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

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

2,八代“論”體文的繁榮 1,西漢經學文體與子學“論著”的消長 3,“擬聖”與理學文體

出版信息

ISBN:9787561788738
定價:24.80元

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

作者:劉寧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1月
版次:1
開本:32
字數:70千字
頁數:168頁
開卷分類:語言

內容簡介

重新認識漢語思想表達形式的獨特內涵,對於今天國人的“思”與“言”有著重大的意義,本書即將揭示漢語思想表達的文體傳統,從文體的角度說明,在中國歷史上,“漢說”究竟意味著怎樣的一整套豐富的表達方式。
漢語思想具有獨特的表達方式,經學傳統中的註疏、經義、語錄,子學傳統中的論著體,文章學傳統中的論、議等說理議論文體,都是重要的思想文體。這三大文體傳統各有其形成淵源、形式特點,彼此交融互涉,共同建構了漢語思想的傳統表達方式。
近代以來,漢語思想的表達傳統,面對外來衝擊,發生巨大轉變,西學思想表達的論著體式,進入中國,並逐漸取得支配性的地位,嚴復、胡適、梁啓超等人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將詳細分析這一過程,並指出,這並不是一個由論著體簡單取代註疏體的過程,而是西學論著體式與漢語三大思想文體傳統發生了複雜的衝突與交融。今日所謂“漢話胡說”之“胡說”的獨特面貌,與這個交融的過程有密切的聯繫。
到20世紀以後,思想史上的“怎樣說”日益受到關注,中國思想的內容與其獨特的表達方式之間同樣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中國學界對漢語思想“怎樣說”的問題,也有越來越多的關注。《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揭示漢語思想表達的文體傳統,從文體的角度說明,在中國歷史上,“漢說”究竟意味著怎樣的一整套豐富的表達方式。顯然,重新認識漢語思想表達形式的獨特內涵,對於今天國人的“思”與“言”意義重大。

作者簡介

劉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副研究員,中國唐代文學研究會理事,韓愈研究會理事。1997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06至2007年,受中美富布萊特項目資助,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曾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韓國高麗大學中語中文學科,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近年關注中唐古文與儒學轉型、文章學與思想史、經學史的聯繫。
著有《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2002年)、《王維孟浩然詩選評》(2002年)、《春秋左傳學史稿》(合著,1992年),發表論文《“務去陳言”與“歸本大中”:韓柳古文明道方式的差異》、《屬辭比事:判例法與〈春秋〉義例學》、《毛詩詩教觀與思孟學派的思想聯繫》等五十餘篇;主編《歐陽修與宋代士大夫》(合編,2007年),譯有《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Peter K. Bol,2001年) 。

本書目錄

引言
一、漢唐子學“論著”
1,“述說”與“辨析”:《荀子》專論之特色
2,《韓非子》與《荀子》專論之異同
3,子學“論著”的形成與《荀子》的影響
4,子學“論著”的衰落:荀學、述聖及其轉變
二、 “論”體文的形成與演變
1,“論”體溯源:與傳、記、策、辯的聯繫與區別
2,八代“論”體文的繁榮
3,“論”在中唐的轉型
三、文體互動:經與子、注經與著論
1,西漢經學文體與子學“論著”的消長
2,玄學的表達:注經與著論
四、宋代:“擬聖”與理學文體
1,唐代古文作者與宋代思想文體形式的先導
2,理學文體的選擇:語錄、札記大興與“論”之式微
3,“擬聖”與理學文體
五、思想文體形式的近代轉型
1, 子學與西學:嚴復的翻譯
2, 傳統與現代:康有為、章太炎、梁啓超著述格局之差異
3, 近代學術體制與思想文體的轉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