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系

潮汕民系

潮汕民系(英文名:Teochew people),即潮州民系,指潮汕人,潮州人,以近似漢晉的古漢語潮語為母語,廣東三大漢族民系之一 。 他們發源自廣東潮州府(現潮汕地區),分布於廣東、港澳台、南洋、西歐、北美、澳洲等沿海地區和國家。常住本地約1500多萬,華南地區約1000萬,遷居海外約2000多萬。 潮汕人具有團結、拼搏、創新、反哺、海洋、重商文化特徵 。潮汕人敢闖敢拼,善於經商,自古在世界政治 、經濟 、文化、科技、藝術 領域有著極高的成就。 歷史上潮汕人飽受苦難,海外潮人與猶太人一樣遭受過幾次類似西方反猶的排華苦難。在上世紀初便被泰國國王稱譽為“東方猶太人”。 潮汕以低調務實 、刻苦耐勞、勇於開拓、善於經營、誠實信義著稱於世,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泛、影響深遠的漢族民系,華人世界中最富有的族群。

民系分布

潮汕民系 潮汕民系

當代多數潮汕人以潮汕話為母語,現分布於廣東,港澳台,南洋、西歐、北美、澳洲等海內外沿海地區和國家。常住本地約1000萬,國內其他地區1000萬,遷居海外1000多人。

廣東省內有歸僑10.3萬人、僑眷2000多萬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地區。廣府語系地區的歸僑僑眷有800萬人,潮汕語系地區歸僑僑眷有700萬人,客家語系地區的歸僑僑眷有500萬人。

2013年潮汕“僑批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世界記憶名錄》,約17萬份僑批中,潮汕僑批多達10萬餘件。潮汕僑批具有數量大、民間性和系統性的特點。

潮汕方言

潮汕人以潮州話為母語,潮州話又稱潮汕話(拼音:Tiô-chiu-oē;英文:Teochew dialect),國際語言代碼是ISO639-6MIN,是知名度比較高的古老語言,CCTV大國人文紀錄片稱:“潮汕話是的中國古代漢語的遺存,是中國最古老的官方語言” 。潮汕話是古漢語、馬來語、英語混合 。潮汕話既保存著大量的漢代以前的語言,又存在著唐宋時期中原漢語痕跡,形成複雜多音多意,同字不同義的特色,有著既儒雅又粗俗的風格,是我國九大語系之一,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

災難歷史

內地災難

潮汕人的祖先自古便是因為戰亂而從中原南遷,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一路逃,本來以為安穩了下來,卻每幾百年就要面對一次族群的大災難,後來抗日時期的屠澄海城也是。抵禦海盜、日寇外,還遭受元軍和清軍兩回大屠殺。中國在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被少數民族統治,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都是從北方打進來,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權只能一直向南退,都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做最後的抗爭。

潮汕人信仰

潮汕民系 潮汕民系

頻繁遭遇天災人禍的潮人的信仰是寄托在一位位各司其職的神明和先賢。潮汕善堂逐漸演化成集釋、道、儒文化於一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濟機構。那一句“老爺保號”裡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與艱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

海外災難

潮人跨海至他國始於宋元,盛於清代。他們與猶太人一樣屢遭排斥,潮人在東南亞特別是泰國和印尼遭受過幾次類似西方反猶的排華苦難。 台灣著名歌手侯德健的《潮州人》,記述了潮人在越南的遭受的苦難。

“東方猶太人”

“東方猶太人”之說源於上世紀初泰國國王拉瑪六世《東方猶太人》一書。拉瑪六世在位期間掀起了第一次排華高潮,由於潮人在泰國華人中占大多數,這就是這一稱號的由來。

傑出人物

經濟工商界

誕生了3位潮籍世界華人首富:陳弼臣、李嘉誠、馬化騰。陳慈黌、蟻光炎 、鄭午樓 、連瀛洲 、莊世平、林百欣、謝國民等。潮汕總人口雖僅有4000萬人, 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50%,但是,據統計,東南亞、歐美各地華人首富幾乎全部是潮汕人。在泰國潮人達到500多萬,並在政治上發揮著巨大作用。有媒體統計,在2000年香港股市40%的市值為潮汕人所有。2015年有34位潮汕人登入福布斯全球華人富豪榜,其中最富有的11人坐擁6000億元財富。潮商被譽為華商第一族。

騰訊CEO馬化騰 騰訊CEO馬化騰

社會科學界

潮汕民系 潮汕民系

有潮籍國學泰斗饒宗頤,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肖灼基、陳雨露、劉遵義,著名哲學家杜國庠、陳唯實、趙汀陽、潘世墨,著名作家秦牧 、中國新聞史學科奠基人方漢奇 、著名小說家許地山 、著名學者陳平原等。被國務院批准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至少有33人。

自然科學界

誕生了至少64位潮籍中國兩院院士和10位歐美國家院士。“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中國石油化工業的奠基人侯祥麟,中國生理學奠基人蔡翹,英國皇家農業工程院院士的孫大文,“世界人工細胞之父”張明瑞,獲得諾貝爾風標引文桂冠獎的分子生物學家盧煜明,“現代半導體封裝之父”汪正平,獲加拿大勳章的世界頂級癌症專家林重慶,發現世界最小粒子“頂夸克”的物理學家吳欣等。

