濺水魚

濺水魚

濺水魚,身體細長,體側黑色的斑點紋之上,規則的排列著紅色的斑點,最大體長約5cm到目前為止,被科學命名的濺水魚有50多個品種,在中國出現的也就是珍珠濺水、粉點濺水、紅點濺水和粉紅濺水等不超過7個品種的濺水魚。

基本信息

簡介

濺水魚濺水魚

中文名:濺水魚

學名:Copellaeigenmanni(Regan,1912)

【科別】脂鯉科
【產地】蓋亞那
【形體特徵】身體細長,體側黑色的斑點紋之上,規則的排列著紅色的斑點,最大體長約5cm

到目前為止,被科學命名的濺水魚有50多個品種,近幾年來,在中國出現的也就是珍珠濺水粉點濺水紅點濺水粉紅濺水等不超過7個品種的濺水魚,甚是可惜

習性

一般的脂鯉科魚會自食其親產的卵,而濺水魚卻用非常特殊的方法,保護自己的卵。也就是說,在產卵時,雌雄種魚會跳出水面,而將卵產於魚類不能到達之岸邊的岩石水草上,這是令人驚奇的習性。喜好中性到弱酸性的水質,習性溫和。

體形特徵體長6-8公分,此魚的外型並不美麗,但因其產卵習性怪異,而受到許多人的喜愛。雄魚的背鰭、臀鰭與尾鰭都比雌魚長,而體弄也大一號,區別容易。

食性:喜食活餌。
水溫:24-26℃

硬度:5-10dGH

Ph值:6.0-6.5

護理水槽必須加蓋,以防其跳出。

濺水魚,俗名四線花、黑銀蔥。體長6-8公分,原產地為亞馬遜河流域。此魚的外型並不美麗,但因其產卵習性怪異,而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一般的脂鯉科魚會自食其親產的卵,而濺水魚卻用非常特殊的方法,保護自己的卵。也就是說,在產卵時,雌雄種魚會跳出水面,而將卵產於魚類不能到達之岸邊的岩石或水草上,這是令人驚奇的習性。適水溫為24-26℃,喜好中性到弱酸性的水質,習性溫和,但水槽必須加蓋,以防其跳出。喜食活餌。

繁殖

雄魚的背鰭、臀鰭與尾鰭都比雌魚長,而體弄也大一號,區別容易。

濺水魚
繁殖時準備60x36x30公分的水槽,裝三分之一量的水,另備磨霧的玻璃一片,斜立50°於水槽中央,供作產卵床。選擇成熟之雌雄魚各一尾,放入產卵槽,不久就會開始產卵。產卵的行動是雌雄並行跳出水面,爬在斜立的玻璃板面,將產出的貼上其上,同時做受精前動作,每次需時約2秒。

魚卵被膠狀物質包著,每次產卵數為100-300粒,約經3日就可孵化。在孵化期間,雄魚就在附近看守,經常用其尾鰭向魚卵潑水,以防止卵的乾燥,因得“濺水魚”之名。當稚魚孵化時,膠質的膜就會溶化,而稚魚就落入水中開始遊動,起初可餵食輪蟲3-4天,再改用水蚤來餵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