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密碼

漢朝的密碼

《漢朝的密碼》是一部國產歷史書籍, 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陸建國(司馬路)編著。 這本書原來的名字,叫做《清蒸漢朝》,後來改為《漢朝的密碼》。一個能將歷史與食物聯繫起來的作家,想必他對歷史的熱愛是深切而誠摯的,因為在他眼中,歷史乃是一種美食;或者說,歷史對他而言,如食物一般重要。在我看來,寫史是一種文化的烹飪,而讀史則是享受智慧的大餐。如此,作者完成此作時的心態,和一位大廚將精心烹製的菜餚端上來給客人們品嘗時的心情,大概也相差無幾;而讀者在翻開書頁的時候,或許也會有品嘗佳肴的驚喜吧!

圖書信息

封面
作者:陸建國司馬路
出版發行:陝西出版集團陝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09235-6
裝幀:平裝
字數:310千字
版次:2010年1月第一版

目錄

序言
序幕
一、歷史的舞台
二、誰製造了“秦國威脅論”?
三、誰是百家爭鳴的大贏家?
第一章第一個中華帝國:秦人製造!
第一節 說客韓非:誰謀害了他?
一、臨危受命,韓非入秦
二、秦王是韓非的冬粉
三、誰謀害了韓非子?
四、法至剛,術勢陰柔!
五、韓非死於自己的術、勢之說
第二節 刺客荊軻:他的身手讓人生疑!
一、燕太子丹刺秦計畫
二、太子丹催促荊軻上路
三、荊軻的身手讓人生疑!
第三節 楚將項燕:楚這樣的大國為什麼抵抗不住虎狼之秦?
一、可惜楚國的改革事業半途而廢
二、可憐楚懷王被耍了一遍又一遍!
三、最後一支楚軍
四、六王畢,四海一
第四節孟子之誤:偏偏是秦國統一了天下?
一、為什麼不是別的國家統一天下呢?
二、外交戰:另一場戰爭
第二章秦朝式崩盤:至剛易折?
第一節 扶蘇之死:他辜負了老父的期望!
一、博浪沙襲擊
二、亡秦者胡
三、長生不死藥
四、扶蘇辜負了老父的期望
第二節 揭竿而起:帶頭反秦的是楚人!
一、劉邦和他的朋友們
二、天上掉下個呂妹妹
三、從亭長到通緝犯
四、“沛公”劉邦
五、江東子弟兵
第三節 刑徒軍團:曾經不可一世的大秦雄師去了哪裡?
一、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
二、百越叢林裡發生了什麼?
三、嶺南軍團為什麼不北上增援?
四、長城軍團的行動為什麼異常緩慢?
五、危難時刻,章邯挺身而出
六、為什麼臨時組建的刑徒軍團也很能打?
第四節英雄雲集:在一個牧童旗下
一、項梁舉起了楚懷王這面大旗
二、官場老手李斯為什麼鬥不過趙高?
三、項梁的突然戰死,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
四、宋義耽誤軍機,該殺!
第五節 項羽劉邦:他們的人生大轉折
一、巨鹿一戰成就項羽千古英名!
二、劉邦的人生際遇
三、劉邦的仁厚形象是如何樹立起來的?
第三章 劉邦式勝利:項羽不服也不行!
第一節 鴻門之宴:這頓飯吃得真尷尬!
一、當老實人項伯遇到貌似老實的劉邦
二、這頓飯吃得真尷尬
三、誰是鴻門宴的真正贏家?
第二節 西楚霸王:項羽如何自毀形象?
一、項羽無天下之志
二、項羽分封諸王是隨意塗鴉之作嗎?
三、項羽為什麼殺害義帝?
第三節 兩線作戰:楚霸王有苦難言
一、漢王劉邦
二、韓信分析項劉優劣
三、從陳倉到彭城
四、危難之時,劉邦邂逅了戚姑娘
第四節 扭轉乾坤:張良之大戰略
一、韓信之奇兵
二、眾叛親離:楚霸王獨木難支
三、楚軍色迷迷看女人的時候,劉邦跑了!
第五節 韓信躊躇:他與項、劉三分天下,是否可行
一、韓信滅齊敗楚
二、項羽要跟劉邦單挑
