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寺

⑤薛蘿:薛荔與女蘿,山中植物。 空山寂厲,容易使人心合妙道。 湖山寺,在

基本信息

【名稱】《湖山寺》
【年代】唐代
【作者】張說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湖山寺
空山寂厲道心生①,虛谷迢遙野鳥聲。
禪室從來塵外賞,香台豈是世中情②。
雲間東嶺千尋處③,樹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④,不將薛蘿易簪纓⑤。

作品注釋

①道心:向道之心。
②香台:佛殿之別稱。
③尋:八尺為尋。
④巢由:指著名隱士巢父許由堯帝欲讓位巢父,巢父不願意,並勸說許由也不接受堯帝的禪讓,許由從之。
⑤薛蘿:薛荔與女蘿,山中植物。《楚辭·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薛蘿兮帶女蘿。“以後就將薛蘿看成隱士的裝束。簪纓:簪子與帽帶。指代達官貴人。

作品鑑賞

空山寂厲,容易使人心合妙道。同時也暗示道心空明,染塵則不得。“虛谷迢遙野鳥聲”,進一步襯托空山幽靜寂寞,所謂“鳥鳴山更幽”也。更要緊處是說若生道心,自然處處皆是道。野鳥清鳴,正是佛音喧暢。川禪師有云:“山花笑,野鳥歌,此時如得意,隨處薩婆訶。”所謂不染塵,原不是指“閉關鎖國”,有所遠離;而是知道處處在在皆是法身般若,無塵可染。從此意著眼,則頷聯“禪室從來塵外賞”的“塵外”,當是得無所染,方能到的。“香台豈是世中情”之世情講的不光是一般的世俗人情,那種執著於有塵可離,有世可出的知見,當也一併囊括。會得此意,“間東嶺千尋處,樹里南湖一片明”當下全然是一片禪意佛心,無欠無餘,絲毫不差。而巢由二人不領會此意,生生將“薛蘿簪纓”看作兩件事,也只是做個千古小隱士了。世人每以他二人為隱士翹楚,實在大謬。

詩人簡介

張說 (667~730) 唐代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武后策賢良方正,張說年才弱冠,對策第一,授太子校書。累官至鳳閣舍人。因忤旨流配欽州,中宗朝召還。睿宗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開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罷知政事。復拜中書令,封燕國公。出為相州、岳州等地刺史,又召還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遷中書令,俄授右丞相,至尚書左僕射,中與張嘉貞有過權力爭鬥,最後扳倒張嘉貞,自任首席宰相。卒諡號文貞。與蘇頲(封許國公)齊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誥著作人稱“燕許大手筆”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壽53歲。

浙江湖山寺

湖山寺,在臨海城內東湖中。
始建於1071年(宋熙寧四年),為郡守錢喧所創。
公元1184年(南宋淳熙十一年)重修,後廢。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郡守鮑復泰命僧照量重建。
公元1803年(嘉慶八年),知府特通阿復重建,鹹豐十一年(1861)毀。
公元1862-1874年(同治年間),台州知府劉敖即其址改建東湖書院,並遷寺於今城關下橋村。
今存,有殿宇房屋十一間,為臨海市佛教保留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