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剪紙

潮陽剪紙

潮陽剪紙是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民間藝術,剪紙已有幾百年歷史,與潮陽英歌舞、潮陽笛套音樂同時被國家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先後有許多作品獲得省級、國家級和國際剪紙藝術展獎勵。

簡介

被譽為潮陽民間藝術“三瑰寶”之一的潮陽剪紙與潮陽英歌舞、潮陽笛套音樂同時被國家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隨著它頻頻在全國各地亮相和獲獎,其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也越來越凸現出來,如何使之發揚光大,我認為主要是要抓住其藝術規律,做好傳承和保護工作。
潮陽剪紙既是個體行為,又是群體藝術
儘管唱英歌的民間藝人舞槌如狡龍翻飛,套路矯健、流暢,但如果是孑然一身,沒有融入幾十人的隊伍里,它仍會失去恢宏的氣勢之美。一段悠揚的古笛,一曲清麗的古箏,如果沒有配上三弦、琵琶和笙、簫等樂器,它就不叫笛套音樂。相較於前兩種民間瑰寶,潮陽剪紙則有更多的展示其風采的條件。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足矣。無論是白晝還是黑夜,在家裡還是在單位,甚至與親朋聊天的空暇間,只要慧根萌動,便可信手拈來,數剪幾下。因此,潮陽剪紙藝術在行為上是個體的。然而,有專家強調其更是群體藝術,因為它有一條從未斷裂的傳承生態鏈,它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與汗水才得以順利傳承下來。

潮陽剪紙歷史

潮陽剪紙已有幾百年歷史,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沉浮,曾幾度興盛又幾度靜寂,然其傳承的生態鏈條卻從未斷裂。就像在解放初期“破四舊”等運動中,鍾愛剪紙的藝人也從未擱置剪刀,還把自己和祖傳的剪紙作品視為生命般加以保護。而對於群文工作者,一條無形的傳承鏈也貫穿其中,從1986年至今,劉啟本、翁木順、林榮坤等民眾文化館工作人員都本著高度的責任心,努力地做好這門優秀傳統藝術搶救、傳承和保護的接力工作。對潮陽剪紙進行挖掘、蒐集和整理,從它的歷史淵源、風格特點、分布情況等方面進行研討、總結,並積極編印剪紙集、舉辦剪紙展和撰寫論文來擴大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申報剪紙之鄉到潮陽剪紙成為全國非遺保護,他們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與汗水。同時,他們不忘培養傳承接班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對潮陽伊梨園幼師們剪技的發掘培養,到如今以文化館為重點基地的對一批剪紙新秀的栽培推介,都是可圈可點,行之有效的。近年來剪紙還被文化館列入少兒美術課程,以保證傳承的生態鏈永不斷裂。

創新是傳承藝術

如果說潮陽曆代勞動婦女的智慧都在剪紙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的話,那么我們的繼承者也正逐漸將這種智慧放大、開發與利用。從吉祥諧音的寓意、疏密有致的構圖,花中套花的手法,我們都把老祖宗那一套繼承下來。如今,剪紙新秀的創作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在每次大展大賽中潮陽剪紙從沒空手而歸。因為她們懂得怎樣運用潮陽剪紙的特色語言來尋找有意義的切入點進行創作。只要設定一個主題,她們的小剪刀便能縱橫千里,無所不能地表現。
如2008年獲得1金2銀獎勵的陳綿娜,面對這么大的榮譽,樸實的她毫不掩蓋自己剪齡之短,她說從2005年文化館組織的反腐倡廉剪紙活動時才算真正開始學習剪紙。她覺得作為文化館的人員,有更多有利的條件來熟悉潮陽剪紙,吸取其精華。當然,這與她有較強的駕馭題材的能力與創造能力分不開的。
由此可見,創新是傳承的意義所在,要做好潮陽剪紙的傳承保護工作,得掌握好其藝術規律,充分展示其不凡的藝術特點和價值,使之發揚光大。

獲得榮譽

第四屆國際剪紙大賽中獲優秀獎作品:劉文玲的《福聚汶川》,洪璇如的《滿園春色》
劉文玲的《福聚汶川》,一個個如意結串成一個個圓圓的心愿,一雙內裝福字的匯成心形的巨手托起一座山川。運用的是古老的剪紙語言和符號,表現的卻是萬眾一心情系災區的動人畫面。
洪璇如的《滿園春色》剪的是富貴的牡丹、飛舞的蝶兒、高掛的燈籠等傳統花樣,反映的則是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大地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
2008年第四屆國際剪紙藝術展金獎:陳綿娜《愛心傳遞》
2008年獲“南風韻”全國剪紙大賽銀獎:陳綿娜《為國爭光》
2008年獲迎奧運剪紙展銀獎:陳綿娜《奧運之光》
2009年陳秀明創作的《小康家》剪紙作品榮獲第十三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民間藝術品類)入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