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精神

湖南精神

湖南精神,是湖南省經過廣泛徵集後提煉的能代表湖南人民精神面貌的表述語。湖南精神,是優秀湖湘文化的傳承發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湖南的具體體現,是湖南人共有的氣質和追求。在華夏五千年文明進程中,三湘兒女前承後啟,不斷開拓,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湖湘文化,而且孕育了獨樹一幟的湖南精神。這種精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激勵著無數湖湘子弟奮勇前行,譜寫出文明進步的華彩篇章。2012年12月,萬眾矚目的“湖南精神”表述語正式向社會發布,為“忠誠 擔當 求是 圖強”。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在華夏五千年文明進程中,三湘兒女前承後啟,不斷開拓,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湖湘文化,而且孕育了獨樹一幟的湖南精神。這種精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激勵著無數湖湘子弟奮勇前行,譜寫出文明進步的華彩篇章。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探討和提煉全社會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觀。湖南省委十屆二次全會要求,把徵集提煉和培育弘揚湖南精神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和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增強湖南省的文化自覺與自信,進一步凝聚全省人民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精氣神,湖南省委決定,2012年2至4月,在湖南省廣泛開展“湖南精神”徵集提煉活動。
湖南精神,是優秀湖湘文化的傳承發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湖南的具體體現,是湖南人共有的氣質和追求。這次徵集提煉活動,就是要充分發揮全省人民的聰明才智,按照傳承優良傳統、體現時代精神的原則,在廣泛徵集的基礎上提煉出鮮明、精闢、簡潔、通俗的“湖南精神”。

代表人物

歷史人物

屈原,屈原乃“三閭大夫”,以國家利益為己任,“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雖一時遭讒去職,但如果願意妥協,是可以不流放的,但他無所謂,“苟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即便流放,至少也可以不自沉吧,但他也無所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的不妥協、大義凜然及自我犧牲,為湖南人樹起了一道最鮮明甚至耀眼的精神標桿,深深地植入了湖南人的精神基因。
范仲淹,范仲淹先生在洞庭湖邊的岳陽樓感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或許不是偶然的。對嶽麓書院的大門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有不同的解釋,一個解釋是認為“惟”與“於”在這裡是沒有意義的語助詞,但無論怎么解釋,可能都難以遮掩湖南人對自己的豪放期許。事實上,嶽麓書院裡面有個濂溪祠,門聯的氣魄更大,曰:“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相傳為清末民初湖南名士王闓運在南京對江浙精英口占,偌個滾滾長江成了湘江支流,的確氣吞山河。
王夫之,王夫之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循天下之公”,“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主張選賢使能,“以天下之祿位,公天下之賢者”。在哲學思想上,避朱程“理在氣先”、“道在器先”和陸王“心學良知”之說。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氣不後”的理論,而歸於躬行實踐,強調知行統一。其詩文亦自成家,於言意、情景、內外等深入研討,頗富新意。凡此,對近代思想均有重大影響。

近代人物

雷鋒,雷鋒精神具有深厚的土壤和廣泛的民眾基礎,它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必然。雷鋒精神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那就是愛與奉獻的精神,其核心是跨越時空的,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雷鋒精神是永恆的。

現代人物

賀淵明,1997年,賀淵明調入市信訪局工作,15年來,他埋頭苦幹,以苦為樂。在辦信科工作的8年時間裡,他辦理民眾來信32118件,撰寫《信訪分析》81篇。到督查科工作後,他致力於整檔建制,制定了信訪工作督查督辦制度,明確了督查督辦的原則、範圍、程式和工作紀律,加大了督查力度,提高了信訪案件的辦理質量及辦結率。
賀淵明還利用業餘時間,全面、系統地學習了相關法律、法規及勞動保障、征地拆遷、企業改制、涉軍等方面政策,作了5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2006年下半年,他向局領導建議構建信訪工作相關機制,起草了《邵陽市信訪工作責任追究辦法》等3項制度,並參與制訂了《領導接訪制度》等一系列最終在全省形成品牌的重要制度,推動了信訪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

徵集

湖南精神湖南精神
2012年2月4日上午,“湖南精神”徵集提煉活動召開第一次專家組座談會,與會專家就“湖南精神”提煉工作的規則與方法進行了第一次討論。從公眾徵集環節中精選出的首批三千條“湖南精神”表述,被發給專家組以供篩選。每名專家將從三千條表述語中挑選出兩條,並自行撰寫兩條。

在經歷廣泛徵集、集中提煉、“10選1”、“4選1”、“2選1”和沉澱論證等多個階段之後,並報湖南省委常委會議研究審定。

經過10個多月的徵集提煉,“湖南精神”最終確定。2012年12月11日上午,湖南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在長沙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湖南精神”,即“忠誠、擔當、求是、圖強”。

