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瀏陽市東部湘贛交界處,距瀏陽市區69千米,總面積7萬畝。大圍山是瀏陽河的發源地,也是湘東第一高峰。大圍山有天心湖48個,121個旅遊景點。最高峰七星嶺,海拔1607.9米。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由:栗木橋景區、船底窩景區、白面石景區、七星嶺景區、紅蓮寺景區跟馬尾漕景區組成。1984年建成湖南大圍山自然保護區。1992年湖南大圍山公園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矗立於瀏陽東部湘贛交界處,西距省會長沙118公里,東臨江西銅鼓,南接萬載,北靠平江。地理坐標:東經114°01′51″~114°12′52″,北緯28°20′54″~28°28′47″。

氣候特點

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1℃~16℃,一月平均溫度-4℃~2.5℃,七月氣溫20℃~28℃。年最低溫度-13℃,最高溫度38℃。無霜期243天,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年相對濕度83%以上,年日照179天。

地形地貌

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屬構造剝蝕、侵蝕花崗岩中低山地貌,以中山地貌為主。山脈走向呈近東西方向(NEE向)與構造線走向吻合。分水嶺位於山體中部,最高點七星嶺海拔1607.9米,最低點位於花門電站海拔230米,最大高差1377.9米,一般高差500至800米。地形坡度一般15°~35°,局部達40°~70°。在海拔1200米地段,群峰逐漸渾圓融合成東高西低、東窄西寬,長約17km的帶狀廣闊原野。第四紀以來經受過冰川沉積及刨蝕形成了天心湖48個。河谷多呈寬底緩坡之槽形(U形),某些山脊呈魚脊狀(刃脊)。經現代流水侵蝕改造,一些地段河谷呈V形峽谷並且多瀑布。

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成土母岩有花崗岩及泥砂岩兩大類,以花崗岩為主。土壤類型垂直分帶明顯,海拔800米以下地帶為紅壤,800至1200米為山地黃壤,1200至1600米為山地黃棕壤。另有少量山地草甸(濕地)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地帶的山間窪地。土壤腐殖質厚度一般在10米以上。

水文特徵

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水資源豐富,地表水年徑流量達1200毫米。雨量充沛,大圍山頂部可達2200毫米。地下水豐富,分布廣,出露零散,屬花崗岩裂隙水。出露泉水流量一般為0.05至0.2升每秒,最大可達0.725升每秒,年允許開採量約0.4億方米。在海拔1200米以上地帶還分布著13個大小不等的天然沼澤地,有禱泉湖、天星湖、玉泉湖等,有的單個蓄水面積約20平方百米以上,蓄水量約1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羅漢竹 羅漢竹

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形植物種類有23個群系,2000多種,喬木有427種。主要植被類型為常綠闊葉林和常綠針葉林,天然林主要有馬尾松、黃山松、錐粟、楓香、檫木、杉樹、竹類等。人工林主要為杉樹、馬尾松、馬掛木、水杉、柳杉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銀杏、伯樂樹、水杉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的有半楓荷、粗榧、樟樹、凹葉厚朴、鵝掌楸等。三級保護樹種有銀鵲樹等。山頂有1萬餘畝的杜鵑花海和5000餘畝高山草甸。國家三級保護的藥材有黃蓮、八角蓮、厚朴、野生天麻等。

動物資源

雲豹 雲豹

湖南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深溝幽壑交錯,有巨蟒、猿猴、雲豹、棋盤蛇出沒,錦雲杜鵑、角雉、白鶴、地花雞、相思鳥等珍禽在這裡棲息。已發現野生動物60餘種,列入國家一、二類保護珍稀動物達14種。國家一級保護有金錢豹、雲豹、黃腹角稚、白頸長尾雉。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果子狸、白鷳、大鯢、紅腹角雉、黑鴛等。屬於省級保護的動物有棘胸蛙、豹鼠、黃鼬、竹雞、野豬、鼬獾、紅嘴相思鳥、華南兔、豹貓等。

紅嘴相思鳥 紅嘴相思鳥

森林中生活的彩蝶有1200多個品種。除紅嘴相思鳥,還有中國特有的世界瀕滅物種白頸長尾雉,有雲豹、大鯢、白鷳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6種,已發現野生動物有60餘種,獸類有猴、野貓、華南虎、野豬、獾、野兔、獐、鹿、竹鼠、水鼠、白鼠、黃鼠狼、刺蝟、獺、蝙蝠等。鳥類有鷂、鷹、睢鳩、野雞、貓頭鷹、啄木鳥、八哥鳥、畫眉、野鴨、雁鶴、鴛鴦、白鷺、鸕鶿、白頭翁、翠鳥等。水生及兩棲類有大鯢、鯉魚、青魚、鱅魚、鱖魚、柴魚、鱒魚等。昆蟲類有野蠶、柞蠶、蜘蛛、蠅虎、蟋蟀、紡織娘、蚱蜢、蟬、螳螂、蜻蜓、野蜂等。爬行類有蛇、蜥蜴、鱉、龜等;還有蠍、蜈蚣、百節蟲、斑蝥等毒蟲。