侯祥麟院士 侯祥麟院士

種族來源

發源地區

潮汕民系 潮汕民系

全球潮汕人源自中國廣東潮汕地區,歷代同屬潮州府,名號潮州八邑,潮汕古稱別稱潮州,當代原稱汕頭市,1991年汕頭市分置為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以及梅州市豐順縣統稱潮汕地區。 潮汕地少近海,潮汕人跨海至他國始於宋元 。潮州府九縣邑,大埔縣(茶陽)聚居客家人,故潮州府下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揭陽、潮陽、澄海(蓮陽)、普寧(洪陽)、惠來(葵陽)、饒平(饒陽)、豐順(新陽)8縣合稱潮州八邑,又稱潮州八陽。潮汕三市總面積10918.5平方公里 。

種族來源

潮汕民系 潮汕民系

起源於中原漢族已經得到了來自歷史學家、語言學研究、生物學、社會人類學、考古學發現以及成文家譜的支持,其翔實的歷史史料為我們的遺傳學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線索。

歷史沿革

廣東潮汕地區歷代是一個城市政區,秦漢西晉名稱揭陽縣,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初歷代名稱潮州府,當代原稱汕頭市,1991年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

名稱來由

“潮州”名稱源自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以原義安郡地設定的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 ,“潮州”名之始。潮汕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初歷代名稱潮州,今港澳台和海外仍稱潮汕為潮州。

“潮汕”名稱起源自中國近代第一條民營鐵路潮汕鐵路1904 年的興建,廣為人知自1907年孫中山領導的潮汕黃岡起義,廣為使用是在1991年原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之後。

建制沿革

潮汕地區歷代屬潮州府,是粵東首邑,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

·上古

舊石器時代,潮汕已有人類居住繁衍。
新石器時代,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遺址距今約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先秦

夏商屬海陽國(南甌國)境;
商代屬南越地;
西周、春秋屬揚越地;
戰國屬百越地。

·秦漢

秦漢三國屬南海郡揭陽縣,古揭陽縣境今廣東潮汕三市、梅州、陸豐及福建漳州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

·晉代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古揭陽縣境設定義安郡,析海陽縣北部設定義招縣,義安郡統領海陽、潮陽、海寧、綏安、義招5縣,郡治海陽縣(今潮州),義安郡便是潮州(今潮汕)的前身。

·隋唐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原義安郡境設定潮州,隸屬廣州總管府,潮州統領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州治海陽縣。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 。

唐承隋制,仍稱潮州,隸屬嶺南東道,潮州統領海陽、潮陽、程鄉3縣。中期曾隸福建爾後復隸廣東,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州治為今福州)和潮州一部分合置漳州。

·宋元

宋代仍稱潮州,隸屬廣南東路,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析潮州海陽縣復置揭陽縣,潮州統領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潮州下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潮陽、揭陽3縣合稱“潮州三陽”。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為潮州路總管府,隸屬廣東道,潮州路仍領4縣,仍轄“潮州三陽”。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隸屬廣東布政司,統領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縣邑擴容,“潮州三陽”析置了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大埔,程鄉縣析置了平遠、鎮平2縣,崇幀六年(1633年)潮州府共轄11縣,程鄉、平遠、鎮平3縣聚居客家人,故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揭陽、潮陽、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大埔(別稱茶陽)8縣合稱潮州八邑。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仍領11縣,隸屬廣東省。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原潮州府下轄的程鄉縣、平遠縣、鎮平縣3縣與興寧、長樂2縣另設立嘉應州,合稱“嘉應五屬”。析置嘉應州後,潮州府共轄8縣。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潮州府海陽縣、揭陽縣、大埔縣三縣地合置豐順縣後,潮州府共轄九縣,大埔縣聚居客家人,故潮州府下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豐順8縣合稱潮州八邑。

清鹹豐八年(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定潮州府澄海縣鮀浦司沙汕頭通商口岸,清鹹豐十年(1860年)汕頭港開埠。

·民國

民國初,廢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撫使,駐汕頭。

1914年設潮循道,隸屬廣東省,道治汕頭,曾一度改駐潮州城。

1921年,汕頭市政廳成立,與澄海縣分治。

1936年改設為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當代

新中國成立後,設潮汕專署、粵東行政公署,均駐潮州城。

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頭市人民政府。

1955年9月,行署治所從潮州城遷往汕頭。

1956年改粵東政區設為汕頭地區專員公署,隸屬廣東省,治駐汕頭市,汕頭地區管轄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大埔、普寧、澄海、豐順、南澳、海豐、陸豐、梅縣、興寧、五華、蕉嶺、平遠、鎮平18縣和汕頭市。

1968年成立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治駐汕頭市,汕頭地區轄潮安、潮陽、揭陽、揭西、澄海、普寧、饒平、惠來、南澳、陸豐、海豐11縣和汕頭市。

1981年10月汕頭市郊龍湖劃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頭經濟特區。

1983年改汕頭地區設為汕頭市,同年9月海陸豐改屬惠陽地區(1988年1月海陸豐設今汕尾市),汕頭市管轄潮安、潮陽、揭陽、揭西、澄海、普寧、饒平、惠來、南澳9縣和汕頭市,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3市。

1991年汕頭市12月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即潮汕三市,港澳台和海外仍稱潮汕為潮州。

地域辨析

· 潮汕三市 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也稱潮州八陽,潮汕地區代稱,是今潮汕三市和豐順縣, 潮州八邑是指潮州府下轄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揭陽、潮陽、澄海、普寧、惠來、饒平和豐順8縣。潮州八邑隸屬潮州府,地理相連、歷史相承、文化相同,故合稱潮州八邑,非僅指今潮州市,是今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和豐順縣。

· 汕尾市 海陸豐

陸豐在隋代之前隸屬潮州(潮汕),陸豐與海豐2縣合稱海陸豐,歷代屬惠州十屬,1958年-1983年屬汕頭(潮汕),1988年海陸豐設定今汕尾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