料

法人名稱:灌雲縣博物館
地址:連雲港伊山鎮勝利西路11號
行政區號:320723
郵編:222200
營業範圍:文物管理,保護,宣傳,徵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