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雷鋒紀念館

湖南省雷鋒紀念館

在湖南望城縣連綿的丘陵間,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那裡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坐落在雷鋒故居的湖南雷鋒紀念館是中央,省,市三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頗具影響的精神文明建設陣地。 自1968年開館迄今,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朋友1150多萬人次,為宣傳,弘揚雷鋒精神,推進兩個文明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 館內藏品共349件,分別陳列在4個展室,展品中有一組泥塑,有雷鋒一家三代用過的棉絮、蚊帳,雷鋒讀過的書、寫的日記、用過的勞動工具、穿過的衣襪以及部分有關雷鋒的事跡圖片,有中共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江澤民、李鵬、楊尚昆等20多位的題詞手稿,還陳列了關於雷鋒事跡的書籍,並且收集了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圖片。

基本信息

簡介

湖南雷鋒紀念館(雷鋒故居所在地)是全國青少年德育基地,是省、市、縣三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設視窗,也是一個全國性的雷鋒精神宣傳實踐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自1968年建館迄今,雷鋒館人以“播雷鋒精神,做雷鋒傳人,促社會和諧”為己任,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共接待國內外觀眾2400餘萬人次,外出作報告、舉辦流動展覽5000多場次,聽眾達300多萬人次,發放各類有關雷鋒的宣傳資料300多萬冊,發展學雷鋒共建單位200多家。1991年3月16日江澤民同志專程來館視察並親筆題寫館名。

中央、省、市、縣各級和社會各界十分重視雷鋒紀念館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曾分別於1990年、1998年和2003年對紀念館進行了改擴建,館區面積不斷擴大,內部設施不斷完善。現紀念館總面積10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綠化面積81000平方米,集會廣場面積20000平方米,其中:具有現代氣息、陳列簡樸的新展館“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建築面積達1072平方米,日記文化是該館的特色和靈魂,日記展示成為陳列中的最大亮點。長沙國防教育館建築面積1500㎡,共分六個展廳:軍事主題廳、中國國防教育展廳、長沙國防歷程展廳、兵器模型展廳、長沙駐軍風采展廳和軍事演示廳;每個展廳都設有獨立的自動語音解說系統。文化活動中心建築面積2124平方米,主要布置面向青少年學生、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七巧板科普樂園,另有可以容納400人的多功能影視報告廳和一個高標準的會議室等;接待服務中心建築面積1956平方米,可提供住宿、餐飲、休閒、娛樂等方面的服務。

目前參觀的主要內容有: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雷鋒故居領袖名人題詞碑廊雷鋒塑像廣場、觀看雷鋒影視、長沙國防教育館、七巧板科普樂園等。館內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內容豐富,正朝著集參觀學習、主題教育、會議培訓、旅遊娛樂、餐飲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紀念館發展。

(圖)雷鋒雷鋒

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簡家塘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50年9月至1956年7月,在望城縣龍回鄉清水塘荷葉壩國小讀書。
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在鞍鋼化工總廠當推土機手。
1960年1月至1962年8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運輸連任戰士、班長。
1962年8月15日,在遼寧撫順市望花區不幸以身殉職,年僅22歲。
雷鋒的一生是平凡的。學習、生活平凡;工作、事跡平凡;然而正是這些無數的平凡構成了他的偉大。今天,我們追尋雷鋒成長的道路,繼承和弘揚雷鋒精神,應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自覺意識。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共產主義光輝思想相結合的典範,它的核心是公而忘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雷鋒精神植根於中華沃土,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為了真實地反映雷鋒光輝的一生,由曾和雷鋒共同生活、學習、工作過的親人、老師、同學、同事、戰友和領導向大家介紹雷鋒在家鄉國小、縣委機關、治偽工地、團山湖農場以及在鞍鋼以及參軍後成長進步的一些真實情況。他們當中有雷鋒少年時的啟蒙老師;有引導雷鋒走向工作崗位的指路人;有參加鞍鋼建設的青年夥伴;有傳授給他知識技能的廠礦領導;有朝夕相處的親密戰友;有關懷他成長的部隊領導;有離休的老革命;有在職的部隊高級將領。他們懷著對雷鋒的深厚感情,對弘揚雷鋒精神的執著追求,在雷鋒精神的激勵下,用親身經歷,親眼所見的事實為主要內容,從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角度,如實地再現了雷鋒成長道路上的每個足跡,真實地反映了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性質與歷史淵源