三、韓信與項、劉三分天下,是否可行?
第六節 霸王別姬:英雄末路之詠嘆調
一、項家軍餓得撐不住了!
二、垓下絕唱
三、不肯過江東
四、大亂之後,渴求大治!
第四章 西漢式開局:青澀記憶
第一節 萬事開頭難:劉邦的煩惱
一、劉邦為什麼封他痛恨的叛徒雍齒為侯?
二、功勞簿上蕭何名列第一,引起譁然一片!
三、阿房宮讓項羽一把火給燒了?
四、功臣們醉酒拔劍,大鬧金鑾殿
五、來者不善:漢高祖白登歷險
第二節 屠戮功臣:漢高祖的心理歷程
一、韓信的熱臉貼在了劉邦的冷屁股上
二、柏人陰謀:劉邦罵人的嚴重後果
三、異姓王們灰飛煙滅
四、蕭何害怕了!
五、劉邦屠戮功臣的心理歷程
第三節 人彘事件:下手如此狠毒的呂雉是天生大惡人么?
一、對劉邦,呂雉有三怨
二、呂雉和戚姬:兩個女人一場戰爭
三、呂雉是不是一個天生惡人?
四、守寡的呂雉居然收到了一封情書
五、呂雉的真心愛人:恐怕不是劉邦?
六、誰埋下了呂氏滅門伏筆?
第四節悲歡離合:漢文帝這一家人
一、無寵的薄姬生下了無爭的劉恆
二、皇后竇漪的悲喜人生
第五節黃老與商鞅思想雜用的文景年代
一、賈誼為何身逢明君卻不得志?
二、驚馬案件與張釋之的奇妙判決
三、廢除誹謗罪:可貴而短暫的言論自由時代
四、漢太子棋局殺人事件
五、晁錯急吼吼地削藩,他錯了嗎? 第五章 帝國之雄風:漢武性格
第一節太子之路:漢景帝的第十子如何成了皇位繼承人?
一、老媽栗姬嫉妒心太強,令劉榮失去太子之位
二、長安連續發生十餘起命案:嫌疑直指景帝愛弟
三、一頓飯決定了一代名將周亞夫的生死
第二節 獨尊儒術:新儒家思想如何取代了黃老思想?
一、那一場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公務員考試
二、從放豬娃到丞相:官場標本公孫弘
三、一位老太太成了獨尊儒家的最後障礙
第三節才子佳人:司馬相如是個愛情騙子嗎?
一、司馬相如泡妞出奇招
二、司馬相如劫色劫財?
第四節富貴逼人:衛氏家族出了個衛子夫
一、衛子夫:從歌女到皇后
二、從奴僕到駙馬:衛青的崛起只是因為他有個皇后阿姐嗎?
三、橫空出世、勇冠三軍:誰栽培了霍去病? 第五節千古嘆息:李廣祖孫悲愴的命運交響曲
一、千古嘆息飛將軍難封之謎
二、麋鹿殺人事件背後的曲折內情
三、在貝加爾湖湖畔牧羊的大漢外交官
四、力戰而竭、投降匈奴,李陵算漢奸么?
第六節誰整蠱了誰?巫蠱事件背後的迷霧籠罩
一、征和元年連環大案
二、太子造反?
三、誰是巫蠱事件背後的黑手?
第六章漢朝的視野:大國霸業
第一節南越風暴:漢朝之亞洲崛起
一、從袖珍小國東甌國說起
二、嶺南大邦:南越國
三、漢朝使者是南越太后的初戀情人
四、漢越關係破裂
五、樓船將軍先拔頭籌
六、伏波將軍路博德以德服人
七、南方的海洋通往怎樣的世界?
八、閩越王妄想“吞漢”
第二節半島疑云:三心二意的衛氏朝鮮
一、從傳說到歷史的半島傳奇
二、衛右渠的小動作沒能矇混過關!
三、漢帝國海陸軍聯合作戰
四、打贏了戰爭,將領們卻身陷囹圄
五、輝煌的樂浪時代
第三節西域冒險:漢朝的地理大發現
一、漢武戰略:尋找大月氏
二、英雄張騫和他那位匈奴籍妻子
三、大月氏不領情,張騫真命苦!
四、西南路線讓漢武帝怦然心動
五、最親密的盟友:大國烏孫
六、大宛人殺了漢朝買馬使者
七、輕舉妄動的大宛有難了!
八、立威西域之汗血馬戰爭
九、大國安息:帝國視野的盡頭
落幕
第一節“王道”、“霸道”:究竟是什麼道?
一、秦皇陷阱:如此勤政為何亡國?
二、雙面劉邦:用人又毀人
三、虛君政體:漢初的丞相負責制
四、漢武帝從丞相手裡奪權
五、以臣制臣:漢武帝的“霸道”
六、外施仁義:漢武帝的“王道”
第二節大漢天下的苦樂人生
一、大漢農民:社會底層之民生
二、一場告緡運動打倒了大漢商人!
三、出頭之路:先察舉,後考試
四、民之發聲:賢良的吶喊
後記

