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二中

湘潭市二中

湘潭市二中前身是由私立新群學校的勝利、私立化民和弘道中學等三校合併而成的"湘潭市立中學",到今年5月10日,已走過了80年的歷程.80年來,學校已躋身省重點中學行列,步入"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和"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殿堂,是省級園林式單位和衛生示範學校,群體工作先進學校和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已成為頗具實力的"三湘名校"之一.

湘潭市二中

學 校 史 略

湘潭市二中前身是由私立新群學校的勝利、私立化民和弘道中學等三校合併而成的"湘潭市立中學",到今年5月10日,已走過了80年的歷程.80年來,學校已躋身省重點中學行列,步入"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和"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殿堂,是省級園林式單位和衛生示範學校,群體工作先進學校和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已成為頗具實力的"三湘名校"之一.
新群學校,始建於1921年5月.當時"省立一師湘潭籍校友毛澤東、黃篤傑等7人集銀洋1000元發起創辦(載<<湘潭縣誌>>659頁)".學校初為國小,校址幾度遷徙,至1930年購得十四總見龍街蓴香園為固定校址後增辦幼稚園,1937年增辦國中,改名新群
學校.抗戰期間幼稚園曾停辦.中國小遷至鄉下.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學校增辦高中於株洲大沖,原址蓴香園慘遭日寇破壞經及時修葺漸復舊觀,1948年,高中部遷回蓴香園.至1950年政府接管,艱辛辦學30年,期間雖時局變遷,但學校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所由幼稚園到高中、全縣規模最大、學生人數最多、設備比較齊全的學校.總計新群擁有校舍兩處學田1230畝,校教具可供一千四、五百學生使用.30年間共畢業學生5800多人.
化民中學則是1943年秋由周家乾先生以其家產所創設.初為"臨湘初習班",後擴為"臨湘中學".初以周南洲祠為臨時校舍,後搬至石潭飛機屋場(現湘潭縣二中),至1946年秋才擇定湘潭城郊二湖頭嶺為校址,並改稱"化民中學", 周磊村任董事長,周家乾任校長.自此,學校逐步走向正軌,設備漸齊,規模日增,學校最多時達300餘人."化民"自43年創辦至51年合併到市立中學,畢業
學生千餘人.學校最大的特點是思想進步,沒有反動黨、團組織;學校設有獎學金,每期獎勵貧寒優秀學生;解放前夕,學校私密承印<<新名主主義論>>、<<論人民民主專政>>等多種進步書刊,為湘潭的迎解工作作出了貢獻.
弘道中學原為弘道補習學校,由周順循等創辦於1944年秋,校址設花石張氏宗祠,收學生40人.1945年遷至湘潭龍口高箭樓,正式命名為弘道中學,張平子任校長,周順循任主事.1946年秋,學校遷至湘潭城區內白花生館.弘道中學辦學6年,共辦有四個補習班,六個國中班.
湘潭解放後,新群、化民均具文呈請政府接管.1950年冬,湘潭市人民政府將兩校合併,同時接收弘道中學三名教師和部分校教具,籌建湘潭市立中學.1951年元月,市政府任命市長王治國兼任校長,唐士義任副校長,4月14日召開大會,正式宣告"湘潭市立中學"成立.
“市中”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取消舊制,樹立新風,學校面向工農,招收學生437人.52年增辦高中,並成立”中共湘潭市立中學支部委員會”.1954年調整縣市建制,學校改稱”湘潭市第二中學”, 唐士義任校長.以後學生逐年增加,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到1957年共有34個教學班,1700餘學生.期間新建教學大樓五棟、學生宿舍三棟、教工宿舍、大禮堂等,校區面積由建校的4800m2擴大到45818 m2.當時,學校黨政領導除致力於改善辦學條件外,還十分重視師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廣泛學習蘇聯經驗,教學質量不斷提高.1955年學生成績全及格率為89.2%,操行甲等的為80%.首屆高中畢業生,92%的升入高校,聯考成績列全省第二.1957年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70%,高中畢業生75%升入高校.
