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建築:音質設計集成

1.3.2 5.3.1 5.3.2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外文書名: Performing Arts Buildings: Collection of Acoustical Design
精裝: 3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12056500
條形碼: 9787112056507
尺寸: 28.6 x 22 x 3 cm
重量: 2 Kg

作者簡介

項端祈,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1957年起,師從中國建築聲學奠基人、著名聲學家馬大猷資深院士,接受建築聲學的啟蒙教育,並在北京大學物理系進修聲學和無線電基礎。在至今的46年裡,從事建築聲學的設計和研究工作,曾參與人民大會堂萬人禮堂、民族文化宮劇院、京西賓館會堂和扎依爾大會堂的聲學設計;主持了廣東佛山金馬劇院、星海音樂廳、廣西民族藝術宮音樂廳、河北藝術中心音樂廳、西北師範大學和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中南海懷仁堂、保利劇院、象牙海岸共和國劇院、遼寧大劇院、東莞大劇院、順德文化中心、大連文化中心、北京工人俱樂部、中央和中國音樂學院、中國科技會堂、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北京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台、北京電視台以及各類大型體育館、聲學實驗室等百餘項國內、外大型公共建築的聲學設計工作,長期從事廳堂、特別是演藝建築音質和噪聲控制的研究。曾在阻性消聲器聲衰減量計算、空調製冷設備隔振的標準化設計和多功能廳堂可調混響設計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多次獲建設部、北京市和首規委的科技進步獎,1988年獲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專著有:《實用建築聲學》、《音樂建築——音樂·聲學·建築》、《近代音樂廳建築》、《劇場建築聲學設計實踐》、《傳統與現代——歌劇院建築》、《錄音播音建築的聲學設計》、《空調製冷設備的消聲與隔振實用設計手冊》、《噪聲控制和室內聲學》和《工程聲學》等10部,譯著2部(合譯);在國內、外有關聲學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曾任中國聲學學會三、四屆常務理事、北京聲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委員會建聲學組組長。現為中國聲學學會理事,北京聲學學會榮譽理事長。

內容簡介

《演藝建築——音質設計集成》一書是以演藝建築的實踐活動為基點,簡要闡述工程設計從方案的招、投標開始至竣工驗收全過程中所應掌握的聲學設計原理、達到良好音質效果的具體措施和合理的工作程式,以及與各專業協同工作的操作方式。並以各類演藝建築的音質設計實例作為參照對象,達到了解現狀、開拓思路和明確發展方向的目的。
全書共分10章:第1章,演藝建築音質設計的初始階段,說明演藝建築設計應從方案的招、投標就開始介入,它對體形設計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而不可忽視;第2章,演藝建築音質設計的全過程——音質設計程式,根據工程建設的不同階段,概述音質設計隨工程進展相應的工作和設計程式;第3章,演藝建築的音質要求和設計參量;第4章,演藝建築音質設計概要,較為詳細地闡明演藝建築為確保達到良好音質所必需的各種技術措施;第5章至第10章分別介紹音樂廳、歌劇院、話劇院、地方戲劇院、多功能劇院、露天劇場、琴房、排練廳、歌舞廳、錄音和還音室的音質設計原理和182個工程設計實例。
《演藝建築:音質設計集成》讀者以建築設計和文化、藝術管理人員為主要對象。但就其內容所及,對室內聲學裝修設計,建築施工人員和大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均有參考價值。