序言

這本書原來的名字,叫做《清蒸漢朝》,後來改為《漢朝的密碼》。
我以為,一個能將歷史與食物聯繫起來的作家,想必他對歷史的熱愛是深切而誠摯的,因為在他眼中,歷史乃是一種美食;或者說,歷史對他而言,如食物一般重要。在我看來,寫史是一種文化的烹飪,而讀史則是享受智慧的大餐。如此,作者完成此作時的心態,和一位大廚將精心烹製的菜餚端上來給客人們品嘗時的心情,大概也相差無幾;而讀者在翻開書頁的時候,或許也會有品嘗佳肴的驚喜吧!
但是,這道菜好不好吃呢?這本書好不好看呢?
對於一本歷史題材的作品而言,讀者的要求可不僅僅是好看而已。他們或許會問,這一段歷史的述說客觀真實嗎?作者提出的見解精闢得當嗎?對於熟悉漢朝歷史的朋友,他們又希望從作者的書中得到什麼收穫呢我?
不錯,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甚至可以寫得很搞笑。如果是一部架空或者穿越的歷史小說,抑或是戲說、歪批之類的作品,好看、好笑、好玩,這“三好”或許就能滿足讀者的需要了。但《漢朝的密碼》不是這樣的一部作品。雖然它不乏一些幽默的話語,偶爾也穿插一些現代辭彙,甚至有類似後現代式的話語表達,但本書的看點並不在此。
“我的想法是寫探求真實而好看的歷史。”司馬路常這樣說。
我說,這很難,因為:第一,要把歷史寫好看不容易;第二,在探求歷史真實的同時又要好看,這就更難了。
《三國演義》好看不好看?好看,但那是三分史實,七分虛構。
那《三國志》夠真實了,但買這本書的人又有幾人能堅持讀完?
歷史的真實,不是說正史上寫著的就是真實的歷史。歷史的真實,是一個探究、推理、論證,最後逐漸接近相對真相的過程。道理並不複雜,也確實可以一試,譬如登山,努力攀登、縱使不能到達山頂,總強似呆在山腳下誇誇其談。
司馬路的想法,大抵如此。
那么,這本書能帶給我們怎樣的閱讀樂趣呢?
假如把秦、漢這一段歷史比喻為一座山,那我們似乎都已經飽覽了這山上的美景。但是,司馬路卻戴著草帽、沾著晨露地從斜刺里殺出來說:“跟我來,我帶你們去看這山真正的美景!”
譬如:
身為法家巨子,韓非為什麼會死在崇尚法家思想的秦國?
荊軻刺秦王,他的失敗背後隱含著怎樣的內情?
和中原小國相比,楚國堪稱古代的超級大國,然而這樣的龐然大物,為什麼也阻擋不住秦國的進攻?
秦吞併六國,難道僅僅憑藉的是強悍的軍事力量嗎?
秦始皇討厭他的長子扶蘇而將他派去長城嗎?
當農民揭竿而起,秦軍主力遲遲不來增援,還有多少沒說清楚的隱情?
章邯帶領的只是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刑徒軍團,為什麼能夠擊敗士氣高漲的張楚軍,差一點挽救了秦帝國?
劉邦是如何成為沛縣義軍領袖的?他真是英明神武,天生領袖氣質,受人擁戴嗎?
項羽在巨鹿的勝利,難道只是因為他勇猛,所以無敵嗎?
劉邦仁義寬厚的形象是如何樹立起來的?
鴻門宴之後,項羽幾乎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他又是為了什麼自毀大好前程?
為什麼項羽在和劉邦的對抗中總是占上風,最後卻敗走垓下?
韓信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的構想可行嗎?
項羽為什麼不肯聽范增的忠告?一聲“亞父”背後,多少情深不堪回首。
劉邦屠殺幫他打天下的功臣們,難道只是“狡兔死,走狗烹”嗎?
呂雉把劉邦最愛的女人做成了人彘,她是傳說中的天生惡人嗎?
……
只是隨手一翻這本書的前半部,作者便已經提出了如此多令人興趣盎然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本來是有標準答案的,如韓非之死、失落的秦軍之迷,但是很明顯,作者並不以為然。
這就讓人有一種讀而為之一快的衝動,然而更奇妙的是,作者的筆觸,更刺穿帝王將相的史冊,描繪出了一幅漢朝社會全景圖,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天子、官員、將軍,還有後宮、賢良、儒生、商人乃至底層社會的農民,在這本書里,都一一登場。而他的視野則包括了漢朝視野所及的全部文明世界,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個遼闊久遠的古代世界,古朝鮮、匈奴、大月氏、大宛、烏孫、安息(伊朗)……這就是漢的世界!
讀著這本書,忍不住想,這位叫做“司馬路”的民間歷史作家,究竟是怎樣奇妙的一個人物呢?
雖然從未面晤,我的腦海中卻常常浮現這樣的影像,一間簡陋的書房,雜亂的書堆中,一個男子側對著我們,手裡拿著一支特大號的放大鏡,低頭端詳著書頁。突然他抬起頭,臉上露出唐吉柯德似的笑容:“原來這段歷史的真相,是這樣的!”
寫到這裡,忽然對《漢朝的密碼》這個書名有了新的感悟:歷史的確是有其密碼的,倘不能解開密碼,只能觀其表象,卻不知其內在。而司馬路,正是一個歷史的解碼者。

