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婆天

濕婆天

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Shiva),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的象徵。

外形

濕婆天濕婆天

他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的象徵。在印度教造像中,濕婆

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塗灰,纏發椎髻,頭戴一彎新月,頸繞一條長蛇,胸飾一申骷髏瓔珞,腰間圍著一張虎皮,四臂手持三叉戟、斧頭、手鼓、棍棒或母鹿。他額頭上長著第三隻眼睛,可以噴射神火把一切燒成灰燼。傳說愛神迦摩在濕婆修苦行時打擾,濕婆第三隻眼裡噴射的神火把愛神燒得形銷骨滅,但愛神並沒有死,只不過沒有了形體,所以說愛是無形的。

傳說

濕婆還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當恆河女神從雪山天國降凡之際,濕婆為了避免水勢過猛淹沒眾生,他親自以頭接水,讓恆河在他的發綹間流轉千年緩衝後再流到人間。

濕婆天濕婆天

濕婆居住在凱拉薩山(Mount Kalashi,即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 ,他的乘騎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又叫烏瑪(Uma,光明

、美麗)。濕婆的配偶起源於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濕婆一樣兼具生殖與毀滅雙重性格,呈現溫柔相與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爾瓦蒂或烏瑪的形象是嬌媚嫻淑的妻子。濕婆的配偶的另一種形象杜爾伽(Durza,難近母)則是美艷而嗜殺的復仇女神,曾代表諸神殺死水牛怪魔希沙。還有一種形象迦梨(Kali,黑女神),面目猙獰,酷愛血祭,純屬恐怖的死神。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兒子伽內什(Ganesh)是可愛的象頭神,另一個兒子塞犍陀(Skanda)則是勇敢的正義的偉大的帥氣的戰神。塞犍陀就是佛教的護法天尊:韋馱菩薩。韋陀菩薩:梵名Skanda,巴利名KHANDA,又稱韋將軍、韋天將軍,原來是婆羅門教的戰神,有六頭十二臂,手拿弓箭, 騎孔雀。崇拜韋馱的信仰最初流行在南印度,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引為伽藍的守護神,是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 韋馱生而聰慧,早離塵欲,後來皈依佛門,成為護法天神。傳說唐朝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到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從而感得他現身護法,身著甲冑,合掌而立,寶杵橫放臂上。從此以後,中國的道場中便開始立有天將軍身的韋馱菩薩像。

雕像

濕婆天濕婆天

所有印度教聖像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種,就是這尊與朱羅銅像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偉大的濕納塔羅闍(舞王)即舞蹈之王或舞蹈者之王像。

這種像大量創作在許多其他的有意味的細節中,可以看到一個骷髏在此神纏結的髮髻的寶冠上。還有一彎新月,象徵著濕婆分階段出沒與宇宙,即使隱藏時也一直在那裡。在他那夾雜著死者骨灰的髮髻中,濕婆承接了從天而降的恆河——一尊恆河女神象的小像立於右邊的頭髮上,恆河女神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魚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羅。這種象徵性是無窮無盡的。對於濕婆教信徒來說這尊聖像是闡釋這位跳舞的創造和毀滅之神的無限憐憫和宇宙力量的一種形象化的啟示。於朱羅時代,在南印度的製造延續倒12世紀。

關於濕婆教

元代文獻中未發現有關濕婆教的記載。本世紀三十年代以來, 泉州曾多次發現元代濕婆教雕刻遺物共200餘方,特別是近年來屢有新發現。1984年底,學者們在泉州通淮門城牆附近發現一方濕婆教石刻。該石呈長方形,體積為47×57×22厘米,石質為 輝綠岩。其主體部分刻成屋形方龕,龕頂正中為一鐘形紋飾,屋脊頂層飾有獅子頭像,屋宇下左右各刻有一根多層相迭的 蓮花柱,龕內正中雕刻著一塔狀磨盤,承托在盛開的蓮花之上。塔狀磨盤左右各有一神像,頭戴寶冠、頸項上飾念珠,腕上套有鐲環,以同樣姿勢坐在蓮座上。這裡的神像應為印度教破壞之神濕婆(Siva)或其追隨者,而龕內的塔狀磨盤則應為濕婆最基本的化身 林伽。濕婆教認為破壞之後必然要創造。濕婆雖然是破壞之神,但也有創造能力;林伽(即男根)是其象徵。此石刻屬於濕婆教建築外觀飾物,常嵌在內殿的層樓頂上。五十年代初期 吳文良曾收集到類似的龕狀石①。濕婆教的神像在泉州一帶發現得不少。

濕婆的特徵

在印度教現存的聖像中,最重要、最著名的,就是鑄造於朱羅時代的濕婆銅像,稱為納塔羅闍,意為舞蹈之王或舞蹈者之王。這種像大量創作於朱羅時代,在南印度一直延續到12世紀。

在印度教造像中,濕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塗灰,髮結椎髻,頭戴一彎新月,頸繞一條長蛇,胸前一串骷髏,腰圍一張虎皮,四手分持三叉戟、斧頭、手鼓、棍棒或母鹿。他額上長著第三隻眼睛,可以噴射神火把一切燒成灰燼。傳說愛神迦摩在濕婆修苦行時打擾,濕婆第三隻眼噴射的神火把愛神燒得形銷骨滅,但愛神並沒有死,只不過沒有了形體,所以說愛是無形的。

濕婆被表現為跳著創造和毀滅世界的天舞。他的頭髮隨著舞蹈而紛亂地飄散開來,隨著他右側上手所持沙漏裝小鼓的節奏而飄蕩。這種節奏是宇宙(摩耶)的心跳動的聲音,通過創造之舞的善行而產生。宇宙本身被表現為環繞此神的光環,光環出自雕像底座上摩卡羅的繁殖之口。與這創造的瞬間產生互補的,是同時發生的宇宙之毀滅,由那輪環四周的火焰和濕婆左手中的獨朵火焰來象徵。這朵單獨的火焰使一切化為虛無:恰恰與他右手中的創造之鼓保持平衡。下邊的右手表示要撫慰他的信徒,作出令人放心的無畏勢以賜福。進一步賜福的是下邊左手的“象手”(gaja hasta)。這種“旗子”手勢由手指下垂撫摸象鼻構成,在此指向從無知的侏儒背上翹起的左腳。這一象徵手勢能使信徒解脫摩耶的苦難,同時右腳以舞蹈的全力踏著侏儒的背脊。侏儒握著一條有毒的眼鏡蛇,而同樣的毒蛇像一件裝飾品佩戴在濕婆賜福的右臂之上。

在其他許多有意思的細節中,有一顆飾在此神寶冠上的骷髏,還有一彎新月,象徵著濕婆分階段出沒於宇宙,即使隱藏時也一直在那裡。在他那夾雜著死者骨灰的髮髻中,濕婆承接了從天而降的恆河——一尊恆河女神微像立於他右側頭髮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魚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羅。這種象徵性是無窮無盡的,對於濕婆教信徒來說,這尊聖像在闡釋這位跳著舞創造和毀滅宇宙的憐憫與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