一、性質:
湖南雷鋒紀念館(雷鋒故居所在地)是全國青少年德育基地,是省、市、縣三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設視窗,也是一個全國性的雷鋒精神宣傳實踐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湖南雷鋒紀念館是一個副縣級全民事業單位。自1968年建館迄今,雷鋒館人以“播雷鋒精神,做雷鋒傳人,促社會和諧”為己任,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共接待國內外觀眾2,400餘萬人次,外出作報告、舉辦流動展覽5,000多場次,聽眾達300多萬人次,發放各類有關雷鋒的宣傳資料150多萬冊,發展學雷鋒共建單位200多家。1991年3月16日,江澤民同志專程來館視察並親筆題寫館名。
二、歷史淵源: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國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標誌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開拓,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初步成就。但是也遭遇了很多挫折。由於當時“大躍進”的失誤加上接連發生的自然災害,我國的國民經濟陷入了3年困難時期,工農業生產損失巨大,人民生活非常困難,邊境上又遭到外來的武裝侵擾。內憂外患,使我國的經濟雪上加霜。但是,中國人民從來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從來不對任何壓力屈服。面對這內憂外患的重重困難,中國人民吹響了不斷前進的號角。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全社會都需要有一種精神來凝聚,並激勵著人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憤圖強。
雷鋒精神正是適應這一社會歷史需要而產生形成的。雷鋒生活成長的年代,正是我國歷經滄桑巨變,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再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時代。作為一個親身體驗過舊制度剝削壓迫的苦孩子,社會主義制度帶來的幸福和溫暖,使他衷心地擁護黨,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獻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這是他從一個普通的青年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社會基礎和主觀條件。作為新時代社會道德風尚的產物,雷鋒精神又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對思想道德的要求。公有制的經濟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和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社會意識形態,推動著億萬民眾破除千百年來私有制和小生產的道德觀念,在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標基礎上形成共同的理想道德。在這場發端於社會主義制度的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我國社會的精神風貌和人民民眾的道德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雷鋒那種“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正是集中體現了社會先進的思想道德,它的本質是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是新的社會制度在思想道德建設上必然產生的結果。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文明的象徵和人格體現。正因為如此,當60年代初雷鋒精神出現以後,就立即被全國人民所接受,並迅速成為一種良好、高尚的社會風尚。

雷鋒是五六十年代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的傑出代表。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無產階級的高尚品格在社會主義時期的繼承和發展。60年代初,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使雷鋒精神在教育、激勵一代新人中發揮了巨大的榜樣作用。40多年來,“在題詞精神的鼓舞下,一個由億萬人民民眾自覺參加的學雷鋒活動在中華大地上蓬勃發展,促進了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提高。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歷史發展中始終煥發著光彩。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雷鋒精神的價值,更加珍惜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加努力在實踐中學習和發揚雷鋒精神。”(胡錦濤語)

作為雷鋒出生地和雷鋒精神產生地的雷鋒故居和雷鋒紀念館是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歷史見證,是偉大的雷鋒精神的歷史活化石。為了創建一個學習雷鋒同志、弘揚雷鋒精神的基地和平台,湖南雷鋒紀念館在1968年順勢建設而成。

湖南雷鋒紀念館建館迄今,曾分別於1990年、1998年和2003年分別對紀念館進行了改擴建,館區面積不斷擴大,內部設施不斷完善,社會作用進一步擴大。作為承載著雷鋒事跡和雷鋒精神的雷鋒紀念館(包括雷鋒故居)無論是在計畫經濟時代,還是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時期,都成為了全國各地人們了解雷鋒生平、學習雷鋒事跡、弘揚雷鋒精神、淨化人類心靈的理想去處和重要的活動場所。40多年來,雷鋒館人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以“播雷鋒精神,做雷鋒傳人,促社會和諧”為己任,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共接待國內外觀眾2,400餘萬人次,外出作報告、舉辦流動展覽5,000多場次,聽眾達300多萬人次,發放各類有關雷鋒的宣傳資料150多萬冊,發展學雷鋒共建單位200多家。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為社會健康發展和文明和諧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雷鋒事跡雖然已成為過去,雷鋒故居雖然依舊,但它所蘊涵的教育價值和社會教益功能卻是永恆的。所以,早在1993年3月5日胡錦濤同志就深刻指出:“一個只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共產黨員,能夠贏得億萬人民如此崇高和長久的敬意;一個普通的戰士所表現的高貴品質,能夠激勵幾代人的健康成長;一個民眾性的活動,能夠在幾十年歷史進程中延續不斷,影響一個時代的社會風尚,這表明雷鋒精神對於我們這個民族和社會過去具有、現在仍然具有重大價值和時代意義。”

