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紅[中藥]

滿山紅[中藥]
滿山紅[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滿山紅,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興安杜鵑L的乾燥葉。夏、秋二季採收,陰乾。生於乾燥石質山坡、山脊灌木叢中。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等地。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用於咳嗽氣喘痰多。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葉。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歸經

歸肺、脾經。

功效

止咳祛痰。

主治

用於咳嗽氣喘痰多。

用法用量

25~50g;6~12g,用40%乙醇浸服。

禁忌

滿山紅根在大劑量使用時可出現血壓驟降、心率減慢及各種心律失常。毒性反應多發生在老年人,故套用時應掌握劑量,老年人宜慎用。

炮製

採集加工

夏、秋采葉,曬乾或陰於。

炮製方法

曬乾或陰於。

生理特性

半常綠灌術,高1~2m。分枝多,光滑,質脆、小葉有鱗片和柔毛。單葉互生,常集中於小葉上部,具短柄,長約2mm;葉片近革質,橢圓形,長1.5~3.5(~5)cm,寬1~1.5cm,兩端鈍,全緣,下面密被鱗片,冬季捲成長筒狀,揉後有香氣,嚼之味苦澀。春季先葉開紫紅色花,1~4朵頂生枝端(側芽形成);花萼短而密生鱗片;花冠寬漏斗形,外面有柔毛;雄蕊10,較花瓣長;花柱長於花冠。蒴果圓柱形,長約1.2cm,褐色,有鱗片。

生長環境

生於乾燥石質山坡、山脊灌木叢中。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本品多反捲成筒狀,有的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橢圓形或長倒卵形,長2~7.5cm,寬1~3cm;先端鈍,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全緣;上表面暗綠色至褐綠色,散生淺黃色腺鱗;下表面灰綠色,腺鱗甚多。葉柄長3~10mm。近革質。氣芳香特異,味較苦、微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