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軸承摩擦力矩乏信息推斷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乏信息推斷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乏信息推斷》,是夏新濤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作 者:夏新濤 等 著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ISBN:9787030283481出版時間:2010-07

-01版 次:1頁 數:268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教材教輔 > 大學教材

內容簡介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乏信息推斷》是論述滾動軸承摩擦力矩時間序列的乏信息推斷新方法及其套用技術的學術專著。主要涉及的內容包括: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研究進展,乏信息系統理論的進展、特徵及理論基礎,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區間數和模糊範數法評估,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灰預測方法,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最大熵自助和灰自助評估方法,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灰混沌動態評估與預測方法,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不確定性與非線性評估方法,以及滾動軸承潤滑脂摩擦學性能的改進與參數估計等。

作者簡介

夏新濤,男,1957年1月出生於河南省新鄉縣。1982年12月於洛陽農業機械學院(現為河南科技大學)本科畢業後留校,1985年9月至1987年1月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習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2007年12月博士畢業於上海大學。現為河南科技大學教授和教學名師、中國軸承工業科技專家、河南省重點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的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u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和 Measurement的評論員,以及《軸承》雜誌編委等職務。主要從事滾動軸承設計與製造技術、精密製造中的測量理論與乏信息系統理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負責和參與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獲得省部級教育教學和科學技術獎5項,著書11部,發表論文170篇。