目錄

前言
1章 演藝建築音質設計的初始階段
1.1 工程設計招標(或方案競賽)檔案內的音質要求和指標的擬定
1.1.1 由業主確定與音質設計有關的要求
1.1.2 由聲學顧問提供的主要音質設計指標
1.2 工程設計投標
1.3 工程設計評標
1.3.1 評標的幾種形式
1.3.2 評選委員的確定
1.3.3 中標方案重造型、輕功能的偏向難以避免
1.4 實施方案的修改和深化設計是改善音質的最佳時機
1.5 選擇和確定聲學顧問
1.5.1 承擔演藝建築聲學顧問的基本條件
1.5.2 聘任聲學顧問(聲學設計)的幾種形式
2章 演藝建築音質設計的全過程——音質設計程式
2.1 演藝建築音質設計的三個階段
2.2 上建設計和施工
2.2.1 初步設計
2.2.2 擴初設計
2.2.3 技術設計和施工圖
2.3 裝修設計和施工
2.4 竣工前、後的中間試驗和音質調試
2.5 演藝建築音質設計程式
3章 演藝建築音質要求和設計參量
3.1 演藝建築的分類
3.2 各類演藝建築的音質要求
3.3 演藝建築的主要評價參量
3.3.混響時間
3.3.2 早期反射聲序列、聲能比(明晰度C)和時延間隙t1
3.3.3 房間回響或側向效應
3.3.4 響度和強度因子
3.3.5 聲擴散和聲場分布
3.3.6 允許噪聲標準
3.4 各類演藝建築應側重考慮的音質指標
3.5 演藝建築音質的主觀評價
3.5.1 音質主觀評價的研究概況
3.5.2 簡便實用的音質主觀評價方法
4章 演藝建築音質設計概要
4.1 體形設計
4.1.1 充分利用直達聲
4.1.2 早期反射聲的控制
4.1.3 增強聲擴散
4.1.4 消除音質缺陷
4.2 混響時間的控制
4.2.1 吸聲材料(或結構)的選擇
4.2.2 特殊吸聲結構的套用
4.2.3 聽眾和座椅的聲吸收
4.2.4 混響時間計算
4.3 可調混響時間的設計
4.3.1 可調混響是演藝建築的實際需要和發展趨勢
4.3.2 可調混響時間的可調幅度
4.3.3 可變吸聲構造的形式和設計準則
4.3.4 可調結構控制系統的選擇
4.4 噪聲控制
4.4.1 用地選擇
4.4.2 總體規劃的防噪聲設計
4.4.3 圍護結構的隔聲
4.4.4 毗鄰房間的隔聲和減振
4.5 音質的輔助設計
4.5.1 方案深化和初步設計階段的計算機聲學模擬試驗
4.5.2 擴初設計和施工圖階段實體縮尺(1:10)聲學模擬試驗
4.5.3 施工進程中的現場中間(中期)試驗
4.5.4 竣工調試中的主觀評價
5章 音樂廳建築
5.1 音樂廳的類別、形式、規模和平面構成
5.1.1 音樂廳的類別
5.1.2 音樂廳的規模
5.1.3 音樂廳建築的形式
5.1.4 音樂廳建築的平面構成
5.2 音樂廳音質的主觀屬性和客觀參量
5.2.1 音樂廳音質的主觀屬性
5.2.2 音樂廳音質的客觀參量
5.3 演奏台的聲學設計
5.3.1 演奏台的聲學功效
5.3.2 演奏台的兩種形式
5.3.3 演奏台的面積與樂隊的規模
5.3.4 樂器的類別和聲學特性
5.4 傳統音樂廳
5.4.1 傳統音樂廳建築的時代背景
5.4.2 傳統音樂廳的代表作
5.4.3 傳統音樂廳的音質分析
5.4.4 傳統音樂廳建築存在的問題
5.5 近代音樂廳設計面臨的任務——繼承和發展
5.6 傳統與近代音樂廳建築實踐
5.6.1 建成啟用的音樂廳建築
(1)矩形平面的音樂廳
[5-1]柏林音樂廳(德國,柏林)
[5-2]維也納音樂廳(奧地利,維也納)
[5-3]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荷蘭,阿姆斯特丹)
[5-4]德沃夏克音樂廳(捷克,布拉格)
[5-5]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英國,倫敦)
[5-6]甘迺迪藝術中心音樂廳(美國,華盛頓)
[5-7]明尼蘇達交響樂團音樂廳(美國,明尼阿波利斯)
[5-8]梅斯音樂中心音樂廳(法國,梅斯)
[5-9]法蘭克福音樂廳(德國,法蘭克福)
[5-10]國立音樂大學音樂廳(日本,東京)
[5-11]洗足學園大學前田廳(日本)
[5-12]西貝柳斯音樂廳(芬蘭,拉赫蒂)
[5-13]台北文化中心音樂廳(中國,台北)
[5-14]住友人壽保險相互社音樂廳(日本,大阪)
[5-15]國家音樂會堂交響樂大廳(西班牙,馬德里)
[5-16]愛知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日本,名古屋)
[5-17]宮崎縣立藝術劇院音樂廳(日本,宮崎縣)
[5-18]巴塞隆納音樂廳(西班牙,巴塞隆納)
[5-19]聖塞巴斯蒂安文化中心音樂廳(西班牙,吉普斯夸省)
[5-20]東京歌劇城音樂廳(日本,東京)
(2)扇形平面的音樂廳
[5-21]赫爾辛基文化宮音樂廳(芬蘭,赫爾辛基)
[5-22]芬蘭會堂音樂廳(芬蘭,赫爾辛基)
[5-23]萊比錫布店大廈音樂廳(德國,萊比錫)
[5-24]東京大都會藝術中心音樂廳(日本,東京)
[5-25]札幌音樂廳(日本,札幌)
[5-26]約瑟夫-凱爾貝斯音樂廳(德國,班貝格)
[5-27]漢城藝術中心音樂廳(韓國,漢城)
[5-28]呂迪·里克西迪音樂廳(德國,波茨坦)
(3)六角形平面音樂廳
[5-29]東京文化館音樂廳(日本,東京)
[5-30]瀋陽音樂學院音樂廳(中國,瀋陽)
[5-31]河北藝術中心音樂廳(中國,石家莊)
[5-32]南寧民族藝術宮音樂廳(中國,南寧)
[5-33]新潟演藝中心音樂廳(日本,新潟)
[5-34]聖多利音樂廳(日本,東京)
(4)圓形平面的音樂廳
[5-35]伏埃徹音樂廳(美國,丹佛)
[5-36]路易。湯姆森音樂廳(加拿大,多倫多)
[5-37]科隆音樂廳(德國,科隆)
(5)橢圓形平面音樂廳
[5-38]克雷斯特徹奇音樂廳(紐西蘭,克雷斯特徹奇)
[5-39]巴黎音樂城音樂廳(法國,巴黎)
[5-40]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中國,香港)
[5-41]北德克薩斯大學藝術中心音樂廳(美國,登頓)
……
6章 歌劇院建築
7章 話劇院和地方戲劇院
8章 多功能劇院與露天劇場
9章 琴房、排練(演)廳和歌舞廳
10章 錄音棚和還音室
附錄1 音樂廳音質設計實例的補充
附錄2 新加坡國際演藝中心音樂廳和歌劇院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