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

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

《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是2010年1月1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亢達 。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裝: 29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1027285, 9787501027286

條形碼: 9787501027286

尺寸: 25.8 x 18.2 x 2.2 cm

重量: 662 g

作者簡介

蕭亢達 廣東省梅州人,1938年生,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早年在甘肅省文物隊從事田野考古工作,後到武漢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從事教學工作,1991年受聘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任館長,1995年到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任所長。曾任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漢畫學會理事。學術研究以漢代考古為主。

內容簡介

《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修訂版)》內容簡介:眾所周知,漢代在我國歷史上是國力強盛、文化發達的時期,也是形成中華文化的奠基時期和純粹時期。漢代樂舞絢麗多彩,對後世影響深遠。但是在以往的樂史著述中,漢代的音樂是個薄弱的環節,其本有的輝煌與敘述的簡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今人對於漢代樂舞的研究也主要局限在樂府、鼓吹樂、相和歌等為數不多的顯課題上。與此相反的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考古技術的進步,大量的漢代音樂文物隨之出土,這些文物包括:大量的樂器實物、樂舞壁畫、樂舞畫像石(磚)等等,這些真實的、寶貴的文物與文獻記載的粗疏簡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從另一個側面為我們提供了漢代樂舞文化不為人知的、令人驚詫的另一面,同時也為藝術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實物資料。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漢朝樂舞管理機構及其職能

第二節 漢代的雅樂和俗樂

第三節 漢樂四品

第四節 漢代俗樂樂人的社會身份

第二章 文物資料所見漢代樂器

第一節 中原樂器及其演奏藝術

第二節 漢代中外各族樂器的交流及少數民族樂器

一 南方和西南少數民族樂器

二 北方和西北地區傳入內地的樂器

第三章 漢代歌舞藝術

第一節 漢代的演唱藝術

第二節 漢代的舞蹈藝術

一 漢代社會生活中的自娛性舞蹈

二 文物資料中的漢代娛人性舞蹈

第三節 中、外各族歌舞的交流

一 音樂

二 舞蹈

三 東南亞各國銅鼓所見舞蹈圖像

第四章 文物資料反映的漢代百戲藝術

第一節 雜技藝術

一 倒立

二 柔術

三 逆行連倒

四 跳丸、跳劍、跳丸劍

五 耍鐔

六 烏獲扛鼎與舞輪

七 旋盤

八 都盧尋植

九 高短(陵高履索)

一○ 沖狹燕濯

第二節 幻術

第三節 角牴藝術

第四節 鬥獸與馴獸

第五節 象人之戲

第六節 俳優與諧戲

第七節 傀儡藝術

第八節 中、外各族百戲藝術的交流

第五章 餘論

第一節 漢代樂舞百戲的演出場地

一 殿堂

二 庭院

三 廣場

第二節 舞台美術

第三節 漢代樂隊

常用畫像石(磚)壁畫資料書刊及其簡稱

後記

修訂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