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福壽庵

漁村福壽庵

漁村福壽庵位於閩粵交界的邊陲通道,長期供奉清末大臣李鴻章、李翰章的牌位,這在全國簡直是獨一無二的。

簡介

漁村福壽庵位於閩粵交界的邊陲通道,群山環抱,綠水環繞,古往今來,軍事地圖上都有它的位置。這座外表普通的庵,和一般潮汕地區的寺庵大不一樣,它深入滲透了本地三山國王信仰和中國傳統民間道教信仰。更令人驚奇的是,福壽庵長期供奉清末大臣李鴻章、李翰章的牌位,這在全國簡直是獨一無二的。

歷史

漁村福壽庵中的《福壽庵記》,記載了福壽庵的歷史:明末清初,有漁村人陳氏始在此地建一小庵,供奉玄天上帝等神像。由於陳氏求得每年新丁大增等一系列事跡,使得庵的名氣傳播,連鄰村人也來庵求神拜佛。庵的香火大旺二十多年。以至地方鄉紳親自造門,和陳氏商量,將庵處祀為社神。由於人多廟狹,興建大庵勢在必行。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0),由鄉紳向社內及海外僑胞募款興建漁村庵,當時,庵堂結構簡單,庵內只供奉大佛、玄天上帝、南海觀音及三山國王。
乾隆五十一年(1786),一位從閩過粵的游僧路過此地,見庵堂結構簡單,供奉的神明少,向鄉紳建議,把庵的位置移上,將庵改為王宮式,並賜匾“福壽庵”。
乾隆五十六年(1701),歲次辛亥年,江魁士、王周矩、張熙泰暨全社十多個姓氏鄉親民眾及海外僑胞籌集巨資重建漁村庵——即福壽庵。庵內配備所有神佛、七十二尊神像。當時還配有大洪鐘,裝飾輝煌,殿左設有一廳二房的香公宿舍。
民國三十二年(1943),神佛像鍍金全被盜賊洗劫,事後由鄉紳向社內熱心者及海外僑胞募捐,重塑金身,殿宇仍然莊嚴,香菸終日繚繞。

多神信仰

漁村福壽庵的特點是多神信仰,庵外表看起來普通,整座庵深約二十步,寬約十六步。庵的門口是石匾額,上書“福壽庵”三字。福壽庵門前有對聯:“福祉神靈千秋顯,壽星紫氣萬年長。”福壽庵門口兩側牆上,分別有立體浮雕畫,上繪人物、亭台,庵分門殿、後堂,中間是一四方天井。庵中牆上石塊,繪有麒麟之類怪獸,看起來年代久遠。
值得注意的是,福壽庵摻雜多種信仰。筆者所見神像有:玄天上帝、三山國王、慈悲娘娘、三世佛、彌勒佛、觀世音菩薩。其中,玄天上帝、三山國王和三世佛出現於顯眼位置,算是庵中比較重要的神。后座兩側,還分設十八羅漢和十殿閻王像。 在庵中,筆者還見到五穀神、送子婆婆甚至唐僧之類的神像。各種神像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還有很多神像叫不出名稱。
由上述神像看來,福壽庵集佛教、民間道教信仰和本地三山國王信仰於一體。雖然潮汕地區佛道和民間信仰往往互相滲透,寺廟往往供奉各種神靈,但福壽庵集如此眾多神像於一庵,可謂極為罕見。
為何福壽庵會出現多種信仰並存?筆者以為,漁村地屬閩粵邊界,也是客家人、潮汕人、閩南人互動的地方。至今,不少漁村人會講客家話、潮汕話和閩南話多種方言。由於多種文化互相融合,各種信仰也往往互相滲透。福壽庵多種神像的出現,正是不同文化交融、不同信仰互相滲透的體現。

供奉李鴻章

最令人驚奇的是,福壽庵還供奉著李鴻章的神位,這個秘密,甚至連很多漁村人都不知。這裡就在福壽庵正堂一側的小屋中。屋中設有牌位,自右至左依次寫著:清督撫李翰章大人恩公祿位、皇清左丞相李鴻章大人祿位、皇清饒邑太爺王松長生祿位。
由“皇清饒邑太爺王松”,可猜王松系清代饒平知縣。李鴻章是清末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淮軍統帥。李瀚章是李鴻章兄長,查有關資料:
李瀚章(1821-1899年),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年自號鈍叟。安徽合肥磨店鄉(今屬肥東縣)人。其父李文安,曾官至刑部郎中。文安有六子,瀚章居長,鴻章居次,以下依次為鶴章、蘊章、鳳章、昭慶。
李瀚章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拔貢朝考出曾國藩門下,初為湖南知縣。及曾國藩建湘軍之初,即奏調李瀚章至江西南昌綜理糧秣。鹹豐七年(1857),曾國藩奔父喪回籍,李瀚章相繼回合肥守制。後一年,曾國藩奉旨復出督師,仍召李瀚章回南昌總核糧台報銷。李瀚章遂偕其母、弟輩移家於南昌,後官至兩廣總督。
長期以來,李瀚章、李鴻章被認為是晚清反面人物,特別是李鴻章,被認為是千古罪人,供奉李瀚章、李鴻章牌位,屬很大膽舉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