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河

濉河

濉河,古稱睢水,上承大梁(開封)鴻溝水,下至小河口(邳縣境)入泗水,源遠流長,累受黃泛侵奪,河道多變,上游夏邑以西,下游澮塘溝以東,故道久已湮廢。

濉河

濉河古稱睢水,上承大梁開封)鴻溝水,下至小河口(邳縣境)入泗水,源遠流長,累受黃泛侵奪,河道多變,上游夏邑以西,下游澮塘溝以東,故道久已湮廢。

及至新中國成立之初,濉河源出碭山縣東卞樓,洪河為其主源,向東偏南流,經碭、蕭、濉、宿、靈、泗及江蘇泗洪等七縣境,於臨淮頭注入洪澤湖。河長268公里,流域面積66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占12.0%,窪地占1.2%,平原占86.8%。受黃泛影響,沿河兩岸地形較高,殘丘另星分布於蕭、濉、宿、靈、泗諸縣濉河左岸地區,全流域為黃河沖積平原,又是老黃泛區,地面除丘陵外,普遍淤高,一般達2~3米。河源至符離集、時村河段,受碭山、鋼山決黃和減黃影響至深,河床嚴重淤阻;時村、澮塘溝至小韓莊河段,更受徐州以東黃河南決及雙溝減黃的影響,淤廢了入泗河道,河床一再南移,最終在靈璧北部的沙灘、大路淤塞。地勢大體是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支流呈梳子形自北向南匯入本乾,澮塘溝以下平槽泄量僅21.0立方米每秒。 濉河自1968年上游截源入新汴河後,現濉河本乾自宿縣的張樹閘起,向東流,經灰古閘至時村,左納奎河;過草壩閘後,進入靈璧縣境;經尹集至澮塘溝,左納拖尾河,穿澮塘溝閘後,折東南流;經禪堂集東,至時集北,左納虹靈溝,並進入泗縣境內;經八里橋閘,至小韓莊進入江蘇省泗洪縣境內;於泗洪縣城西部折南流,經七里溝至傅圩子,注入洪澤湖的溧河窪,全長140公里。流域面積為288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區占70.3%,低山殘丘區占26.0%,窪地占3.7%。流域內地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支流基本自北向南呈梳子形匯入本乾,然後基本東流注入洪澤湖。所以濉河南堤全線封閉,成為與唐河、石樑河的分水界;東與安河流域相鄰;北界廢黃河南堤;西與蕭濉新河支流閘河、黃澗河分水。

幹流概況

濉河,古稱睢水,其實幹流由於地理變化、人類治理等影響,多有變遷。且有水文資料有將原濉河稱為“老濉河”、1968年截流後的河道稱為“新濉河”。
古代鴻溝支流之一。原上承大梁(開封)鴻溝水,下至小河口(邳縣境)入泗水,源遠流長,累受黃泛侵奪,河道多變,上游夏邑以西,下游澮塘溝以東,故道久已湮廢。
及至新中國成立之初,濉河源出碭山縣東卞樓,洪河為其主源,向東偏南流,經碭山縣、蕭縣、濉溪縣、宿縣、靈璧縣、泗縣及江蘇泗洪縣等七縣境,於臨淮頭注入洪澤湖。
1951年,上游疏浚,下游自靈壁縣境澮塘溝起改道東南流,於時集入泗縣境,至泗洪縣張莊調尾,新、老濉河成三堤兩河並流注入洪澤湖,改道河段連同上游統稱新濉河。澮塘溝閘以東稱老濉河,仍然沿故道東流。
1968年,上游截源入新汴河,上遊河道變為蕭濉新河,入新汴河。濉河幹流改為:自宿縣的張樹閘起,向東流,經灰古閘至時村,左納奎河;過草壩閘後,進入靈璧縣境;經尹集至澮塘溝,左納拖尾河,穿澮塘溝閘後,折東南流;經禪堂集東,至時集北,左納虹靈溝,並進入泗縣境內;經八里橋閘,至小韓莊進入江蘇省泗洪縣境內;於泗洪縣城西部折南流,經七里溝至傅圩子,注入洪澤湖的溧河窪,全長140公里。流域面積為288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區占70.3%,低山殘丘區占26.0%,窪地占3.7%。流域內地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支流基本自北向南呈梳子形匯入本乾,然後基本東流注入洪澤湖。所以濉河南堤全線封閉,成為與唐河、石樑河的分水界;東與安河流域相鄰;北界廢黃河南堤;西與蕭濉新河支流閘河、黃澗河分水。
在靈璧縣境內,濉河(新濉河)過宿縣時村東奎河口至賀家人靈壁縣境,東流經霸王城、尹集至澮唐溝,有拖尾河、三渠溝北來匯入;經澮塘溝東南流,過簡吳、趙汪、婁楊,於時集入泗縣境,縣境內長46.1公里,流域面積814.8平方公里。
在泗縣境,濉河(新濉河)起於時集(長溝鎮)。出於胡陳圩(黑塔鎮)。全長43公里,橫貫縣中部,該河上為就港河(荀溝、犁溝),中部八里橋至水口魏為平地開挖,下為1950年開挖的新濉河。

