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橋

在次要的公路上,跨越常水位與洪水位高差較大而且不通航的河流,同時洪水時間較短,交通允許暫時中斷的條件下,橋樑標高可按常水位設計,洪水時允許水流從橋面漫過。這種橋樑稱為漫水橋。它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以傳統石板架橋方式,作出的一種適應山區溪流交通的選擇。

基本內容

漫水橋?

山區集雨面積廣的溪流,晴天與雨時的水位懸殊,枯水期與洪水期水況不等。漫水橋平時低低矮矮,石柱豎流,石板平鋪,近貼水面,上方有護條,下方有斜柱保護堅固橋身,如百腳蟲過溪,因而有的地方村民形容為"蜈蚣橋"。一旦發大水,水可從橋面漫過,它的名稱就得之於此。橋身藏在流中化解了大水的部分衝擊力,避免了山洪帶來的樹木雜草淤阻的危險,而其造價比橋樑種類中其他"高個子"要便宜得多,可以時毀時建。橫臥在澤雅源口的永寧漫水橋,25孔碇步式石板橋墩,25座,三條石板構成1.3米寬橋面,總長107米。橋北方形路亭中的石碑記載,早在明代這裡就在溪上建橋,較高位的石橋,屢被山洪沖毀,清光緒年間改修為低位的漫水橋,又稱"馭流橋"。直到現在經歷無數山洪大水的沖刷洗禮,而未被毀壞。上世紀90年代初,澤雅風光開發,漫水橋作為一種人文景觀被發掘出來。永寧橋作為漫水橋的典型,1990年被列為縣(區)級文保單位。 澤雅另一座漫水橋----外土羊橋,曾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在《橋樑史話》中述及漫水橋時舉為實例。《愛我中華,愛我浙江》書中說到“漫水橋":如"溫州的外土羊橋,跨越澤雅大溪,全長70餘米,以石柱為墩,上鋪條石,不設橋欄,洪水來時任其從橋上漫過,洪水過後,行人仍暢行無阻。"《中國旅遊風光》"橋樑"一欄中也提到"外土羊橋",稱其屬於低水位漫水橋,橋長77米,共30跨,平均跨徑約2.5米,橋面寬1米,高僅有0.9米。橋以石柱為墩,上鋪石板,為了使橋不被洪水沖走,故在石墩的上下游均用條石支撐,還有大小卵石鋪砌橋邊河底。後來,澤雅水庫建成,外土羊橋便廢棄了。 現在存留的澤雅最為典型的漫水橋就是永寧橋,下游不遠,有五塊石板面的石板橋----源口橋,也是較長大型的漫水橋。

橫過漢江的橋樑

傍花大橋 | 盤浦大橋 | 清潭大橋 | 千戶大橋 | 堂山鐵橋 | 東湖大橋 | 銅雀大橋 | 江東大橋 | 加陽大橋 | 金浦大橋 | 廣津橋 | 幸州大橋 | 一山大橋 | 蠶室大橋 | 蠶室鐵橋 | 潛水橋 | 麻浦大橋 | 渼沙大橋 | 漢江鐵橋 | 漢江大橋 | 漢南大橋 | 奧林匹克大橋 | 八堂大橋 | 西江大橋 | 城山大橋 | 聖水大橋 | 元曉大橋 | 楊花大橋 | 永東大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