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分子技術

因為準分子不是穩定的分子,準分子雷射是一種脈衝雷射,因諧振腔內充入不同的稀有氣體和鹵素氣體的混合物而有不同波長的雷射產生。準分子雷射手術其全稱應該是“準分子雷射屈光性角膜手術”。

概念

準分子不是穩定的分子,是在雷射混合氣體受到外來能量的激發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及化學反應中曾經形成但轉瞬即逝的分子,其壽命僅為幾十毫微秒,準分子雷射是一種脈衝雷射,因諧振腔內充入不同的稀有氣體和鹵素氣體的混合物而有不同波長的雷射產生。波長範圍為157-353nm。

準分子技術套用

準分子治療近視

準分子雷射手術有多種方式,人們一般說的“準分子雷射手術”,其全稱應該是“準分子雷射屈光性角膜手術”,主要包括三種術式:
準分子雷射角膜表面切削術

準分子雷射角膜表面切削術(簡稱PRK),是最早用於臨床的方法。目前認為PRK治療中低度近視、遠視及散光安全有效,但因其術後疼痛、屈光回退等併發症,現較少使用。
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

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這是目前主流術式。它在角膜瓣下的基質層切削,保持了角膜上皮及前彈力層的完整,可避免PRK的大多數併發症。特點是拓寬了近視度數的矯治範圍,術中術後無疼痛,視力恢復快,角膜不遺留斑翳。手術時,先用一種微型刀在角膜上切出一個帶蒂的薄層角膜瓣,掀開此瓣,在瓣下行雷射切削,然後將瓣復於原位。此可用於低、中、高度近視。LASIK也有角膜瓣帶來的缺陷,即角膜瓣皺褶、移位、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散光以及過度切削,造成角膜擴張、圓錐角膜等。對於角膜相對近視度數高而比較薄的患者,使用LASIK也受到限制,但對於角膜瓣足夠厚的高度近視患者,還是首選LASIK好。
準分子雷射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鑲術

準分子雷射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鑲術(LASEK),是PRK手術的改良術式。用雷射或低濃度酒精浸泡角膜手術區,做成一個角膜上皮瓣,雷射切削上皮瓣下組織,當角膜上皮瓣復位後,依然要在其表面蓋上一片隱形眼鏡。lasek手術後疼痛較PRK明顯減輕,加上瓣薄,可以用於角膜厚度相對較薄、瞳孔較大的患者。
LASEK無LASIK做角膜瓣的併發症,縮短了PRK手術后角膜上皮癒合時間,減輕了疼痛反應及角膜混濁(Haze)的程度,但手術中角膜上皮瓣破損和水腫與PRK同,而且手術後視力恢復及屈光穩定速度比LASIK慢。因此主要適用於角膜較薄、職業特點容易發生眼外傷導致角膜瓣移位或其他不宜進行LASIK的患者。
Epi-LASIK
另外前不久,希臘醫師Ioannis又率先提出Epi-LASIK的術式。認為Epi-LASIK能綜合LASEK和LASIK手術的優點,較好地避免兩者的不足,它利用旋轉上皮刀在角膜上皮層“做活性上皮瓣”,厚度僅50多μm,而非像LASEK手術那樣用酒精浸泡,在最大限度地“節約”角膜厚度的同時,術後刺激症狀也很小,發生角膜混濁(Haze)的機會比較PRK少,近視回退發生率低。

關於準分子雷射治療近視

1983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Stephen醫師首先將準分子雷射試用於屈光手術,並在動物角膜上開始試驗。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FDA開始準分子雷射角膜表面切削術(簡稱PRK)的臨床試驗,當時的治療範圍大都在低和中度近視之間。1995年,美國FDA批准了PRK手術對於低、中度(600度以內)近視的治療;1999年通過LASIK用於高度近視、遠視及散光的臨床治療。我國於1992年引進準分於雷射開展PRK,隨後開展LASIK。
與最早使用鑽石刀進行近視眼放射狀角膜切開手術相比,準分子雷射手術具有損傷小、精確度高、可預測性強、併發症少、適應症廣等優點,通過切削中央區角膜組織使之變平,來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此外還能矯正遠視和散光。若治療遠視,則環形切削靠周邊的角膜組織,使中央區角膜變陡一些;如果切削麵呈橢圓形,則可矯正散光。近視(或遠視)與散光可以同時矯正。角膜中央區變薄可以得到配戴凹透鏡的效果,周邊變薄則得到配戴凸透鏡的效果。當然,準分子雷射手術也只是一種近視眼矯正方式,只是將需矯正的度數“鑲嵌”在角膜上,而並不能改變近視的病理過程根治近視。

準分子技術優越性

客觀地說,目前的準分子雷射手術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與最早使用鑽石刀進行的近視眼放射狀角膜切開手術相比,其安全性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歷經10多年大量臨床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可以說雷射治療近視手術在我國至今已經比較成熟。但任何手術的成功率都不可能是100%,就像隱形眼鏡容易感染危害視力,而框架眼鏡鏡片破裂引起的外傷,也是失明的原因之一。對美國《眼科學》雜誌文章指出的:此類眼部手術的失敗率是1/10,國內多數屈光手術專家持不同意見。當然,良好的手術設備,手術者熟練的操作和豐富的經驗,還有患者良好的配合,是手術高安全性的基礎。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近視眼雷射手術也不能完全避免併發症。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過度矯正或矯正不足,這些要經過一定時間觀察,酌情二次手術;部分人可出現眩光,即夜間將一個光點看成光團、光暈,這可因術后角膜組織間輕微水腫反應或夜間瞳孔較大、其邊緣與手術緣靠近有關,隨手術後時間推移而逐漸減輕;圓錐角膜在有這種潛質或者手術后角膜過薄的人身上出現;因為注視目標不良,可能出現偏心切削,或因角膜表面水氣漩的作用出現中心島;PRK和LASEK手術後可能有角膜的混濁(Haze)以及長期點用對抗Haze的藥物帶來的激素性高眼壓。LASIK則有與角膜瓣相關的併發症,如瓣下異物、角膜瓣移位、溶解,散光有所增加,自覺眼睛乾燥等。最嚴重的是手術眼角膜傷口的感染,雖然極少發生,卻是可以致盲的直接原因,所以嚴格的手術消毒制度和患者良好的衛生習慣至關重要。手術後也應定期檢查眼睛,特別注意眼底黃斑區和周邊視網膜的變化,做到未雨綢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