後記

1963年,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站在遊行民眾面前發表演說,他演說的題目是——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儘管你我的夢想未必如馬丁-路德-金那樣偉大,或許你我的夢想只是飢腸漉漉時的一餐飯,或者少年郎夢中情人的一個微笑,那也是同樣值得尊敬的夢想。
大概是源於小時候看的那些歷史小人書,從小我對歷史就有一種特別的偏愛,因此到高中分科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文科,那時我的理想,用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話說,是要做歷史學家。
為此我在高中就囫圇吞棗地讀了不少歷史典籍和專業書,包括那一整套的《資治通鑑》,居然都被我給翻爛了,可謂破萬卷書了。
但是我的歷史學家夢終究沒有實現,1998年我從師範大學畢業,到一所中學當歷史老師,當時我的理想,只好調整為做好老師這份工作了!
歲月有時象一塊抹布,慢慢抹去你的銳氣和理想,有時又象灌頂的醍醐,令你在沉淪中突然甦醒。八年後我離開學校,以為從此與歷史無緣,然而不經意間,在網上看見一些網友在談論歷史話題,不覺技癢起來。
這一技癢,便有了這部《漢朝的密碼》(最初的書名叫《清蒸漢朝》,意思為原味的漢朝歷史)。
於是,在我差不多要忘卻自己曾經有一個關於歷史的夢想的時候,突然間又閃現了靈光,將我內心深處對歷史的熱愛喚醒。
我突然明白,即使身在象牙塔之外,與專業研究無緣,也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實現理想,這就是所謂私人歷史研究,或者說業餘歷史研究。
相對於專業歷史研究者,業餘的歷史研究者沒有國家撥付的課題經費,也沒有大量的時間,即便有成果,也不能評職稱、當教授!但業餘的歷史研究者往往擁有驚人的工作熱情,他們在工作之餘、長夜無眠,閱讀歷史資料,撰寫也許永遠都不可能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研究文章。完全是對歷史的熱愛,彌補了私人歷史研究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支撐著私人歷史研究的延續。
而有一件東西,是不分專業、業餘的,那就是思想。歷史說到底,是一門思想的學問。一旦思想被禁錮,或者無法流動,成為一潭死水。歷史這門學問就宣告死亡了。
私人歷史研究的優勢,恰恰在於他的不受條框約束。相對於專業研究者,他能更自由地挑戰權威、打破陳舊的認識。
就拿漢朝的歷史來說,自司馬遷以來,對這段歷史的敘述、評價汗牛充棟,但是能不能說,漢朝的歷史已經可以蓋棺定論?或者說,漢朝這一段歷史,已經不存在疑問!現有的權威論斷,都百分百正確,無可挑剔!
我的回答是不,對於漢朝,現有的研究幾乎可以說是十分淺薄的不觸及核心的!至少,有不少重大問題都缺乏深入的研究。
漢朝的崛起,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秦的影響?
漢初的黃老政治,究竟對漢朝的富強起了多大的作用?為什麼黃老政治不能延續下去?
儒家思想的崛起,對漢朝的歷史走向,究竟是福是禍?
漢武帝的雄偉事業,究竟是虛耗了漢朝的國力,還是擴張增強了?
漢朝這樣的大國,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敗,龐大的帝國機器,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漢朝的崛起對於中國的歷史進程,究竟有怎樣的影響?
當代的中國身上,還有多少漢朝的影子?漢的盛衰,究竟能給中國的未來提供怎樣的啟迪?
在寫作過程中,我也在尋找一種可以雅俗共賞的表達方式,希望在思考歷史問題的同時,不至於因為語言深奧或過分枯燥的緣故,使大眾與之失之交臂,造成遺憾。我希望這是一部有趣又發人深思的歷史讀物,為此我做了各種嘗試,也走了不少彎路,最後形成的文稿,只能說是勉強合格,有待更多努力了。
......

