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單音節形容詞同義關係研究

4.1 4.12 5.1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平裝: 42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484783, 750048478X
條形碼: 9787500484783
尺寸: 20.2 x 14.2 x 2.2 cm
重量: 1 Kg

作者簡介

李艷紅,女,1965年2月生,河南濟源人。1989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得文學學士學位;2000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得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7月,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獲得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的教學和研究。在《古漢語研究》、《中州學刊》、《四川民族大學學報》、《殷都學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內容簡介

《單音節形容詞同義關係研究》“經始於班叔皮,孟堅承業,蕙班補遺,集一門父子兄妹三人之力”,“閱三四十年始成完書”。其為書簡奧,義蘊宏深。作者班固一代通儒,又善辭賦,書中多用古字古訓,列傳中還引用了大量的詩賦、典故。自流傳以來,一直以古奧難讀著稱。楊樹達在《漢書窺管·自序》中談到,“其書乍出,馬季長一代大儒,伏閣從蕙班受讀,為書簡奧,略可測知”。歷代注《漢書》者多家。劉知幾在《史通·古今正史》中說道:“始自漢末,迄乎陳世,為其註解者凡二十五家。至於專門受業,遂與五經相亞。”《漢書》學幾與五經相埒,可見其在正史中的地位。由此而使其書原貌保存完好,對於傳統訓詁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佐證價值。

目錄

序漢語同義詞研究大有作為
第一章 引言
1.1 本課題的研究現狀
1.2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與任務
1.3 本課題採用的理論與方法
1.4 語料的取捨與擇定
第二章 《漢書》及《漢書》語言研究
21 班固
2.2 《漢書》的成書
2.3 《漢書》注
2.4 《漢書》語言研究狀況
第三章 古漢語同義詞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3.1 關於同義詞的界定
3.2 同義詞的確定方法
3.3 同義詞的辨析方法
3.4 同義詞的歸納和類聚
3.4.1 關於詞的義位的歸納問題
3.4.2 同義詞的歸納和類聚
第四章 《漢書》單音節形容詞同義詞共同義位的確定
4.1 壽、考、老、耆、耄(吒)、長、高
4.2 幼、小、少、微、稚、孺、沖
4.3 小、細、幼、麼、少、纖、微、薄
4.4 少、寡、薄、鮮、稀(希)、罕、微
4.5 侵、短
4.6 釀、惡
4.7 惡’、磽、薄
4.8 肥、沃、饒、膏、腴、良、美、善
4.9 美、甘、旨
4.10 美、休、吉、嘉、善、臧、令、淑、懿、俊、靈、修、好、讜
4.11 美、都、令、好、佳、麗、嫵(憮)、媚、妙、姣、冶、妖
4.12 富、贍、厚、實、給、足、饒、羨、殷
4.13 富、庶、厚、眾、多、夥、群、叢、盛、豐、猥、穰、縟、蕃
4.14 奢、侈、泰、靡
4.15 贏、瘦、瘠、
4.16 怯、懦、弱、軟(冥)、集(荏)、胞
4.17 卑、微、細、賤、下
4.18 遙(喻)、遠、遼、曠、遐、逖、迥(遍)、卓、長、悠、疏
4.19 久、長、永、遠、邈、遐、尚、逖
4.20 近、邇(爾)
第五章《漢書》單音節形容詞同義詞辨析
5.1 壽、考、老、耆、耄(眊)、長。、高
5.2 幼、小、少、微、稚、孺、沖
5.3 小、細、幼、麼、少、纖、微、薄
5.4 少、寡、薄、鮮、稀(希)、罕、微
5.5 侵、短
5.6 惡
5.7 惡、磽、薄
5.8 肥、沃、饒、膏、腴、良、美、善
5.9 美、甘、旨
5.10 美、休、吉、嘉、善、臧、令、淑、懿、俊、靈、修、好、讜
5.11 美、都’、令、好、佳、麗、嫵(憮)、媚、妙、姣、冶、妖
5.12 富、贍、厚、實、給、足、饒、羨、殷
5.13 富、庶、厚、眾、多、夥、群、叢、盛、豐、猥、穰、縟、蕃
5.14 奢、侈、泰、靡
5.15 贏、瘦、瘠、
5.16 怯、懦(懊)、弱、軟(冥)、集(荏)、胞
5.17 卑、微、細、賤、下
5.18 遙(喻)、遠、遼、曠、遐、逖、迥、卓、長、悠、疏
5.19 久、長、永、遠、邈、遐、尚、逖
5.20 近、邇(爾)
第六章 《漢書》顯示單音節形容詞同義關係的
常見格式
第七章 《漢書》單音節形容詞同義詞的特點
及其對後世漢語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附:文墨涵濡,草木秀異——紀念恩師宋永培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