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鎮

漢口鎮

湖北省武漢市的漢口,四大名鎮之首,處於長江中游,古代以水運為主,有“九省通衢”之稱,後鐵路運輸發展,水陸並運,因處於我國南北中間位置,與其他省市聯繫方便。

漢口鎮簡介

湖北的漢口,漢口有居民的歷史大約在五百四十年前後。書上說是明代天順年間,這是漢水改道的前夕。一個叫蕭漢口鎮二的江夏縣民將龜山北麓一帶的河灘廢壤承佃了下來。他如同一個"二地主",順手又將這片地轉包給一個叫張天爵的人,然後每年從張家收取三分銀子。於是,張天爵領著他的家人來到了這裡。他們在這裡築基蓋屋,從此定居於此。漢水改道後,張天爵家便成了漢水邊上的第一代居民。五十年左右的時光過去,及至嘉靖四年,漢口便已有人家一千三百九十五戶。
1904年,張之洞主持修建後湖官堤。後湖水患始終是漢口的腹背之敵。儘管漢口不斷填土,但低洼之地仍然遍布於城。汛期時,後湖的水自是洶湧而至,即令非汛期時,也常有大水不請自來。為徹底解決後湖水患,張之洞共耗資八十萬兩銀,專請來外國工程師設計,一舉建成全長34華里的後湖大堤。此堤東起堤角,穿岱家山、姑嫂樹,直抵礄口。這使得圈在堤內的近十萬低洼荒地全部變成了良田,漢口的地域因此擴大幾十倍。而漢口堡的功能又因後湖官堤的修建,失去意義。兩三年後,拆除城堡,改建為馬路。人們為紀念張之洞,將此堤叫作了張公堤。
由袁公堤到漢口堡再到張公堤,每一次都將漢口的地域向北推進一大片,一直將沿著小河起家的漢口演變成一座大漢口。漢口只用了幾百年的時間讓自己的名聲和繁華蓋過了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鎮武昌和漢陽,成為中國四大名鎮之一.

漢口鎮為什麼有名?

漢口是武漢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武昌漢陽分別隔長江和漢江相望。
漢口得名於地處漢江之口,因古時稱漢水為夏水,故當時有夏口之地名。但夏口既沒有聚集成市,也不是今天的漢口之所在。
在武漢三鎮中,漢口作為集鎮,形成最晚,但是發展最快。漢口因其地理位置優越,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說。明朝成化年間,漢江幾經改道,最後使得今天的漢口成為同臨兩江的黃金地段。地理位置的優越,吸引了周邊的地主、農民、手工業者和全國各地的商人逐漸在此聚集。至明朝末年,漢口已經相當繁華,與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並稱“四大名鎮”。
清朝晚期,依清政府與外國政府締結的不平等條約,漢口被闢為通商口岸。漢口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外國人在此地大規模投資,有五個國家再次開闢了租界。從上游往下游依次是:漢口英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漢口德租界和漢口日租界。周邊破產農民更是大規模地湧入漢口。至20世紀初,漢口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大城市,被稱為“東方芝加哥”。
昔日漢口英租界江灘街景:橫濱正金銀行附近1926年11月,北伐軍攻克武漢之後,國民黨將國民政府從廣州遷至漢口,並將武昌、漢陽、漢口三鎮作為“京兆區”,統稱武漢市。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在官方檔案中將三鎮合併為一個行政區劃。但是1927年的寧漢合流之後,武漢市又被拆為漢口特別市(類似目前的直轄市)、武昌市和漢陽縣,直到1949年共產黨掌握政權之後才重新合併為武漢市至今。
李毓文運交漢口鎮
百川通票號在全國各地共有23個分號,其中以漢口分號業務最大。一開始漢口分號只有6個人,後來因為漢口碼頭生意多,6個人忙不過來,總號決定讓漢口分號增加人員。當時派往漢口的人員中有一名年輕人名叫李毓文,平遙達蒲人。李毓文到漢口後經過兩年練習鍛鍊,由於本人聰明好學,業務上日有長進,便承擔了跑街。商家業務的開展,全憑跑街,一升到跑街,當時行話叫頂生意,也就是有了少量的人股了。頂生意是住票號年輕人最光彩而又實惠的出路。最初只給1厘,以後根據本人的實績,逐年增加。李毓文頂生意承擔跑街之後,社會接觸面日漸擴大,生意場上日漸精熟,沒有幾年便成為百川通漢口分號的台柱子。在他跑街過程中,接觸到漢口一家叫胡三多堂的字號。這胡三多堂是漢口一家大商號,東家胡老闆英年早逝,沒有子嗣,只有一個女兒。胡老闆死後,由東家母和她的女兒共同操持胡三多堂的生意。也是李毓文時運好,一來二去,和胡三多堂由生意上的往來發展到人情上的往來了。
這天,李毓文為一筆生意來到胡三多堂,胡家母女熱情待茶,邊談生意邊閒聊些異地風物、市面傳聞。與裡間櫃房裡帳房先生的算盤珠子的聲音,清點銀元的聲音組成一支和諧的櫃房樂曲。正閒聊間,李毓文突破轉變話題,說剛才櫃房裡清點的銀元第多少多少枚或許有假。胡家女老闆先是被李毓文的突破轉變話題怔了一下,隨即將信將疑地喊裡面清點銀元的帳房先生把剛才點過的銀元拿出來。她心想,百川通這個年輕人難道真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事?一邊閒談一邊能聽出裡間屋的聲音?而且準確地點出第幾枚銀元有問題?她心裡思謀著,讓帳房先生把李毓文剛才說的第多少多少枚銀元揀出來,捏在手裡看了看,使勁往地下一摔,銀元破成了塊,果然是枚假銀元。
這件事頓時使李毓文在胡家母女心中身價百倍,特別喜歡上了這位聰明的山西青年。從此後李毓文與胡三多堂來往更多起來了。後來,胡家女老闆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毓文。這時候的李毓文真是如虎添翼,在胡三多堂的支持下,離開百川通漢口分號,到上海做黃金生意。幾年下來,積蓄頗豐。
辛亥革命後,百川通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渠家決定收縮規模,百川通是渠家決定放棄的第一塊陣地。對於百川通的底細,李毓文了解頗多。於是便在民國7年(1918年)以4000兩白銀買下百川通的全部不動產,包括全部房屋和室內家具。
買下百川通,李毓文的本意也是想再開票號,但是,一來銀錢已不充裕,他在平遙城內開了6家店鋪、當鋪,占有銀錢已不少。二來,當時各家票號幾乎全乾不下去了,相繼歇業。面對時局的動盪和自家的財力,李毓文只好暫時按兵不動。過了幾年,時局平穩了些,胡三多堂支持李毓文重開票號。民國12年(1923年),李毓文在百川通舊院開設了永亨銀號,啟用他的把兄弟、人稱小周瑜的裴憲出任大掌柜。永亨銀號開業共有股本6.4萬兩白銀,共8股,其中,李毓文占4股,胡三多堂占2股,另有散股2股。至於李毓文後來拋開了漢口胡家,直至後來發了瘋,那就是後話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