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畫傳

潘玉良畫傳

這本書,是講述著名女畫家潘玉良生平的一本傳記。在講述的過程中,又著重講述潘玉良的學習繪畫的道路以及她所取得的繪畫的傑出成就。潘玉良是一個傳奇的女子,她的一生,是雛妓-小妾-女畫家-女教授-世界著名女作家這樣串成的道路。潘玉良的繪畫,在題材和藝術上,都多有創新和開拓。本書還選用了潘玉良的彩墨畫、素描、油畫和雕塑作品共50餘幅,並加入一些張她各個時期的照片以及自畫像,以展示她一生的豐富波折的經歷。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潘玉良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她的水彩畫畫和雕塑,被巴黎國家現代美術館收藏,這是中國第一個畫家獲得這樣高的國際榮譽;她的作品,和羅丹、布爾代勒等雕塑大師的作品,陳列在一起。潘玉良的畫,美得驚心!

作者簡介

石楠,女,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主要著作:長篇傳記文學:《畫魂·潘玉良傳》、《劉海粟傳》等18部;長篇小說《生為女人》等;《石楠文集》(14卷);曾獲省級以上文學獎10餘項。2005年被評為“當代十大優秀傳記文學作家”之一。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國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義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後,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主任,後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潘玉良的水彩畫畫和雕塑,被巴黎國家現代美術館收藏,這是中國第一個畫家獲得這樣高的國際榮譽;她的作品,和羅丹、布爾代勒等雕塑大師的作品,陳列在一起。

圖書目錄

在巴黎,尋找潘玉良墓/1
第一章命運良轉
一、苦命孩子/3
二、賣入妓院/7
三、欲逃不能/12
四、酒樓初識/16
五、仗義營救/22
六、同心愛蓮/26
七、美滿姻緣/30
八、平等夫妻/34
第二章上海美專學畫
一、彩色的路/39
二、未琢璞玉/41
三、金榜落第/46
四、校長添名/50
五、浴室風波/55
第三章八年海外學畫
一、法國留學/63
二、藝術之旅/69
三、藝術豐收/78
第四章回國任教
一、震動畫壇/85
二、憤世之作/94
三、憂愁滿腸/100
第五章再涉重洋深造
一、再涉重洋/109
二、民族精魂/113
三、饑寒交迫/120
四、雪中送炭/128
五、藝術春天/133
六、他鄉遇故/138
七、名滿歐美/146
八、晴天霹靂/159
九、最大滿足/163
第六章魂歸故里
一、病中思念/169
二、千縷情絲/173
三、回首往事/177
四、長眠異國/185
五、魂歸故里/191
後記/194
附:潘玉良年表/197

