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河水庫

潑河水庫

潑河水庫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革命老區新縣、光山兩縣交界處,面積約25.6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13.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1.8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水利風景區,河南省旅遊景區(點)。潑河水庫風景區是風光秀麗的自然景觀和氣勢恢宏的水利工程景觀完美而和諧的統一,其突出的特點和特色是擁有“山、水、林、茶、漁、寺”等特色資源優勢,極大地豐富了信陽市“山、水、林、寺、茶、紅”的旅遊內涵。潑河水庫漁業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經濟魚類有30多種,除花鰱、白鰱、青魚、草魚四大家魚外,還有鯽魚、鯉魚、黑魚、桂魚、銀魚、武昌魚等,主要商品魚類為花鰱、白鰱、鯽魚、鯉魚和蒙古紅魚 ,其中野生魚類黃尾 密鯝為水庫獨特商品魚類。

基本信息

簡介

潑河水庫潑河水庫

潑河水庫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革命老區新縣、光山兩縣交界處,面積約25.6平方公里

,其中土地面積13.8平方公里,水 域面積11.8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水利風景區,河南省旅遊景區(點)。

風景區介紹

潑河水庫風景區以潑河水庫為依託。潑河水庫地處大別山北麓,坐落在淮河水系潢河右支潑陂河上,距光山縣潑陂河鎮3公里,是淮河上游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養魚、發電、城鎮供水和水利風景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控制流域面積222平方公里,總庫容2.35億立方米。水庫於1966年動工興建,1972年工程全部竣工,開始發揮效益。潑河水庫地理位置獨特,南北分別距新縣、光山縣城各25公里,依傍213省道,北接312國道,東鄰106國道,京九鐵路和在建的“大廣”高速與水庫擦肩而過,“大廣”高速潑河入口距水庫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潑河水庫風景區地處大別山北麓由深山向淺山丘陵地區延伸的過渡地帶,集豫南山水田園風光於一身,素有“北國的江南,江南之北國”之稱,是鑲嵌在豫南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裡氣候處於秦嶺淮河氣溫分界線上,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水庫流域上游山巒起伏連綿、峰高谷深、河溪交錯。風景區內林木蔥鬱,層巒疊翠,綠樹成蔭,多為天然次森林和人工林及散生亞熱帶經濟林。森林復蓋率達75%。野生鳥類有貓頭鷹、啄木鳥、山雞、野鴨、白鷺等二十餘種,野生動物有黃羊、野豬、野兔、刺蝟和松鼠等,主要特產有茶葉、板栗、銀杏、蓮子和山野菜。潑河水庫漁業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經濟魚類有30多種,除花鰱、白鰱、青魚、草魚四大家魚外,還有鯽魚、鯉魚、黑魚、桂魚、銀魚、武昌魚等,主要商品魚類為花鰱、白鰱、鯽魚、鯉魚和蒙古紅魚 ,其中野生魚類黃尾 密鯝為水庫獨特商品魚類。

潑河水庫風景區是風光秀麗的自然景觀和氣勢恢宏的水利工程景觀完美而和諧的統一,其突出的特點和特色是擁有“山、水、林、茶、漁、寺”等特色資源優勢,極大地豐富了信陽市“山、水、林、寺、茶、紅”的旅遊內涵。是對“山、水、林、寺、茶、紅”信陽旅遊格局的重要補充和完善。也在河南省規劃豫南大別山~伏牛山山水風光游中占有一席之地。

潑河水庫東臨賽山寨、南靠獐鹿山、薄刀嶺、磨盤山,西依美女峰、何尖山、果老山,北與歷史悠久的潑陂河鎮相連。登上氣勢恢宏的水庫大壩,秀麗的湖光山色美景盡收眼底,步入風景如畫的壩下公園,到處是綠樹濃蔭,百畝休閒錘釣池,百畝生態茶園分布其中。

景區東面賽山寨為宋代避兵寨址,主峰唐宋山上的園相寺始建於唐宋年間,至今千年香火不斷。南面的獐鹿山迭嶂爭奇、嵐霞錯映,珍禽異獸、奇花異草眾多,是一個難得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小區。“看山重渡潑陂河,水似琉璃淨不波,一雨洗將青黛出,曉嵐秋色在煙蘿”。這是古人對獐鹿山的真實寫照。獐鹿山高,潑湖水闊,山水相依,風光如畫。潑河水庫水域景觀相當豐富優美,其中較好的有觀音崖、月亮灣、錦秀谷、孤石灘、漁人島、神橋等。

人文景觀眾多是潑河水庫風景區的又一資源特色。水庫主壩長1050米,與11座副壩相連,站在何尖山上遠眺水庫彎曲的大壩,好似一條巨龍橫臥在水邊,人稱此景為“長龍臥波”。景區有我國佛教文化發源地之一的千年古剎淨居寺,千年古橋永濟橋,古鎮老街明清街,何仙姑居住地仙人沖,八仙遊玩之處仙人山棋盤石。景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是難得的自然、生態旅遊和休閒度假好去處。

潑河水庫風景區融“自然、工程、歷史、人文”景觀於一體,集“山、水、林、茶、漁、寺”於一身,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其中景觀有的因幽深、險峻、奇特而著稱,有的因氣勢恢宏、歷史悠久而聞名,有的因神秘莫測而誘人,有的因傳說優美而動聽。獨特的山水韻味,久遠的歷史文明,突出的魚茶特色,宏偉的大壩工程,文化底蘊深厚,豫楚文化交相輝映,所有這些構成了潑河水庫風景區的無窮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