徵集提煉

1.懷天下、苦讀書、敢為先、勇擔當、尚科學、重實幹(中央黨校王東京)
2.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創新(湖南水電總公司王大理)
3.愛國奉獻、團結奮進、求真務實、自強不息、敢為人先(長沙曹良秋)
4.愛國親民、厚德守法、包容奉獻、勤奮創新(永州胡磚玉)
5.不拘於形、善於創新(常德羅長春)
6.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實事求是、科學發展(省委宣傳部李振祥)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常德何建國)
8.屈風湘韻、厚德載物、包容開放、敢為人先(湖南大康牧業股份有限公司陳黎明)
9.崇文尚武、敢為人先(常德黑啟發)
10.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堅韌不拔、百折不撓(長沙王續前)
11.愛國憂民、敢為人先(常德周中)
12.突出奮鬥、講究實際、起而行之、務實興邦(常德熊朝武)
13.包容與共、務實求真、自強不息、敢為人先(長沙李建軍)
14.勤勞勇敢、聰明奮進(常德羅萍)
15.博愛、廣納、敢為、好勝(長沙賀同志)
16.求真務實、心憂天下、和諧包容、敢為人先(永興縣柏林鎮馬恭志)
17.博才豁達、敢為人先、積極進取、篤實求遠(郴州龍亞君)
18.以天下為己任、敢為天下先(常德楊萍)
19.忱于思慮、樂於擔當、甘於篤實、勇於開創(長沙羅永安)
20.以仁為本、以德為光(常德何瑞林)
21.實幹巧幹、睿智果敢、百折不撓(江華瑤族自治縣政務中心楊玉容)
22.上下求索、敢為人先、兼容並蓄、心懷天下(株洲陳旭華)
23.敢想敢說、敢說敢做、敢做敢當、敢為天下先(新化縣人民醫院血庫張計平)
24.愛國、崇德、創新、誠信(永州瀟湘市政公司唐人行)
25.敢為人先、勇於擔當、踏實創新、善思篤行(澧縣住建局肖平)
26.開拓進取、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勇於擔當、勤勞儉樸(寧鄉彭智賢)
27.胸懷天下、包容厚德、敢為人先、自強不息、求實創新(湘潭市文廣新局)
28.心憂天下、敢為人先、自強不息、實事求是(祁陽縣委辦唐科)
29.剛、毅、博、新(北大鬼谷國際智庫華山子)
30.擇善固守、日日圖新(成都唐國強)
31.心憂天下、愛國為民、文明誠信、團結奮進、睿智創新(湖南大學趙維漢)
32.吃苦霸蠻、自尊自強、敢為人先、克難攻堅、大愛盈天(湘潭劉建國)
33.勇於求索、敢於擔當、善於應變、樂於奉獻(株洲李再魁)
34.堅韌果敢、厚德自強、心繫國家、敢為人先(省委組織部劉雄飛)
35.崇文尚義、開放包容、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瀏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黎和平)
36.堅韌不拔、頑強拼搏、坦率誠懇、熱情潑辣(常德劉美娥)
37.心憂天下、勤勉篤實、敢為人先、繁榮發展(衡陽市衡鋼中學任釗)
38.敢為人先、敢於擔當、敢於挑戰、敢於創新(常德王央黨)
39.承先啟後、團結奮進、精誠堅信、勇創天下(佚名)
40.自強不息、敢為人先、才德兼備、堅韌不拔(常德徐進華)
41.誠明務實、強基開創(遼寧曹嘉謨)
42.誠實厚道、吃苦耐勞、心憂天下、勇於登攀、敢為人先(省直單位肖愛仁)
43.經世致用、忠國愛家、無私無畏、敢做敢當(祁陽縣民政局江美華)
44.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常德向治國)
45.傳承文明、胸懷天下、開拓創新、執著追求(新邵縣新華書店劉勝文)
46.奮勇當先、拼搏進取(洪江市岩壠鄉易小花)
47.剛柔並濟、務實通變、敢為人先、自強不息(長沙許巧)
48.開放創新、敢為人先、團結務實、自強不息(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蔣林航)
49.崇文重道、經世致用、心憂天下自強不息(長沙許長龍)
50.敢闖敢創、勤勞務實、善謀守信、開明開放(常德吳芳)

內涵

這8個字表述的“湖南精神”內涵博大豐富。其中,“忠誠”鑄就湖湘之魂,是“湖南精神”的核心;“擔當”彰顯湖湘之責,是“湖南精神”的特質;“求是”體現湖湘之風,是“湖南精神”的精髓;“圖強”昭示湖湘之路,是“湖南精神”的追求。

“忠誠”鑄就湖湘之魂。這種博大情懷源於嶽麓書院鐫刻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充分吸納了湖湘文化中“先天下之憂而憂”、“血誠”、“拙而誠”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等格言名句的養分,代表著一種家國情懷,是“心憂天下”的另一種表述形式,符合當今和未來對民族、國家、人民、社會、事業、家鄉、家庭均應忠心誠信的永恆要求。
“擔當”彰顯湖湘之責。這種特質源於王夫之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楊度“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毛澤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等名人經典,也是對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等性格特徵的概括。蔡元培曾在《論湖南的人才》中評價:“湖南人敢負責任”。“擔當”,亦符合當今對民族、對人民、對黨高度負責的要求。
“求是”體現湖湘之風。湖南人自古就有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知行一致的務實傳統和優良學風。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嶽麓書院將“實事求是”作為學訓,毛澤東將“實事求是”進一步發揚光大,用來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還將其上升為黨的思想路線。“求是”所體現的堅韌務實、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探索規律的精神,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也是三湘大地崇學興業的精髓。
“圖強”昭示湖湘之路。這種美好憧憬,是湖南人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勇於創新、奮發圖強的共同追求。魏源“睜眼看世界”,曾國藩左宗棠開啟洋務運動,譚嗣同變法,黃興、宋教仁不惜流血搞民主憲政,特別是毛澤東等湖南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戰建黨建軍建國,以及袁隆平“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都是圖強精神生動體現。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化兩型”、“兩個加快”戰略任務,貫穿其中的正是圖強精神。

意義

“湖南精神”所表現的“四位一體”表述,既是對湖南人民共同精神氣質的高度概括,也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頗為凝練的“湖南表達”,完全符合黨的十八大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的要求。

“湖南精神”的正式確定,標誌著徵集提煉活動圓滿結束。按照湖南省委要求,下一步,湖南全省各地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揚“湖南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實現富民強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