序言

在巴黎,尋找潘玉良墓
找尋潘玉良墓地,給她送上一束鮮花,是我到巴黎要了的心愿之一。為之,行前我專程拜訪了曾經去潘玉良墓地憑弔過的著名油畫家鮑加先生,了解到她葬在巴黎的蒙帕那斯公墓。但忽略問墓地的區位,使我的尋找多花了很多時間。
1998年12月,我獲得了法國政府35天的採訪簽證。到巴黎後,我把這個願望對在巴黎研究繪畫的中國美術學院的馮羅錚教授說了。她說她也想去,我們約好12月27日同往。
我擁有兩張潘玉良墓地照片。一張是寫《張玉良傳》①前採訪潘贊化家人時,他兒媳提供的。那是用黑色大理石雕制的扁方形墓碑,光潔照人。碑上鑲有她白色大理石的浮雕頭像,像下並排刻有五枚獎章,中間刻著豎排隸書“潘玉良藝術家之墓”和她的生卒年。前有同樣石料的墓床,墓床上供有鮮花。另一張是《張玉良傳》正熱的1983年,今已故去的香港大導演李瀚祥從巴黎拍來送給我的。這張墓地照片與前一張有所不同。在墓碑中間“潘玉良藝術家”的左邊,又添刻上了豎排的一行楷書“王守義之墓”,在潘玉良生卒年之下,用法文添刻了“王守義之墓”和他的生卒年份。李先生在信中告訴我,潘玉良晚年和王守義生活在一起,王守義死後與潘玉良合葬一墓。
李瀚祥提供的情況在我到巴黎後的採訪中得到了驗證。這和我在《張玉良傳》中寫的有所出入。我把王守義寫成了潘玉良的學生,也學美術的,小她十歲。實則是他長她一歲,不是學美術的,也非她的學生。1919年,他赴法勤工儉學,在巴黎和鄧小平、何長工、周恩來一起學習過,和聶榮臻是同班同學。他很能吃苦耐勞,在巴黎開了家飯館,生意不錯。他又為人誠懇,樂於助人,在華人中威望很高,很長時間擔任旅法華人俱樂部副主席。他關心同胞,不管哪個遇到困難,都傾力相助,幫助過很多旅法藝術家。張大千首次去巴黎,受到他熱情接待,他為張大千舉辦畫展到處奔波。著名油畫家常玉煤氣中毒而亡,因沒家小,王守義為他買地安葬。納粹占領巴黎期間,潘玉良賣不出畫,生活陷入困境,他解囊相助。她的畫室遭暴風雨襲擊,窗毀房摧,他為她張羅修復,並多次幫助她舉辦畫展。在患難中,他們成了相依相伴的知己。她去世,他悲痛萬分,以10萬法郎重金,在蒙帕那斯公墓租了為期100年的一塊墓地,又為其舉辦了隆重的葬禮。潘玉良去世第二年,他帶著她臨終重託,把她的一張自畫像和她一直珍藏、嵌有潘玉良和潘贊化照片的雞心項鍊帶回祖國,親手交給了潘贊化的後人。
這些情況,我在寫《張玉良傳》時都沒法了解得到,甚至連有沒有王守義這個人也沒有充分的把握。我把他寫進潘玉良的生活,唯一的線索是潘玉良的雕塑作品中有座王守義頭像和一張葬禮上的照片。那照片上有位手持一支康乃馨的悲痛老人,問其姓名,只說姓王,從而我推測他和潘玉良的關係不一般。他到底為誰,我無從得知,我為之絞盡腦汁。分析她雕塑的人物頭像,都是赫赫名人,唯有王守義名不見經傳,我由此推斷出,王守義就是在潘玉良墓前手持鮮花悲痛欲絕的那個老人。這個人物的產生完全出自我捕風捉影的推斷。我雖然推想出他們的關係不一般,但我不敢明寫他們同居。除了傳統意識對我的影響外,還因為這僅僅是出自推斷。
當我從一些華僑老人口中了解到這些時,我就急切地想要去他們的墓地,除了要表示我的歉意外,就想告訴他們,如果有機會,我將撿回遺落的筆墨,還他們真實的感情生活,讓王守義華人領袖形象更為豐滿一些。
一夜雨聲淅瀝,天亮方住。我一早就起來了,上花市買了束鮮花,早早就趕到和馮教授相約的地點。我們到達蒙帕那斯公墓時,太陽剛升起,公墓守門人給我們兩份說明書,我們看不太懂,便向他詢問潘玉良墓區位,他又聽不懂我們的話,我們只好採取拉網方式,分頭一個區一個區地去搜尋。
公墓很大,一個多小時才搜尋完西片墓區,沒有找到。馮教授產生了疑惑,問我她是否真的葬在這裡。得到我肯定的答覆後,她毅然表示,只要在,就能找到。我們開始搜尋東片墓區,找了兩個鐘頭,眼睛都看花了,整個公墓快找完了,仍然不見潘墓。我也發急了。這時馮教授在七區喊我:“石楠,找到了。”
我飛跑過去,果然是我在李瀚祥送的那張照片上見到的墓地。碑上的獎章雕刻得很精緻,油彩依然鮮艷,只是她的浮雕像不見了;平滑如鏡的墓床上沒有鮮花、蔬果的供奉,只有被盜去雕像後的墓碑孤零的倒影。我靜靜地立在他們墓前,一縷哀傷竟從心底湧起。我虔誠地把鮮花供奉在墓床上,不由想起了潘玉良跌宕的人生和滲血的足跡。倏間,墓碑在我模糊的淚光中幻化成大海上一葉漂泊浮動的風帆。墓園靜得叫人心悸,幾聲鴉叫,磣人心脾。我罵了聲:可惡的不祥之鳥!馮教授卻說,在法國,聽到鴉叫是瑞祥之兆,說不定這烏鴉是他們靈魂的幻化,來向我們表示歡迎和祝福呢。
也許吧!我應著。為了我們三個半小時的尋訪和我們虔誠的心。
石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