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師範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系

2010年學校升為滄州師範學院,化學專業作為首批升本專業招收本科生,2012年套用化學本科專業批准招生。 化學與環境科學系現設有基礎化學第一教研室、基礎化學第二教研室、套用化學教研室、環境科學教研室等4個教研室和一個實驗室,2012年化學專業批准為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設備圖書條件化學與環境科學系現有4250平米的教學實驗室,實驗儀器設備約合人民幣600餘萬元。

學科專業基礎

化學與環境科學系是我校最早創建的系。1978年招收化學教育專科專業,1993年增設工業分析專業(三年制)、2002年增設套用化學專業(後更名為套用化工技術專業)(三年制)、2003年增設環境監測與評價專業(三年制)。2000年和2001年與河北師範大學聯辦兩屆本科專業。2010年學校升為滄州師範學院,化學專業作為首批升本專業招收本科生,2012年套用化學本科專業批准招生。目前擁有兩個本科專業和四個專科專業。
化學與環境科學系現設有基礎化學第一教研室、基礎化學第二教研室、套用化學教研室、環境科學教研室等4個教研室和一個實驗室,2012年化學專業批准為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目前,在校本科生131名、專科生452名。

師資隊伍

化學與環境科學系是我校師資力量較強的系之一,現有專任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2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高級實驗師2人,高級職稱者占60.7%。24名專任教師中有碩士學位者15人(其中中科院在讀博士2人),占62.5%。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選 3人,滄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人。從學緣來看,化學與環境科學系教師分別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河北理工大學等。

科研情況

近年來我系教師先後承擔了省級課題21項,獲河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在全國各級各類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18篇被SCI收錄, 8篇被EI收錄,40餘篇被CA收錄。綠色化學教學改革研究成果顯著,科學時報和河北科技報曾分別給予報導。

設備圖書條件

化學與環境科學系現有4250平米的教學實驗室,實驗儀器設備約合人民幣600餘萬元。下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基礎綜合、原子吸收、氣相色譜、液相色譜、電化學分析、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原子螢光、分子螢光、工業分析、材料化學、環境工程、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精細品合成、電化學發光、熱分析、極譜實驗室等二十幾個實驗室。
擁有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極譜儀、熱分析儀、電化學工作站、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原子螢光光譜、分子螢光光譜、自動電位滴定儀、化工原理綜合裝置等大型儀器設備。
現有儀器設備不但能滿足化學專業和套用化學專業實驗課的教學、科研及學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需要,而且具備了一定的對外承擔分析檢測的能力。
學校圖書館擁有本專業圖書4萬餘冊,系資料室現存教學參考書、教學工具書3000餘冊,各種專業期刊二十餘類。

課程建設

化學與環境科學系十分重視主幹課的建設,包括教學大綱的修訂、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式的更新、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以及課程、師資的充實和提高。《儀器分析》評為省級精品課,填補了我院空白,《無機化學》評為校級精品課。
重視實踐課程環節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1)與滄州四星玻璃有限公司、河北科潤化工公司、河北華戈集團、河北凱瑞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天成藥業、滄州市環境監測站等多家單位合作,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 (2)開放實驗室,學生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準備,獨立進行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3)學生採取了下廠跟班實習的做法,以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產學研基地建設

化學與環境科學系歷來非常重視套用型人才培養,2006年,化學與環境科學系與滄州科潤化工有限公司聯合建立河北省綠色農藥中試基地(納入省重點實驗室管理序列),有8位教師成為該基地的研究人員;2005化學實驗室被滄州市科技司法鑑定中心確立為第六檢測實驗室,2011年與滄州四星玻璃制管有限公司開啟校企合作模式,相互掛牌,為改進辦學模式,提升套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師的實際科研水平創造了條件。

辦學質量

化學與環境科學系迄今已培養全日制本科生74名(與河北師大聯辦),全日制專科生3000餘名,本科高師函授生300餘名,專科函授生400餘名,他們基礎知識紮實,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較強,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多數畢業生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和單位的中堅力量,五十多名畢業生攻讀了碩士、博士研究生,數十名畢業生被評為國家、省優秀教師。化學與環境科學系連續多年在河北省“專升本”考試中錄取率始終名列前茅,近5年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85%以上。

發展規劃

面對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化學與環境科學系遵循“基礎厚、能力強、素質高、口徑寬”的辦學理念,逐步形成一個核心突出、層次分明、適應面廣、靈活性強、理工並舉、能基本滿足學生多種學習需要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

專業發展規劃

辦好今年招生的套用化學本科專業,今年計畫申辦化學製藥技術專科專業,適當時機改建本科專業;條件成熟逐步申辦材料專業和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師資隊伍建設規劃

本著在職培養和人才引進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最佳化知識結構。未來五年內,力爭每年選送1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到國內外名牌大學進修,以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科研水平。每年引進一名博士充實物理化學教研室、分析化學教研室、有機化學教研室師資力量。根據學科建設需要,聘請3到5名知名學者作為我專業兼職或客座教授。到2015年力爭使化學專業教師團隊中專任教師達到30人,教授達到8名,具有博士學位的老師4名,著力培養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團隊。

課程建設規劃

力爭在未來幾年內在建設好省級精品課《儀器分析》的基礎上,力爭衝擊國家級精品課;力爭將《無機機化學》建設成省級精品課。爭取2~3門校級精品課。建設省級精品課1門,增加校級精品課2到3門。
在學院的支持下,對現有青年教師積極鼓勵並進行外語培訓,為開展雙語教學積極創造條件,力爭近年內實現雙語教學的突破。

科研規劃

不斷提高教師科研水平,力爭形成2~3個優秀科研團隊,確定可持續的研究方向,使科研能力及水平上一個台階,衝擊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高水平科研項目。爭取具有較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橫向項目,在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多做貢獻。力爭獲得省級及以上資助科研項目2~3項、橫向資助項目4~5項,研究方向注重學科前沿的原創性研究,取得一批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專業教師發表的核心期刊學術論文每年達15篇以上,SCI或EI收錄的學術論文數量逐年提升。

實驗室建設規劃

增加儀器設備投資,進一步建設材料實驗室、中學化學教學研究實驗室、精細化工實驗室;積極與地方化工企業合作,建設2~3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加強產學研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