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麥9號

濮麥9號系濮陽農科所1994年用徐州174×內鄉183的F1代作母本,豫麥24號作父本複合雜交,經多年單株選擇,於2000年選育而成。2004年河南省審定(審定號為:豫審麥2004009);2005年國家審定(審定號為:國審麥2005012)。

簡介

品種來源

濮麥9號系濮陽農科所1994年用徐州174×內鄉183的F1代作母本,豫麥24號作父本複合雜交,經多年單株選擇,於2000年選育而成。2004年河南省審定(審定號為:豫審麥2004009);2005年國家審定(審定號為:國審麥2005012)。

特徵特性

屬弱春性多穗型中熟品種。長芒、白殼、白粒,棍棒型穗。幼苗半匍匐,長勢較壯,抗寒性較好。分櫱力中等,成穗率高,成穗數多。春季起身早,兩極分化快。株高75厘米上下,莖稈彈性好,抗倒伏;株型緊湊,穗層厚,穗大小較均勻,小穗排列緊密,結實性好,穗粒數多;旗葉短寬、上沖,根系活力強,較耐旱、耐瘠。產量三要素協調(畝成穗41-45萬,每穗39-42粒,千粒重38-42克),豐產性、穩產性好。接種抗性鑑定,中抗白粉病、葉鏽病、葉枯病、條鏽病和紋枯病。籽粒半角質,短圓粒,飽滿度好,黑胚率低,容重高(800克/升),籽粒商品性好。抗乾熱風,落黃佳。

產量表現

2002-2005年參加河南省、國家區試及生產試驗,獲得5個產量第一位。2002-2003年度參加河南省超高產區試,平均畝產518.4 公斤,比對照豫麥18號增產5.02%,居12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2003-2004年度參加河南省區試,平均畝產592.6公斤,比對照豫麥18號增產12.06%,達極顯著水平,居13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參加河南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3.0公斤, 比對照種豫麥18增產8.6%,參試品種第1 位,;2003-2004年度參加國家淮黃南片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4公斤,比對照豫麥18增產12.84%,達極顯著水平,居首位。2004- 2005年度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7.38公斤,比對照豫麥18增產12.9%,達極顯著水平;參加國家黃淮南片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467.96公斤,比對照豫麥18增產9.75%,居第1位。

主要優點

產量三要素協調,高產潛力大,穩產性好,適應性廣。

適宜種植區域

黃淮南片麥區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陝西關中地區及山東菏澤中高產水肥地中晚茬種植。

栽培要點

1、適播期為10月10-30日,最佳播期為10月15-25日,播量每畝7-8公斤,晚播應適當增加播量。
2、在肥水管理上,重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注意氮、磷、鉀配合。起身期早追肥,生長期間注意澆好赿冬、拔節水。
3、及時防治病蟲害,在揚花期遇陰雨天氣防治赤霉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