作者簡介

司馬路,一個歷史愛好者,一個持民間視點的歷史觀察者與思考者,一個堂吉訶德,也是一羽孤雲野鶴,更是一個不知放棄為何物的孤直書生...
(註:司馬路先生曾是一名有志於歷史教育改革的青年教師,他曾參與上海、天津、香港等地的教材編寫,鼓吹以“考試改革入手改變歷史課”,提出“歷史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來思考的!”,真正的歷史課應該是妙趣橫生的思維探索而非枯燥地照本宣科。後因各種原因離開教育界。在其臨近三十而立之際,開始其歷史寫作...)

精彩語錄

有學者在論述日本戰國史時說,“如果把日本統一看做是一塊餅,那么織田信長是種麥子的人;豐臣秀吉是將麥子拿來做成餅的人;德川家康則是享用這塊餅的人。”如果把中國的統一也來做一番“餅論”的話,所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是在種麥,秦則是把麥粉湊合起來做餅的人。
然而與日本之餅論不同,漢並非這塊餅的享用者。因為秦用火太猛,竟將餅烤糊。只能由一個叫做劉邦的農民之子又將破散的餅集合起來,然後經歷他的後代,一任接著一任地用溫火烤這塊餅,終於在漢武帝的時代出爐。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成了這餅的享用者。
——《序言》
“恐秦症”造成六國面對秦國的進攻,未戰先怯,總是想以割讓土地換取暫時的和平。同時不敢互相救援,生怕惹怒秦國,引火上身。而一旦秦國伸出橄欖枝拉攏某國,某國便欣欣然,以為抱到強者大腿,於是坐看其他國家被秦國欺負,心中竊喜,一副幸災樂禍的嘴臉。
“秦國威脅論”流行了半個世紀,恐嚇終於成了現實,已經被嚇怕了的六國,已經失去抵抗的勇氣,只能蜷縮在牆角,瑟瑟發抖而已!
——誰製造了“秦國威脅論”?
魯國的崛起,引起了近在咫尺的齊國的警惕。於是選出80名美人,穿著漂亮衣服,扭著細腰,輕歌曼舞,送到了魯國邊境,說是送給魯國國君的禮物。魯國的當家人季桓子換了件便服,貓在城頭偷偷地瞧了三次,口水流了三條河,終於憋不住跟國君說了,國君說,那我也得去看看呢!結果魯國君臣就一塊整日價貓在城頭看美人,把政事都給耽擱了。
——誰是百家爭鳴的大贏家?
韓非的所謂法、術、勢,核心還是術,對象就是臣下,實質內容就是內斗而已。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根據韓非的學說,必要台上握手,台下踢腳,表面一團和氣,底下你死我活。君與臣斗,臣與與臣斗,官與民斗,民與民斗,內斗其樂無窮也!——誰害死了韓非?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話,我不過是把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太子丹如果把養刺客、策劃暗殺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改革政治和訓練軍隊的“工作”上,燕國或許也不至於那么不堪一擊。而太子丹又豈是一個孤立的例子,看看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這些貴人們,哪一個不是把“工作”的時間用在了勾心鬥角和維護一己私利上。由此看來,荊軻的這一劍,與其說是刺秦,不如說是刺燕、刺六國!
