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

漢能

漢能控股集團是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公司成立於1994年,總部設在北京,員工逾15000人。在國內多個省份以及北美、歐洲、亞太等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業務橫跨水電、風電、光伏發電。漢能水電項目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6GW(600 萬千瓦), 風電總裝機131MW(13.1萬千瓦)。在太陽能領域,漢能在四川、廣東、海南、浙江、山東、江蘇等地投資建設薄膜太陽能產業研發製造基地,總產能已達到3GW(300萬千瓦)。通過技術併購和自主創新,漢能的薄膜光伏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銅銦鎵硒(CIGS)組件量產轉化率已達15.7%,獲NREL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20.5%。漢能在全球進行電站資源開發,已與新疆、內蒙古、寧夏、江蘇、海南、山東、河北等省區以及歐洲多國簽訂了約10GW(1000萬千瓦)的太陽能電站建設協定,成為涵蓋技術研發、高端裝備製造、光伏組件生產和光伏電站建設等光伏產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整合的高科技清潔能源企業。2014年2月,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商業獎項——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創業》(MIT Technology Review) “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評選結果揭曉,漢能控股集團位列第23位,成為國內能源領域唯一上榜企業。

基本信息

漢能榮譽

2000年李河君先生擔任北京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2002年集團成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李河君先生擔任副會長

2003年集團榮獲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頒發的“光彩事業獎”

2003年中國工商聯併購公會和全球併購研究中心授予李河君先生本年度“中國十大併購人物”

2003年集團榮獲雲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頒發的“見義勇為獎”

2005年集團成為中華紅絲帶基金執行理事長單位

2005年集團成為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副理事長單位

2005年李河君先生擔任全國工商聯常委

2000-2006年連續七年榮獲北京市工商局頒發的“守信企業”稱號(自2007年開始北京市工商局停止該獎項評選)

2005年李河君先生擔任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2005年李河君先生擔任第二屆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2006年集團榮獲雲南省“光彩事業組織獎”

2006年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授予李河君先生“公益楷模”稱號

2006年集團成為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單位,李河君先生當選為首任會長

2007年李河君先生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8年5月17日,集團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中國紅十字會贈予我集團“博愛”牌匾2009年4月11日,北京交通大學授予李河君先生“教育貢獻獎”

2009年6月27日,李河君先生在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第二屆會員大會上連任會長。

漢能戰略

漢能產業結構

“一基兩翼”:即以清潔能源發電板塊為基礎,以太陽能光伏研發與生產為左翼,以太陽能光伏套用為右翼的產業結構。“一基”是漢能“兩翼”發展的基礎,“兩翼”是漢能實現使命的新引擎,“一基兩翼”的布局將形成漢能完整的清潔能源產業鏈和價值鏈。

“一基”指漢能的清潔能源發電板塊,涵蓋了水電、風電。經過十餘年的水電、風電投資建設,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項目有雲南省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雲南五郎河流域梯級水電站、廣東省東江木京水電站、廣東省東江黃田水電站、江蘇省如東風電場、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風電場等,奠定了漢能“兩翼”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左翼”指漢能太陽能光伏研發與生產板塊,其特徵是高科技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商業化運用,將是漢能再次騰飛,實現夢想與使命的強大動力。“左翼”板塊的主要產品包括:不同類型太陽能技術的研發、太陽能生產設備製造與生產、太陽能電池製造和工藝流程的最佳化,以及儲能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在太陽能光伏製造上,漢能已經在珠三角、四川等地布局了生產基地,進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和製造。

“右翼”指漢能太陽能光伏套用板塊。包含光伏產品整合解決方案、光伏電站工程建設與總承包、光伏平衡系統生產與整合、光伏電站運營以及碳交易、能源交易衍生產品交易等。

漢能產業發展模式

集團專注於清潔能源的發展,憑藉具有前瞻性的戰略優勢和品牌優勢,以可供集團持續發展的資源儲備為基礎,不斷提升以漢能軟實力為主的綜合實力,在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領域占據制高點,以創新、變革性技術為起點,以規模化優勢構築漢能特有的產業發展模式,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在中國和世界大力發展,為降低全球碳排放做貢獻。

漢能國際化戰略

產業國際化

漢能“一基”產業的水電基地不僅包括在中國西部建設的大型水電項目,同時已在東南亞等地區開發水電資源,籌建水電建設基地,並將繼續開發寮國、巴基斯坦等國的水利資源。

在“左翼”產業的研發上,漢能已經在歐洲和美國都建有自有和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以確保漢能“左翼”產業站在技術的最前沿。

在布局“右翼”產業時,漢能擬在全球範圍內成立相應的區域公司,負責太陽能電池組件的銷售,及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與運營。

目前已有漢能控股歐洲有限公司、漢能光伏大中華區域公司(籌)、漢能光伏亞太區域公司(籌)、漢能光伏美洲區域公司(籌)、漢能光伏中東與非洲區域公司(籌)。

資本國際化

主要是籌備IPO,引入國際資本。在CDM產業發展上,漢能已經建立“中國碳”國際性的基金,以推動節能減排在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同時漢能整合國際國內的資本與項目,開展跨國資本併購。

人才國際化

在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上,漢能從設立之初就開始引進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如引進了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倫·G·馬克迪爾米德(Alan G. MacDiarmid)擔當漢能新能源研究院第一任首席科學家。漢能不斷提升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現已完成電力建設與運營人才、太陽能光伏科研與生產人才、太陽能光伏套用人才的跨國管理體系,以保證漢能項目的人力資源所需。

企業新聞

5月20日,開市僅一個半小時,漢能大跌47%,李河君身家瞬間縮水至1318.6億港元,蒸發了1167億港元,折契約934億人民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