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文化史

漢字的文化史,作者為(日)藤枝晃,新星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漢字的文化史

你每天都在使用漢字,但是你真的了解它么?

你知道比甲骨文更早的漢字是什麼樣的?你知道漢字最初的用途是什麼?你知道人們常用的隸、楷、行、草四書是什麼樣的關係?你知道從刻畫的甲骨、金石上的漢字到寫簡牘上的漢字、寫在絹帛上的漢字,再到寫在紙上的漢字,最後到印刷在紙上的漢字,其間經歷了多少曲折漫長的努力?

在這本小書里,日本著名敦煌學專家藤枝晃教授,用簡潔流暢的文字和百多幅珍貴的圖片,聯繫漢字載體的教材和形式、制度方式、收藏方式等,饒有趣味地為你講述了漢字三千五百年的發展與進化。這是一些你或許已經有所耳聞,或許還從未聽說過的,但卻是應該知道的知識

編輯推薦

本書第一版1971年由日本岩波書店出版,翌年,法國學士院給這部著作頒發“朱里安獎”。1991年,這部著作登上岩波書店“同時代藏書版”排行榜,並再版。同年年尾,知識出版社出版社此書的中文版,書中圖在該學術領域的研究的產生了很大影響。1990年,本著作收入日本“講談社學術文庫”目錄,並發行第三版。

作者簡介

藤枝晃,1911年生於大阪。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1975年年退體後被該大學授予名譽教授稱號,曾參與原東德(德意志民主主義共和國)文化部的吐魯番寫本研究,以及法國CNRS ERS738郭煌寫本研究,並任哥本哈根大學、南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客座教授。1959年獲得日本學士院獎,1972年獲得法國朱里安獎。1998年去世,著作有《居庸關》(和著),《高昌殘影》、《敦煌學及其周邊》。

目錄

一 殷代的繪畫文字

從象形符號到文字

部族標識

動物圖像

人物圖像

組合圖像

原始的象形文字

二 與劉靈的對話

甲骨的出土及對甲骨的解讀

使用龜甲占卜

求神問卜以及神靈的回答

神靈與人的關係

三 饕餮的背面

饕餮紋樣

殷財時期的青銅器

金石古文字之學

殷代的金文

周代的金文

四 皇帝的文字

秦始皇統一天下

文字改革

篆書

石刻

度量衡

篆書之後

五 政治的文字

木簡的發展

木簡的現狀

木簡的形狀

隸書

居延筆

木簡的內容

木簡的年代

木簡的出土地點

長城的守衛

“波磔”的權威

筆吏

政治的文字

後記

六 印章

……

七 絹

八 紙的出現

九 卷子本的尊嚴

十 古文書

十一 新的書籍形式

十二 漢字的周邊

十三 印刷的起源

十四 永恆的祝願

十五 木版印刷

十六 活版印刷

後記

寄語“同時代藏書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