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電視台

湛江電視台

湛江市廣播電視台是由原湛江電視台與湛江有線電視台合併而成。頻道資源重新定位及整合頻道專業化。湛江電視綜合頻道(無線傳輸),節目覆蓋湛江、茂名及廣西邊鄰地區;湛江電視公共頻道(有線傳輸),節目覆蓋湛江市區。

基本信息

介紹

1980年,湛江人民廣播電台在霞山文明路建起市區第一座電視發射塔,轉播中央電視台節目(省電視台第一套節目由大田頂電視轉播台直接覆蓋)。1983年4月,湛江電視台成立,1984年元旦,開始不定期插播《湛江新聞》。經過一年試播,於1985年春節正式播出,每天播出時間3小時30分,星期天增加2小時30分。

湛江市廣播電視台整合資源後,傳輸範圍更廣泛,節目更精彩。所辦的新聞綜合頻道(湛江1台)生活都市頻道(湛江2台)等深受觀眾歡迎,收視率較高,是社會各界開拓市場推介產品、樹立形象的理想傳媒。

湛江市廣播電視台擁有一支年輕的專業的、富有開拓精神的隊伍。我們真誠地希望各界朋友攜手合作,共同探索。共創傳媒事業的新紀元。

節目與宣傳

湛江電視台設定的比較固定的欄目有《湛江新聞》、《觀眾點播歌曲節目》、《七彩螢屏》、《電視專題》、《經濟信息》。

《湛江新聞》從1986年元旦開始,每周發稿6次,每次8—10分鐘,發稿5—7條,星期天上午增加《一周湛江新聞選播》。

湛江電視台錄製的第一部電視劇是1984年與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合拍的《沉默的兇手》。

1986年,湛江電視台開始錄製較大型的專題片和文藝片。文藝片有《希望在明天》、《“半球杯”歌手大賽》、《港城春意鬧》。專題片有反映湛江市橫向經濟聯合的《成功之路》,反映湛江市開發性農業生產的《騰飛之路》。

1987年起,湛江電視台攝製的專題和文藝節目,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主要有《港城迎春群星演唱會》、《前進中的湛江》、本地戲曲選播、各種知識競賽轉播等,還攝製了湛江電視台第一部電視系列小品《港口紀事》。

機構設定

湛江電視台設有新聞部、製作部、專題部、文藝部、電視劇部、電視發射台6個部門。工作人員80人。

新聞部設有政文、工交、縣(區)3個記者組和一個編輯組。電視新聞實行采編合一。

製作部設有編輯組、播音組、收錄組。主要任務是負責配音合成新聞、信息、專題、文藝節目及廣告。

文藝部負責製作文藝節目,編排電視節目,以及與各電視台交換文藝節目。

專題部負責專題節目的製作。

電視劇部只是進行攝製電視劇的籌備工作,兼製作一些專題片。

發展情況

湛江市廣播電視台成立於2002年5月,是由原湛江電視台、湛江有線電視台合併組建而成的。

湛江電視台LOGO 湛江電視台LOGO

新組建的湛江市廣播電視台擁有新聞綜合頻道和公共頻道兩個自辦頻道,分別以無線發射和有線光纖方式傳輸信號。自辦頻道每天分早、中、晚三個時段,共播出18個小時,網路傳輸中心向廣大有線電視用戶傳送中央及各省市共47套模擬電視節目。湛江、茂名兩市所轄的縣(市)及廣西、海南的鄰近地區都可以收看,直接收視人口達1000多萬。

2002年7月,湛江市廣播電視台按照“加強新聞、精辦欄目、豐富影視、注重包裝”的思路,推出了一批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生活、形式新穎的欄目。2002年開設的自辦欄目主要有《湛江新聞》、《第一視線》、《湛江公安》、《車行天下》等節目,形成以教育性、新聞性、娛樂性、服務性為一體的多功能、系列化的新格局。

湛江市廣播電視台網路傳輸中心是電視台下屬的事業單位,主要職能是負責湛江市有線電視節目的安全傳輸,有線網路的經營管理、用戶管理、寬頻網路的建設與經營,寬頻數據網連線埠、專線、電路出租及網站信息服務,信息產業和網路多功能增值業務開發等,下設綜合管理部、用戶部、工程部、科技開發部、廣電信息網站、市場部。光纖網路已鋪設到五縣(市)、六區的主幹光纜達860多公里,其中鋪設在市區(赤坎、霞山)各街道的地下管道光纜及架空光纜達560多公里,市區的光纖網路星羅棋布,基本上做到光纖到小區、到樓棟,每個光點設計管轄約500多個有線電視用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