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黃瓜

激素黃瓜

2011年5月,據媒體披露,有銷售黃瓜的小販自曝,不少頭頂黃花身上帶刺的黃瓜,都是抹過激素和避孕藥的,以此保持黃花不敗,並讓黃瓜看著新鮮,這種黃瓜被稱為“激素黃瓜”。

來源起因

2011年5月,在城東的一家菜市場內,兩個相隔不遠的黃瓜攤位,都擺放著看著十分新鮮的黃瓜,來買黃瓜的市民,一般都喜歡挑選黃瓜頭上帶黃花的。攤主熱情地給消費者挑起黃瓜來,他還特別給顧客選這種“頂花帶刺”的黃瓜,老闆說,他們攤位的黃瓜最新鮮了,幾乎都帶這種黃花的,剛剛採摘下來的,因此特別好。在另外一家農貿市場,這裡所銷售的黃瓜也非常“新鮮”,因為這些黃瓜也如老闆們所說的“頂花帶刺”,一位老闆表示,之所以他賣的黃瓜還有花,主要是他在採摘時特別小心,保證了黃瓜鮮嫩的品質,水分因為有花在而不易喪失。

激素黃瓜激素黃瓜

然而有些奇怪的是,這裡的黃瓜卻很難看到小黃花,和農貿市場的黃瓜相比,這裡的黃瓜明顯色澤暗淡一些,而且頂端也幾乎沒有小黃花,即使有也是萎縮變黑的花瓣,輕輕觸碰就會自然脫落。

消費者擔心

“平時愛吃的新鮮黃瓜竟然是避孕藥加工形成的?”南京市民王先生得知這個訊息之後表示出了不安。他憂慮地說,自己和家人特別喜歡吃黃瓜,自己的父母也告訴他,去買黃瓜的時候,要挑帶花的黃瓜,因為這種最新鮮,是剛摘的,而且他們家人都喜歡生吃黃瓜,洗一洗連皮一起吃,不過現在卻突然傳出帶花黃瓜是避孕藥“造出”的花骨朵,這讓他感覺難以接受。

和王先生一樣憂慮的李女士也表現出了憤怒,她說,農貿市場內帶黃花的黃瓜價格還要比不帶花的要貴,買貴的就是為了圖新鮮,但沒想到自己還是給欺騙了。而且,長期吃這種抹了避孕藥的黃瓜,後果恐怕很嚴重,是否會導致人不孕也很難說,以後真是不敢吃所謂的“帶花黃瓜”了。

專家解讀

對於黃瓜在銷售的時候卻擁有艷麗小花的情況,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強表示,其實可以仔細想想,是否見過蘋果,梨什麼的有沒有帶著花銷售的?而這些水果其實都是和黃瓜的生長過程一樣,都得是先開花後結果,因此當黃瓜長成商品瓜的時候,花肯定是要謝掉的。

王強一語道破,這些帶花的黃瓜是不正常的,但他也很肯定地表示,也絕非是避孕藥惹的禍。

王強說,開花結果、瓜熟蒂落,這是自然界的生態規律。通常情況下,黃瓜從開花到採摘一般需要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正常生長的黃瓜從開花到結果一般為3-4天,花一般開到第4天就會自動脫落,儘管有些黃瓜成熟後還有花留著,不過都已經枯萎了,因此如果看見黃瓜上還留有鮮艷的黃花,肯定是人工干預的結果。

王強指出,“頂花帶刺”的新鮮黃瓜確實是做過手腳的,但他並不認同是“避孕藥”做鬼的說法。因為對於植物而言,能夠對其產生效力的應該是植物激素,而避孕藥屬於動物激素,兩者存在根本性的結構差異,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領域,因此說動物激素即避孕藥能夠刺激植物的發育,這顯然就是在“胡扯”。

據王強了解,這種能讓黃瓜長成後仍帶花的藥,是一種生長調節劑,也就是植物激素,在黃瓜開花前用它浸泡花骨朵,可以影響正常開花,起到成果後仍然帶花的效果。而通過植物激素的處理,結果率也會提高,從而增加產量,所以這種方法在山東等主要蔬菜產區非常普及。

