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濟源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自1989年7月成立以來,在省文聯和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濟源經濟大局,履行“聯絡、協調、服務”方針,以繁榮濟源文學藝術為目標,以代表社會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動力。

基本情況

濟源市文聯自1989年7月成立以來,在省文聯和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濟源經濟大局,履行“聯絡、協調、服務”方針,以繁榮濟源文學藝術為目標,以代表社會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動力,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於火熱的社會生活,創作出大量充滿時代精神,為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湧現出許多德藝雙馨的作家、藝術家。為我市文藝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先後39次榮獲省級以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先後78人(次)榮獲省級以上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其中受國家表彰的先進集體2個、先進個人4名。
2001年4月,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升格為副縣級建制,編制人數6名,實有人數5名。
內設機構8個,即辦公室、市作家協會、市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市攝影家協會、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市戲劇家協會、市音樂家協會、市舞蹈家協會。
濟源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領導人名單:
原任主席 羅居虎(1990年7月—1998年12月) 
主 席 常正進(1998年12月至今)
副 主 席 張孜平(2001年12月至今)
孔繁茹(女,2002年8月至今)

重大活動及重要成果

1992年10月25日,由濟源市文聯主辦的“全國荊浩學術研討會”在市賓館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廣州、遼寧、新疆等19個省、市、自治區(包括台灣)的7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黎辛,理論研究教授陳綬祥,上海人民出版社《書與畫》主編周揚高,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樹聲、孫美蘭、薄松年,陝西國畫院院長苗重安,中國少林書畫研究院院長鄭玉昆,以及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陳傳席、馬鴻增等山水畫家在研討會上做了發言,大家對荊浩的生平簡歷、活動地域、繪畫成就、理論貢獻進行了科學翔實的論述,將荊浩的研究向前大大地推進了一步。此次研討會對指導當今畫壇理論研究,揭示中國繪畫藝術觀念的特徵,重振北派畫風,推動傳統文化藝術的創新和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在文學方面,濟源近年來湧現出一大批創作實力整體較強的中青年隊伍,整體的發展和進步已成為主流,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外工作的濟源籍作家如:成一、王懷讓、李洱、李繼槐。濟源作協會員也不斷有佳作面世,如李培獻的《大河明珠》、史頌光的《只研朱墨作春山》、薛玉森的《區域經濟與地區發展》、藍錦的《中華愚公魂》、葛道吉《過水橋》、盧曉更的《盧曉更中短篇小說集》、北岸(已故)的散文集《王屋山筆記》、小佩的《山海情緣》等等。其他協會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今後展望

文化是精神財富,隨著市經濟社會事業的迅速發展,人民民眾對文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文化發展是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文化建設在整個社會建設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濟源被列入省中原城市群之一,也必將為市文藝界帶來新的更大的發展。

獲獎情況

濟源市文聯自1989年7月成立以來,積極參與省內外重大展出、交流活動。具體有:
市作協會員近年來采寫了許多具有時代感的優秀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一定影響。比如:盧曉更創作的報告文學《杏林奇葩展風采》獲2003年《中國文化報》、《工人日報》、中央電視台文藝部聯合舉辦的“世紀之聲共和國頌歌”二等獎。葛道吉創作的報告文學《水,生命之源》獲2000年文化部首屆龍文化金獎二等獎,報告文學《王屋山,關於水的報告》獲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新聞特別獎;劉棟軍創作的詩《歷史的豐碑》獲1999年《文藝報》新世紀戰略研討一等獎。
近年來,市書法創作的整體水平顯著提高。書協主席張奇惠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省書協理事,書法作品曾榮獲第四屆中原書法大賽專業組優秀獎和2003年河南省行草書展覽二等獎市美術家協會王岩章為省美協會員,1987年10月在美國洛杉磯迪斯尼畫廊與蒙市文淵閣畫廊兩次舉辦個人畫展。198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戲劇方面:現代戲《鐵箭關》獲1990年省第三屆戲劇大賽演出百花獎;《功罪千秋》1992年獲河南省第四屆戲劇大賽“特邀演出”獎、“特邀舞美”獎;《王屋山下》1994年獲河南省第五屆戲劇大賽銅獎,1995年在中國戲曲第三屆“金三角”交流演出中榮獲優秀劇目獎,1996年在文化部第六屆文華獎評獎中榮獲文華新劇目獎;1997年《情系青山》在河南省第五屆小品大賽中榮獲“演出”二等獎;小品《招聘》1998年榮獲河南省戲劇、曲藝小品選拔賽一等獎,1999年在金獅獎第三屆全國小品比賽中榮獲三等獎;小品《凜然正氣》1999年獲河南省第六屆小品大賽二等獎;古裝劇《金殿風雲》2000年獲河南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在河南省農村題材小戲調演暨第七屆戲劇小品大賽中獲二等獎。《愚公魂》獲2002年中國“群星燦爛”杯藝術大賽金獎。神話劇《愚公移山》獲省第九屆戲劇大賽銀獎。2003年“永煤集團杯”河南省“抗非”節目匯演,小品《理解》獲一等獎,大合唱《天使頌》獲三等獎,表演唱《情動江河》獲三等獎。2003年首屆中國戲曲“紅梅獎”河南省青少年演唱大賽獲兩金一銀二銅的好成績。1995年被河南省文化廳、人事廳授予“河南省文化系統先進單位”稱號。
舞蹈家協會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998年在全省第七屆民間音樂舞蹈大賽上,《愚公魂》獲全省大獎,2002年獲中國“群星燦爛”杯藝術大賽金獎。1999年《歷史的豐碑》、《走進新世紀》獲全省百日文化廣場藝術節一等獎;2001年全省駐村工作匯演中,我市音樂快板《駐村頌》獲全省一等獎;2002年舞蹈《母親》、《探親》和歌伴舞《那是咱濟源人》參加全省第八屆音樂舞蹈大賽,分獲一金二銀的好成績。2003年,舞協編排的雙人舞《北風吹》、《化蝶》和《洞房》隨我市赴日文化藝術訪問團演出,受到高度評價和讚揚,也是我市舞蹈藝術第一次走出國門的展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