1957年開始由於各種運動的衝擊,正常教學秩序被打亂,教學時量、質量均無法保證,至1976年10月,喧鬧的校園才漸次安定.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恢復以教學為中心的正常教學秩序,各項工作走向正軌.連年聯考成績優異,1980年6月學校被首批定為省重點中學,行政級別隨之由科級升格為副縣級.1983年4月學校成立教職工代表大會,並開始實行校長負責制.1986年5月,學校黨支部改稱黨總支,次年開始教工"專技"職務評聘工作.其間學校教育教學全面長進,"德育置於首位,教學立於中心"各項工作全面發展,質量穩步上升.89屆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為市區之冠,90屆為100%,聯考也取得十分好的成績.在數學、化學、科技作品、書畫、體育等競賽中均有學生獲全省、全國性獎勵,市政府先後五次授予學校文明、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學校於1991年5月10日舉行了隆重熱烈的70周年校慶紀念活動.
近10年來,學校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校舍基本建設一馬當先,綜合大樓、兩層103米長的體育風雨跑道、臨街的蓴香園酒樓、科學樓、藝術館、兩棟78戶新教工宿舍等近兩萬m2的新校舍相繼落成.操場全面翻修,舊樓裝修一新、環境綠化、道路硬化、雕塑裝點、彩燈襯綴,校園美不勝收.先後被市、省授予"衛生示範學校"和"園林式單位"匾牌.並於1995年接受省重點中學檢查評估,授予省重點中學匾牌.
學校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辦學思路,治學嚴謹,管理規範,制度齊全,落實到位,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組建了"三結合"教育網,成立了"三級"家委會,開發了德育基地,各種德育活動豐富多彩.連年被評為市"班級管理先進學校",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班級和市、省級三好學生及優秀學生幹部,還發展了學生黨員.學校教學質量大步提高,"兩考"成績斐然."中考穩居市直中學前列,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在95%以上,並於2000年達69.2%和71.26%.體育教學和競賽成績喜人,93年省體委授予"群體工作先進單位",96年授予"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匾牌.先後有2人達國家級、75人達二級運動員標準,向高等院校輸送體育人才84人,有5人次獲省賽冠軍、8人次獲亞軍,籃、足球隊多次獲市冠、亞軍,代表市赴省參賽.
學校堅持"以質量求發展,以特色創名校"的改革思路.以電教媒體為主的生物五步法教改實驗,94年接受省評估並獲得省電教科學實驗成果一等獎,推動了全校教育技術現代化實驗的發展.93年實現"三機一幕"進教室,繼後語音室、電腦室、電視編輯室、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語音室、衛星電視接收站相繼投入使用.同時參與或獨立進行了國家、省、市級50多個教研課題的研究,大部分獲市、省、國家級獎勵,成果顯赫,2000年被授予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殊榮.同年學校又投了100萬建成市內首家校園計算機網,融廣播、電話、教學雙控、監控系統於一體.目前學校擁有500萬元的電教設備,1000 m2的電教專業房.學校從93年起在國中部每年招收一個特長實驗班,高中部也擇招部分特長生,並先後投入近100萬建成設備齊全的三間音樂教室、二間美術教室,以及聲、樂、舞訓練室、器樂室、練功房等.自95年獲中學合唱節目全國一等獎後,99年第三屆省重點中學文藝調演獲"二金一銀",團體總分第二的好成績,2000年市、省中國小藝術節我校歌、舞、樂節目均獲市一等獎,舞蹈獲省一等獎,並在全國首屆舞蹈電視大賽中,獲金獎第一名,2004年2月,湘潭市第二中舞蹈隊進京演出,舞蹈<囚歌>獲國家二等獎.受文化部委派以我校學生為主的市少兒藝術團赴法國、匈牙利演出圓滿成功.近5年,被錄入藝術院校的學生達107人,藝術教育成績突出,連年被授予省藝術教育先進學校獎勵,2000年又投入了160萬建成音響燈光先進、可容1200餘觀眾的市內學校首家藝術館,當年被評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
學校其它各項工作全面推進,曾榮獲省優秀基層工會、市"三防"教育示範學校、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市民主管理模範單位、市優秀共青團委、市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等多次獎牌、獎旗,還獲得200餘起有關競賽和單項工作的市級獎勵.校辦工廠曾創造出年純利50餘萬元的好成績,現仍略有盈餘.
學校如此快速的發展進步,得益於領導班子得力、教工隊伍齊整、民主風氣濃厚.校長唐海秋評為市優秀校長後,又於2000年授予市"十佳"校長稱號.現有教師181人中,高級教師78人,學歷合格率達98%.擁有一批象李壽岡、李仁、謝松成、宋新民等特級教師和周於茲胡大軍及許斌松、周琦等省、國家級優秀教師;成思紅和翁鶴松等全國三育人先進個人和全國優秀中學美術教師;學校已發展到46個班、學生2400多人.

其它

文化藝術,生活娛樂,人物百科,社會人文,中外歷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