主要支流

奎河,源出江蘇省徐州市西南郊的雲龍湖(原稱石狗湖),基本南流,於市區東南郊過津浦鐵路,流經徐村、黃橋,於灌溝河口進入皖境;右納灌溝河,經楊莊至吳樓西,左納閻河;至口孜門,左納孤山河;經欄桿至柏山,左有柏山進洪閘與老汪湖相通,經馬園至夏橋,右納方河;折東南流,於時村東注入濉河。河道全長76公里,其中皖境39.4公里;流域面積1231平方公里,其中皖境882平方公里(低山殘丘區占51.7%,平原區占48.3%)。地面高程:灌溝河口29.3米,孤山河口27.2米,老奎河口25.6米,方河口25.0米,入濉口24.7米。灌溝河口至入濉口河寬33~52米,深5米,河底寬10~32米,比降大體1/8000,排澇能力73~176立方米每秒,遠低於3年一遇標準。
拖尾河,濉河支流。發源於宿縣柏山閘下,橫貫老汪湖,至小李莊閘出湖入靈璧縣境,東南流至固城西,有新楊河北來匯入;又東南流,穿靈房公路,至草壩有北來運料河匯入;至澮塘溝北注入濉河。縣內長16.4公里,流域面積98.7平方公里。
新楊河,拖尾河支流。源於靈璧縣北部鄂山北,東南流至採石路,折向南流;經王集西、邱婁,過澮廟南注入拖尾河。全長20.1公里,流域面積229.3平方公里。
運料河,拖尾河支流。源於江蘇省銅山縣小店孜,東南流過安徽省界陳潭入靈璧縣境;又東南流,經小高家、小張家、至練灘,有老運料河北來匯入;又東南流至圩東,有孟家溝東來匯入;經小山頭西、朱集東、岳巷,有沫泥溝東來匯入;至開合山南注入拖尾河。全長43.13公里,流域面積344.9平方公里。縣境內長31.1公里,流域面積184.6平方公里。
三渠溝,濉河支流。源於靈璧縣東北部貫山,西南流,穿越京渠湖,折向南流,經漁溝、後靈,至澮塘溝注入濉河。全長26.5公里,流域面積207.6平方公里,縣內流域面積196.1平方公里。
虹靈溝,新濉河支流。原為靈璧縣與泗縣之界溝,又稱老虹溝。今源於大廟集南,老濉河南岸,南流至高集,有張高溝西來匯入;又南流至王楊涵洞,有新濉虹靈溝西來匯入;於老鵲脖入新濉河。全長15.8公里,流域面積70.3平方公里。

流域概況

河長268公里,流域面積66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占12.0%,窪地占1.2%,平原占86.8%。受黃泛影響,沿河兩岸地形較高,殘丘另星分布於蕭、濉、宿、靈、泗諸縣濉河左岸地區,全流域為黃河沖積平原,又是老黃泛區,地面除丘陵外,普遍淤高,一般達2~3米。
河源至符離集、時村河段,受碭山、鋼山決黃和減黃影響至深,河床嚴重淤阻;時村、澮塘溝至小韓莊河段,更受徐州以東黃河南決及雙溝減黃的影響,淤廢了入泗河道,河床一再南移,最終在靈璧北部的沙灘、大路淤塞。地勢大體是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支流呈梳子形自北向南匯入本乾,澮塘溝以下平槽泄量僅21.0立方米每秒。

地面高程

張樹閘28.3米,奎河口23.8米,澮塘溝22.4米,虹靈溝口21.5米,小韓莊19.0米,洪莊16.5米,七里溝16.0米,傅圩子16.0米。張樹閘至奎河口35公里河段,現有排澇能力達到或超過5年一遇,河寬65~52米,深5~4米,河底寬35~28米,比降1/10000,排澇泄量為70~142立方米每秒;奎河口以下至省界小韓莊,段長87公里,河寬70~90米,深5~7米,河底寬35~50米,比降1/12000,排澇能力170~240立方米每秒,約合3年一遇排澇標準的30%;小韓莊至傅圩子河段的排澇能力為508立方米每秒,達到3年一遇排澇標準。時村站以1965年7月22日出現的水位26.20米為最高,以1956年7月2日出現的流量400立方米每秒為最大,最枯時出現河道斷流;澮塘溝站以1965年7月22日水位24.53米(閘上)、24.42米(閘下)為最高,以1965年7月2日流量536立方米每秒為最大,最枯時河道斷流。

老濉河

濉河原在澮塘溝分兩股,南股為新開挖的新濉河;北股系原來的濉河,現稱老濉河,在小韓莊兩股匯合東流,經泗洪縣境入洪澤湖。現老濉河已在澮塘溝堵塞,1966年春並從小韓莊調尾,平行於新濉河左側,以兩河三堤形式,自成水系,向南至傅圩子注入溧河窪。河道從靈璧縣的澮塘溝起,向東流經大路集、沙灘,至中劉莊北,出靈璧縣境,沿皖蘇邊界,至郭集西進入泗縣境內,折東南流,經四山、劉圩,至新關沿皖蘇邊界折南流,於朱圩子進入江蘇省泗洪縣境,折東流,平行於新濉河左側,至徐溝又折南流,經七里溝,於傅圩子注入洪澤湖的溧河窪。河道全長90公里,其中澮塘溝至傅溝口河段,長36公里,區間來水面積極少,被民眾分段利用植葦養殖。流域面積643平方公里,其中低山殘丘占4.1%,窪地占3.4%,平原占92.5%。地面高程:傅溝口18.5米,四山18.0米,劉圩閘17.5米,小韓莊17.5米,溧河窪16.0米。傅溝口至小韓莊段,長36公里,河槽上口寬40米~107米,深3.3~5.8米,河底寬27~84米,比降1/17500,排澇能力66~350立方米每秒,基本合3年一遇排澇標準;小韓莊以下河道系按3年一遇排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實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