——荊軻是高手嗎?
正所謂此消彼長,東方四大強國魏、趙、楚、齊的相互消耗導致了他們的先後衰落,而他們的內耗衰敗,正好給了偏居於西方角落裡的秦人以絕佳的發展機會。 ——為什麼偏偏是秦國統一了天下?
作為長子,秦始皇對扶蘇顯然寄託了太多希望。這個兒子是帝國的接班人、將來的二世皇帝,秦始皇希望他和自己一樣堅強剛毅,做一個鐵腕的獨裁者。一樣篤信法家學說,將陰戾深刻、少恩寡義的秦之水德發揚光大!然而流著鄭人血液的扶蘇這孩子卻偏偏柔弱得象個小姑娘,秦始皇坑殺那些儒生的時候,他居然說什麼“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恐怕亂殺無辜,迫害讀書人,會引起天下的不安定。”秦始皇怒了,小兒之見!這些羅羅嗦嗦唧唧歪歪的儒生,才是我大秦的不安定因素。自從活埋了這些儒生,你不覺得世界清靜了許多么!於是把扶蘇送到北方長城蒙恬軍中去,讓他到部隊大熔爐中去接受鍛鍊,為人生積累更多的歷練,才配做帝國的接班人。
——扶蘇辜負了老父的期望
視百姓為豬狗的朝廷,實在難以想像會得到百姓真心實意地擁護。抗拒的情緒,雖然被朝廷的武力一時壓迫著,卻會在合適的時機來個總爆發!
——帶頭反秦的是楚人!
誰當頭呢?蕭何、曹參二位在肚子裡計算、論證又驗算了一遍,覺得造反這件事風險太大,秦朝律法規定:“首惡從重,脅從者從輕。”就讓老劉做這個首惡吧!於是……最終,劉邦盛情難卻,當上頭領,號稱“沛公”。
——“沛公”劉邦
秦末的農民起義,並沒有一個事先的組織策劃,陳勝、吳廣若不是被強征入伍又碰上大災,決不會突然異想天開要造反;劉邦若不是手下的民工逃走了一大半,也不會輕易捨棄了亭長這份待遇不錯的工作、拋棄老婆兒女去山裡當盜賊;項梁叔侄若不是看到天下大亂,也不會貿然殺害地方官、招兵買馬出來打江山。關鍵在於,秦的苛政讓所有人都無法忍受,於是一夫揭竿,萬眾回響,於是看似強大的秦帝國,就這么轟然倒地了!
——曾經不可一世的大秦雄師去了哪裡?
李斯屈打成招,但還打算上書給皇帝申冤,趙高當然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為了徹底擊敗李斯,趙高再出一招,虛虛實實。
某日,李斯欣喜地看到幾個御史模樣的官員來到獄中。
御史問他:“你冤么?”
“冤枉啊,臣有下情稟報聖上……”
“冤你個姥姥!”御史一把扯了李斯的陳情書,好一頓暴捶!原來御史是趙高的門客所扮。
如此搞了十餘次,李斯絕望了,等到真的欽差來了,李斯也以為是趙高的人。
“臣死有餘辜!”
“真的不冤枉?”
“冤枉?怎么可能呢,我大秦帝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我李斯胡說八道,罪有應得,這么說你可不捶我了吧!”
——官場老手李斯為什麼輸給了趙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