黃瓜塗抹的植物激素,實際上是一種生長素。用於黃瓜的激素多種多樣,沒有一個統一的正規名稱,比較常見的主要是生長素和花青素兩大類。菜農使用激素,一般是出於黃瓜保鮮的目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黃瓜生長、拉長瓜體。

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產上是允許使用的。而目前農業部門在每次抽檢農產品的質量時,只檢測農藥殘留量,而對於植物生長激素的抽檢,目前技術還達不到,因此也就沒有將該指標納入檢測範圍之內。

植物激素是否對人體有害?王強表示,市民也無需多擔心,只要將黃瓜的表皮削掉就可以去除激素和農藥殘留。

2011年5月25日,針對此前有媒體報導稱頂花帶刺的黃瓜是植物激素“扮嫩”的,進而引發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更深的憂慮,中國農科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所長葉志華日前表示,這種黃瓜對人體健康無害。

葉志華介紹,媒體報導中提到的激素即植物外源激素,又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一般通過人工合成或微生物發酵等方式生產,其生理作用和生物學效應與天然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一類化合物)相同或相近。 植物生長調節劑為毒性較低的一類產品,如果按照國家登記批准標籤上標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使用,是安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不僅能保障農作物穩產、改進農產品品質,而且能增強作物的抗逆性,使農業生產省工省時、節本增效。

鑑別方法

自然生長的黃瓜雖然頂上也有花,但是在瓜農摘下後,頂上的花便會變得很脆弱,在運輸過程中經過碰撞,大部分的花早已脫落。而打了激素的黃瓜頂上的花通常都非常結實,因為瓜體含有激素成分,頂上的花不但不會自然脫落,甚至還會繼續生長。含有激素的黃瓜還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花骨朵和花苞的連線處,有一個小疙瘩,像一個“瘤”。自然生長的黃瓜就沒有“瘤”,長得不粗壯,長相也不耐看。

夏季,大量上市的絲瓜是餐桌上最常見的菜。然而,去年“帶花絲瓜”也曾陷入“避孕藥門”。

據了解,帶花絲瓜一斤一般在2.3元至3元,而不帶花的一斤只賣1.5元至2元。有商販透露,帶花絲瓜也是使用了避孕藥。不過,有關專家隨後闢謠說,帶花絲瓜使用的同樣是植物激素。

傳聞

頂花黃瓜”實際上就是黃瓜成熟的時候,花朵尚未凋謝。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菜農給黃瓜打了“避孕藥2號”。所以這種黃瓜要儘量少吃、不吃,兒童尤其如此。

真相

部分農作物確實會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提高產量,但這與避孕藥無關。植物生長調節劑也被稱為植物激素,很可能是這個名字讓人們將它與避孕藥聯繫在了一起。

激素黃瓜激素黃瓜

黃瓜常用的生長調節劑是氯吡脲(Forchlorfenuron)。在美國日本都有登記使用。我國於1988年-1993年在全國幾十個農業科研教學單位進行了試點試驗。1992年獲準臨時登記生產。菜農使用氯吡脲出發點並非讓黃瓜保留花朵“裝嫩”。這個作用只是“無心插柳”。氯吡脲能改變內源性的激素水平,讓更多的花結成果,也可以使黃瓜長得更大。自然情況下,雌花的受精就像是一個開關,一旦打開,果實就開始生長,花則開始凋謝。使用氯吡脲就像是人為的啟動了這個開關,讓沒有受精的果實也開始發育,就延緩了花的凋謝。

使用了氯吡脲的黃瓜安全嗎?實驗證明,推薦用法用量下,氯吡脲在果實和土壤里的殘留量都很少,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在美國環境保護機構(USPEA)的新化合物登記信息里,標明對人和環境都是安全的。那么,如果“過量”使用呢?過量使用不但不能使效果更好,反而會使果實畸形——所以不買果形怪異的黃瓜就能避免這一情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