目錄

前言
第1章 滾動軸承性能及其研究方法
1.1 滾動軸承的性能
1.1.1 滾動軸承的基本性能
1.1.2 滾動軸承的基本失效方式
1.1.3 滾動軸承的摩擦磨損特徵
1.2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研究現狀
1.2.1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地位與作用
1.2.2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研究進展
1.2.3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研究意義
1.2.4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數據序列的基本特徵
1.3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研究的基本方法
1.3.1 理論分析方法的基礎
1.3.2 性能實驗方法的一般措施
1.3.3 統計分析方法的困難
1.3.4 乏信息實驗與評估方法
1.4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乏信息推斷的基本內容
1.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乏信息系統理論的起源及其特徵
2.1 乏信息系統理論的起源與構成
2.1.1 乏信息系統理論的起源
2.1.2 乏信息系統理論的特徵
2.1.3 乏信息系統理論的構成
2.2 混沌理論的起源及其特徵
2.2.1 混沌理論的起源
2.2.2 混沌理論的基本特徵
2.3 灰色系統理論的起源及其特徵
2.3.1 灰色系統理論的起源
2.3.2 灰色系統理論的基本特徵
2.4 信息熵理論的起源及其特徵
2.4.1 信息熵理論的起源
2.4.2 信息熵理論的基本特徵
2.5 模糊集合理論的起源及其特徵
2.5.1 模糊集合理論的起源
2.5.2 模糊集合理論的基本特徵
2.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測量與計算方法
3.1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基本概念
3.2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分類及影響因素
3.2.1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分類
3.2.2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影響因素
3.3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計算方法
3.3.1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近似計算
3.3.2 國內滾動軸承摩擦力矩計算方法
3.3.3 國外滾動軸承摩擦力矩計算方法
3.4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測量方法及儀器
3.4.1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測量方法
3.4.2 國內典型軸承摩擦力矩測量儀
3.4.3 國外典型軸承摩擦力矩測量儀
3.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區間數和模糊範數法評估方法
4.1 靜態評估問題
4.2 基於區間數的模糊範數方法
4.2.1 隨機信息和尺度信息的提取
4.2.2 隨機信息區間和尺度信息區間的融合
4.3 模糊範數方法
4.3.1 隸屬函式的建立
4.3.2 區間估計與預報
4.3.3 機率密度函式與置信水平
4.4 計算步驟
4.4.1 模糊範數法的計算步驟
4.4.2 基於區間數的模糊範數法的計算步驟
4.5 計算機仿真實驗研究
4.5.1 計算機仿真的基本概念
4.5.2 模糊範數法的仿真實驗以及與統計法的效果對比分析
4.5.3 基於區間數的模糊範數法仿真實驗以及與統計法的效果對比分析
4.5.4 仿真實驗結果討論
4.6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實驗研究
4.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灰預測方法
5.1 多種灰預測模型
5.1.1 預測模型的種類
5.1.2 灰預測的基礎模型
5.1.3 修正基值的灰色離散預測模型
5.1.4 灰離散動態預測模型
5.1.5 新初值灰離散動態預測模型
5.1.6 遠期預報模型
5.2 航天軸承摩擦力矩壽命實驗
5.2.1 實驗方案
5.2.2 實驗設備
5.3 個體識別的近期動態評估方案
5.3.1 近期動態預測模型的對比分析
5.3.2 近期動態建模區段的取值大小研究
5.3.3 滯後與超前差問題
5.3.4 區間近期動態預測
5.3.5 確定個體識別的近期動態評估方案
5.4 個體識別的遠期動態評估方案
5.4.1 遠期動態預測方法的對比分析
5.4.2 遠期動態建模區段的取值大小研究
5.4.3 區間遠期動態預測研究
5.4.4 遠期預測的可靠度估計
5.4.5 確定個體識別的遠期動態評估方案
5.5 軟體的開發及其套用
5.5.1 開發環境介紹
5.5.2 總體設計方案
5.5.3 軟體功能和操作說明
5.6 總體推斷方法
5.6.1 灰自助預測模型GBM(1,1)
5.6.2 數據融合模型
5.6.3 壽命綜合評估的GBM(1,1)灰白助模型運行步驟
5.6.4 總體可靠度融合模型運行框圖
5.7 從個體識別到總體推斷的工程套用
5.7.1 研究方案
5.7.2 個體識別結果
5.7.3 總體推斷結果
5.7.4 討論
5.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最大熵自助和灰自助評估方法
6.1 大型滾動軸承摩擦力矩實驗
6.1.1 實驗方案
6.1.2 實驗設備
6.2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靜態評估與預測
6.2.1 基於最大熵的自助估計與預測模型EBM
6.2.2 工程套用
6.3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動態評估與預測
6.3.1 動態問題
6.3.2 基於灰白助融合的動態參數估計與預測
6.4 對比分析和討論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灰混沌動態評估與預測方法
7.1 問題的提出
7.2 混沌理論基礎
7.2.1 相空間重構理論
7.2.2 混沌識別
7.2.3 混沌預測理論
7.3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實驗數據採集
7.4 實驗數據降噪處理方法的選定
7.4.1 小波降噪原理
7.4.2 降噪方法的選定
……
第8章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不確定性與非線性評估方法
第9章 滾動軸承潤滑脂摩擦學性能的改進與參數估計
附錄A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測量儀器的主要技術參數
附錄B 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部分試驗數據
附錄C 最大熵原理和熵值的計算
附錄D 納米粒子劑潤滑脂的防腐蝕性能改進
後記

前言

實驗是科學探索的必要環節,實驗數據分析是獲取研究對象特徵信息的重要方法。近年來,信息理論已取得重大進展,並出現兩個極端的研究方向:海量信息分析和乏信息分析。
乏信息又稱貧信息,指研究對象呈現的特徵信息不完備與不充分,且缺乏先驗知識。乏信息的典型表現有:數據少(小樣本);實驗樣本多,但樣本含量少(也稱小樣本);機率分布未知;趨勢未知等。
滾動軸承是工作主機的關鍵部件,是國家基礎建設和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環節,其新產品研製涉及許多乏信息系統。直升機軸承、大飛機軸承、殲擊機軸承、核反應堆軸承、太空飛行器軸承、新型主戰坦克軸承、高速鐵路軸承、新型風力發電軸承,以及極端工況新型軸承等,幾乎沒有相關性能的機率分布與變化趨勢的先驗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