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溪鎮[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

湯溪鎮[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

地名,中國同名地名共有三處: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湯溪鎮、湖南省資興市湯溪鎮。 2016年12月7日,湯溪鎮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基本信息

簡介

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郵編321075。 湯溪的歷史:

湯溪鎮[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 湯溪鎮[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

湯溪的歷史:在浙江金華的西南方向,靠近大山的腳下,有個地方叫 湯溪。湯溪這個地方歷來就有,但地名的歷史並不悠久,明以前一直屬於婺州和金華府轄地。成化年間,因鬧礦賊,明政府就劃金華、蘭溪、龍游、遂昌四縣邊陲之地置“湯溪縣”,史書上記載,是因為官方無力剿匪,只好招安懷柔,讓賊盜自治,以息事寧人。所以,湯溪就成了四不管的蠻荒之地。

湯溪實在有一些獨立性,首先,方言就和左右地面上相去甚遠。金華、東陽、蘭溪一帶說話與杭州口音有脈絡關係,都受南宋官話的影響,一般北方人也能聽出個所以然。但湯溪話就濁朴得可以,完全是上古的越國口音,有些歌謠聽起來就象非洲原始森林氏族部落的吟唱。有個童謠叫“jin zong bang”,沒有什麼具體意義,就是孩子們的娛樂,節奏、音調和語言發音都極為感官化,絕不象“教化”之地的產物。我可以再舉幾個例子:比如“nou ma yie qie”,是“東拉西扯”的意思;“go do mein”,是“大餅”的意思。他們的口語,完全沒有用書面漢字記錄下來的可能,只能“翻譯”出一個大概的意思。我母親曾經跟我約定,說在公共場所議論某些不願讓人知道的家事,可以用湯溪方言。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解放初期,湯溪出了個勞動模範,叫陳雙田,毛主席接見他,居然找不到翻譯。

九峰山景點

九峰山

浙江金華湯溪鎮九峰山

九峰山,古稱婦人岩,又稱龍邱山,芙蓉山。(附近龍游縣就以此山得名)疊蟑連岡,奇峰挺九,故名九峰。距金華市區28公里,與婺城區的湯溪鎮相依,面積10.38平方公里,是仙霞嶺山脈括蒼山脈余支,為丹霞地貌結構,峰石林立,山水相依。此山原屬龍游縣,明朝從龍游縣、蘭溪縣、金華縣各劃出部分土地設立湯溪縣,龍丘山從此劃出龍游,歸屬金華!

九峰山現有自然、人文景物景觀80多處,相互輝映,溶為一體。白堊紀火山岩沉積沙礫岩構造,奇峰突兀,壑幽谷深,似鬼斧神工。近觀山峰巍峨,巧石生輝;舉頭仰望,白雲悠悠,鷹擊長空。綠樹黛山,斷壁山崖,在霞光的映照下,光彩奪目,山峰幻影無比,正如有詩所云:“南望參差九點峰,青天削出翠芙蓉”。

《後漢書?郡國志)云:“東陽記縣龍丘山有九石特秀,林表色丹自,遠望盡如蓮花,龍邱長隱於此,因此為名。其峰際復有岩穴,外如窗脯,中有石林……”。龍邱長即龍邱蒼,東漢太未人,與嚴子陵等名士為友,隱居九峰。

龍潭

九峰山不僅有險峻的山峰,奇異的怪石,更有平如鏡、水如銀的深潭湖泊。龍潭,夾峙在群山之中,涓涓泉水流,陣陣漣筋歡,恰似綠色林海中鑲嵌著一塊溫潤的碧玉。龍潭水深不可測,龍吟瀑如少女飄然而下的秀髮。 名山多僧居

自古名山多僧居,九峰山有大雄寶殿、胡公殿、鐘鼓樓、觀音閣、天王廟等建築和佛像百多尊。方圓幾百里的遊人香客慕名而來,傳說農曆八月初一到九峰遊覽,能見天門洞開。九峰禪寺建於南朝天監年間,已有1500餘年,依山傍洞,不施椽瓦而風雨莫及,巍然聳立。

九峰山東南側有石磨,北側大櫃,西側有石夜壺,均為天作之成,龜守大門如入雲中之路,神龜守衛著凡人嚮往升天之門。點將台記敘著北宋兵部侍郎胡則出征點將的故事。仙椅置於懸崖峭壁間,千百年而不朽。更有“高台朝佛寺,明鏡照心田”的鏡台奇觀。呂洞賓停轉石磨降冰雪、鐵拐李仗義點化牛頭峰、朱元譚遇難九峰山等等膾炙人口的傳說讓人如人仙境。

人文景觀

九峰山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山奇、石怪、水秀、洞幽、地野,寺廟、古建築、遺址、古墓、石刻、神話傳說豐富。游九峰山水,山水之樂,醉於自然而忘我,品覽九峰文化,更勝讀五千年滄桑史而不倦。九峰山現有自然、人文景物景觀80多處,相互輝映,溶為一體。

文人雅士

九峰山引來許多文人雅士到此隱居講學,名仙到此修道煉丹。晉代道家創始人、煉丹名家葛洪,得道成仙,並著《神仙傳》,至今丹灶依然。南齊徐伯珍“講學九峰,授徒千人”。唐吏部尚書徐安貞棄官隱居於此,山下建有“安正書堂”。五代名僧貫休曾為九峰禪寺主持。元畫壇魁首黃公望畫下了“九峰雪霧圖”,現珍藏北京歷史博物館。明代太常卿鴻腫寺卿胡森,自號“九峰”,留下許多石刻真跡。因此,《湯溪縣誌》云:“自來賢士大夫,春秋佳日,偶事游觀之樂,必於九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