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底層

瀝青底層

瀝青路面是指以石、砂作骨料,礦粉作填充料,瀝青作膠凝材料,加熱澆注或拌合而鋪築的路面。瀝青路面層包括瀝青底層和瀝青表層。瀝青底層,又稱瀝青基層,是設定在面層之下,並與面層一起將車輪荷載的反覆作用傳布到底基層、墊層、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層次。

簡介

瀝青底層是指要承受面層傳布下來的車輪荷載,並把它擴散分布到下面的層次上去,故能起到減小面層厚度的作用,但由於基層基本上不受車輪水平力和吸附作用,同時也不受大氣作用的直接影響,故基層對材料的抗剪和抗磨耗強度要求較低,但要求有足夠的抗壓強度,一般用碎石、礫石、石灰土或各種工業廢渣等材料來修築。為了適應路面結構整體性能的需要,在面層與基層間需要加設一層聯結層,目的在於加強面層與基層之間的聯結,以防止面層沿基層表面滑移,並消除因基層開裂而反射到面層。底基層當基層分為兩層鋪築時,其下面的一層叫做底基層。底基層設定的目的是為了分擔基層的承重作用,以減薄基層的厚度,一般採用強度稍低的材料修築。

瀝青路面

瀝青路面的功能和作用不言而喻是以滿足交通車輛安全、舒適通行為目的的,由於公路是暴露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的土工工程構造物,因此,瀝青路面還需滿足並適應自然環境條件。由於時間的推移,行駛在公路上的交通車輛組成不斷的在發生變化,人們對瀝青路面的功能和作用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路面的功能和作用所包含的內涵也是不斷發生變化的。我國現行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範對瀝青路面結構設計的目的做出了明確要求,即“路面在設計年限內,滿足各級公路相應的承載能力、耐久性、舒適性、安全性的要求”。根據路面的功能和作用,對瀝青路面結構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強度:公路路面的強度是指路面結構層對於行車和自然因素等作用的抵抗能力即承載能力。在自然因素作用下,要求路面結構不產生過大的變形和發生過渡的磨損、壓碎及疲勞等破壞。

穩定性:公路路面的強度經常受到自然氣候和水文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為了保證路面滿足交通車輛行駛的需要,要求路面結構在任何氣候和水文條件下都必須保持穩定的強度。

平整度:路面越平整,交通車輛行駛時的振動、衝擊越小,行車的滾動阻力也越小,這樣就能保證交通車輛以較高的車速行駛,並使車輛的損壞減少,燃油和輪胎磨耗降低,行車更舒適。

粗糙度:路面粗糙度的大小關係到行車安全,因此瀝青路面必須滿足一定的抗滑要求。因此,路面的要求與其相應的功能是統一的。

面層是路面結構層最上面的一個層次,路面的使用品質主要由面層來體現。面層由承重層、磨耗層和保護層組成。承重層承受車輪的垂直荷載作用,是面層中的主要部分磨耗層承受車輪的水平力和吸附作用,也受氣溫、濕度、雨水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保護層的主要作用是保護磨耗層,延長磨耗層的使用期限,在新建的路面上還起保護路面下層成型的作用。由於面層是路面結構的表面部分,受車輪的垂直荷載、水平力和吸附作用以及自然因素影響最大,因此一般都用強度高、穩定性好的礦料和結合料來鋪築 。

施工要求

瀝青路面墊層要求

路面墊層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砂礫,由於砂礫自身的質量存在很大的差異,會對整個路面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工程的監理人員必須要控制好砂礫的質量問題,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開展工作,具體的要求是:首先控制好礫石,它的壓碎值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零點五到五厘米規格的礫石不得低於一半,鑒於級配砂礫墊層的強度主要與顆粒級配和壓實有關,所以對級配砂礫的級配應有所要求。

瀝青級配砂礫墊層施工要求

工程使用的砂礫屬於材質較為鬆散的材料,為了避免車輛通行給路面帶來損害,工程的監理人員要時刻要求施工人員在開展施工的時候,應該採取一半行車一半施工的措施,這樣就可以減少因為通車現場混亂給沙礫墊層帶來的不利影響,造成車輛表面不緊密、不平整或者導致工期加長。

瀝青水泥穩定砂礫基層

按照施工的措施來劃分,能夠分成兩種方法,一種是路拌方法,另一種是廠拌方法。路拌方法多用於底基層施工。廠拌方法一般用到上基層的施工中。水泥穩定砂礫作為高等級公路路面的基層,是路面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係到路面整體強度的高低和保護路面設計周期內正常使用的關鍵部位 。

砂礫基層施工要求

常見的沙礫基層施工方法有兩大類,通常按照路拌方法來進行, 具體步驟如下述:首先將材料平整,然後噴水處理,將水泥擺放好,攤放平整,運用機械攪拌,最後找平繼而碾壓成型即可。而廠拌法有獨特的地方,首先準備材料,備好水泥分量,灑水將材料攪拌,藉助車輛運輸,最後攤鋪繼而碾壓成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