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鹽山-千童祠

滄州鹽山-千童祠

千童祠,位於滄州市東南鹽山縣千童鎮,北距鹽山縣城25公里。

基本信息

景點概況

滄州鹽山-千童祠滄州鹽山-千童祠

千童祠內有東渡堂、泰山堂、友誼堂,記載著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東渡及對日本列島的影響。千童鎮,在商、周、戰國時期稱“饒安邑”,意為“其地豐繞,可以安人”。《史記?趙世家》中講到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趙將龐 攻齊取饒安”即指此地。秦時此地稱“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於此置縣稱“千童縣”。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於此始置滄州州治。千童鎮在歷史上州治縣治長達841年,由於在公元前209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勇率數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巧匠從這裡啟航,求長生不老之藥,漂洋過海,東渡成功,移民僑居日本,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日本佐賀地區的金立神社員神為徐福,每5年一祭的習俗延續到今。鹽山縣成為千童城故里,在中日關係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開創了中日兩國友好交往之先河,成為中國歷史第一僑鄉
在民間有源於漢代的“千童信子節”,即在農曆3月28日徐福千童出海日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逢甲子年舉辦一次,每60年一個輪迴。在節日期間,舉辦各種民間文藝表演,尤其是挑選體強膽大、眉清目秀的童男童女,衣著古裝,綁在15、6米高長桿支撐的微型舞台上表演,登高望遠,以示懷念和召喚東渡的親人。“千童信子節”被專家學者稱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從1993年開始,在農曆3月28日,由鹽山縣在千童鎮舉辦“千童文化節”,每五年一次。
嚮導:千童祠前有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日關係史學會名譽會長趙朴初題寫碑名的“秦千童城”碑、望親台、千童祠後的無棣溝,即老黃河遺址傳說為當年的訓童港。到鹽山縣城的千童博物館,還可參觀秦漢以來的出土文物。

特產

:以金絲小棗為原料釀造的“千童棗酒”及白酒“東渡老酒”最有特色,在鹽山縣城可以買到,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交通:乘自備車經鹽山縣城南行,千童祠在鹽山至山東省樂陵市的省級公路西側,出京滬高速公路東光口沿武千路(武邑—千童鎮)東行可直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