組織機構

(圖)鄒文鄒文

現任博物館副館長

鄒文

性別:女
學歷:大學

出生年月:1982年1月

所在單位:中共黨員共青團寧鄉縣委

館藏品

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

(圖)毛澤東題詞毛澤東題詞
(圖)鄧小平題詞鄧小平題詞
(圖)劉少奇題詞劉少奇題詞
(圖)江澤民題詞周恩來題詞
(圖)江澤民題詞江澤民題詞
(圖)朱德題詞朱德題詞

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

具有現代氣息、陳列簡樸的新展館"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建築面積達1072平方米,日記文化是該館的特色和靈魂,日記展示成為陳列中的最大亮點。

雷鋒塑像廣場

1990年3月,長沙市望城縣委縣政府決定興建了雷鋒塑像廣場,並決定廣場中央立尊雷鋒塑像。
1990年10月雷鋒塑像建成,作者為省內著名雕塑家朱惟精,塑像材質採用望城特產花崗岩石雕刻而成,雷鋒塑像高5米,底3米,喻意為毛澤東題詞紀念日即“3月5日”。

(圖) 這是改擴建後的雷鋒紀念館的雷鋒塑像廣場這是改擴建後的雷鋒紀念館的雷鋒塑像廣場

1991年3月5日,雷鋒塑像在紀念館主體建築中軸線廣場上方正式落成。
2002年1月8日,望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通過望政辦發[2002]11號“關於將雷鋒塑像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將雷鋒塑像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其保護範圍為:塑像北向50米至雷鋒紀念館門樓;南向50米至綠化廣場,東向30米至圍牆;西向30米至圍牆。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通過湘政發[2002]11號“關於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將雷鋒塑像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其保護範圍為:從塑像台基起四向各至30米處。
2002年雷鋒紀念館大規模改建工程全面啟動,新佂地80餘畝,總投資3000多萬元,總面積達130餘畝,新辟大型活動廣場,縣委決定把雷鋒塑像整體遷移至新廣場,經過精心組織,啟用兩台吊車,於2002年11月5日成功搬移新廣場,現雷鋒塑像佇立於新廣場前方,成為憑悼紀念雷鋒和開展各種活動的主要場所。
2003年5月20日,長沙市人民政府在塑像台基右前側樹立保護標牌和說明牌。

館區景點

(圖)名人題詞碑廊名人題詞碑廊
(圖)生平事跡陳列廳生平事跡陳列廳
(圖)紀念館全景紀念館全景
(圖)雷鋒故居雷鋒故居

湖南雷鋒紀念館導遊手冊

1、雷鋒紀念館記(傅國清書)

2、雷鋒紀念館簡介

3、雷鋒生平事跡陳列展

4、雷鋒生平事跡陳列中的繪畫、雕塑作品

5、建築風格

6、館區環境(休閒場所)

7、館區分布圖

8、長沙市旅遊景(區)點分布圖(標註雷鋒紀念館位置)

9、雷鋒紀念館記(何滿宗書)

乘車路線

路線:1.從長沙火車站坐12路或312路車到溁灣鎮再轉315路車到終點站下車即可。
2.坐312到汽車西站再轉小中巴15路到雷鋒鎮下車即可。
3.坐913到終點站。

(圖)乘車路線圖乘車路線圖

旅遊產品

(圖)紀念品紀念品
(圖)紀念品紀念品
(圖)紀念品紀念品
(圖)紀念品紀念品
(圖)紀念品紀念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