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東村委會

2005年以前,該村自然優勢沒有合理利用,人均年收入3803元,屬全鎮低收入村莊。 該村利用現有水旱田資源,發展農業生產。 種養兩大業是該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占村民年收入70%。

該村是文化古都(明正德年間設演順都)。清乾隆年間,出過一文一武舉人。分別立下:文魁坊(為乾隆癸卯科舉人符元禮立,在瑤城村);武魁坊(為舉人李有魁立,在坡園村)。
該村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1945年5月,縣民主政府和抗日新聞社駐紮在新馬紅樹林裡,人員70多人。縣委駐紮在桂南村。縣委書記陳說在桂南村,親自指揮瓊崖史上一次著名的紅樹林突圍戰鬥。在桂南村民眾的幫助和支持下,這次戰鬥最終使我方絕大多數人員安全突圍。在解放戰爭中,該村處於有利地理環境,環抱演豐墟,以墟為據點,為瓊崖革命稅收,錢糧籌征,隱藏分散,做出重大貢獻。在解放海南島中,據桂南村健在的老人回憶,指揮海南渡海作戰的瓊崖電台就設在該村。
2005年以前,該村自然優勢沒有合理利用,人均年收入3803元,屬全鎮低收入村莊。2006年開始,在演豐鎮委鎮政府的引導下,結合本地區實際,可供農業開發建設用地2000畝、海水養殖1500畝、瓜菜種植300畝。該村著力調整產業結構,種養並舉,發展生產,成效顯著。
至2010年12月,該村利用東河、西河自然資源,發展海水養殖,共養殖對蝦1200畝;依託演豐墟,發展瓜菜種植,種植面積達230畝。門橋村種植瓜菜160畝,是演豐墟農貿市場瓜菜主要來源,有半個演豐半個農貿市場之稱。該村利用現有水旱田資源,發展農業生產。有效灌溉農田1328畝,旱撈保收面積600畝。其它水果種植475畝,椰子種植540畝。種養兩大業是該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占村民年收入70%。第二、第三產業為輔,建築隊伍7支,從業人員225人。其它從業人員89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