景區景點

栗木橋景區

栗木橋風景區 栗木橋風景區

栗木橋景區位於公園的西端,面積達300公頃,占公園遊覽面積的12.5%。景區以栗龍谷為主要遊覽線路,景區內有森林景觀多處,自然景觀19處,人文景觀1處。景區海拔在700米到900米之間,植被覆蓋率達98% 。有栗木橋、夫妻松、楓林瀑布等。

船底窩景區

船底窩景區位於公園的中央地帶,海拔在960至1500米之間。景區全長2.1公里,是一個環形游道,可由左邊走上然後可穿過小溪走右邊下,避免走重複路線。船底窩景區的終點有一個分叉路口左邊到玉泉寺景區右邊至五指石景區,景區全程比較長,景點分散其中。位於船底窩東南側,海拔1250至1450米處,分布著30餘公頃的天然黃山松林,名黃山松濤。

白面石景區

白面石景區位於公園的西南端,因境內海拔1100米處有一巨大白色花崗岩體而得名。主要景點有萬畝高山杜鵑、穿心石、園中園、五指石、牛石城、駱駝峰、白面石、白面將軍廟等。該景區的主要特色是高山杜鵑、奇峰異石、高山灌木林和山下的田園風光。

七星嶺景區

大圍山以七星峰為最高峰,海拔1608米,七星峰南北兩側為瀏陽河的源頭,在海拔1200米範圍內,群峰逐漸渾圓融合形成西寬東窄,長約17公里的帶狀苔地灌叢草原;中間有著玉泉、天星等13個沼澤湖泊。主要景點有杜鵑海、七星峰、天星湖。

馬尾漕景區

馬尾槽瀑布位於東麓園的一片竹林上方,全程長1.6公里。瀑布長有30~40米,寬10米,但水的流量不大,就像馬尾,所以命名馬尾槽瀑布。馬尾槽瀑布的水是瀏陽河源頭的其中一支,馬尾漕景區還有一處關門石。關門石位於馬尾槽景區古竺裝寺的前面,有兩塊巨石,高5米,寬3米,兩石相對而立,形似一扇門,故被稱為關門石。

紅蓮寺景區

紅蓮寺 紅蓮寺

紅蓮寺景區有紅蓮寺、古竺裝寺、陳真人廟、鍾大仙人廟、白面將軍廟、七星古廟等六處大的寺廟遺址。相傳古竺裝寺和紅蓮寺兩座大的佛教寺院是佛陀龍樹的傳人所創。紅蓮寺又名玉泉寺,始建於唐,擴建於宋,廢於明清。山間有一石圓盤,傳為寺中遺物。寺西為船底窩寺院建築占地1公頃,有僧眾百餘,是佛教聖地和文化傳播中心。

開發建設

高山杜鵑 高山杜鵑

1958年,始建大圍山林木采育場。

1984年,成立大圍山自然保護區。

1992年,經原林業部批准開發建設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6年8月1日,正式開園。

2006年,大圍山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為首批獲得中國國家森林公園專用標誌使用授權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2007年6月8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景區。

2012年6月,大圍山通過了國家地質公園的評審。

2017年2月,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獲得湖南省秀美林場、湖南省第一批森林康養試點示範基地、全省森林公園質量管理十佳單位三項省級榮譽。

歷史人文

唐宋時期,佛教文化在湖南大圍山地區大量傳播,並留下了以玉泉寺、白面將軍廟、陳大仙人廟、李氏家廟、湯躊墓等為代表的六處大型寺廟建築群。農曆七月趕廟會、唱山歌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大圍山夕陽 大圍山夕陽

據史料分析,大圍山是湘東的佛教聖地和楚文化傳播中心之一。南宋進士出身的大學士湯濤就誕生在這裡,死後葬在白面石。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也在此雲遊求學。1927年9月11日,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第三團,從江西銅鼓出發,經過扁擔坳,並在此決策,分三路包圍白沙,經一小時激戰,攻克白沙,旗開得勝,當晚返回大圍山宿營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王首道同志亦在此地開展過革命活動。

旅遊信息

公共運輸

路線一:瀏陽市區坐126公車到長沙汽車東站,買直達大圍山鎮的汽車票(大概32到35元,時間為3個小時左右,每天兩趟,上午10:21一趟,下午4:20一趟),坐到終點站大圍山汽車站下車。在站內搭汽車去大圍山森林公園的。

路線二:先從長沙東站坐到瀏陽市中心汽車站(22元左右,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再直接在站內買票到大圍山鎮(15元左右,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到大圍山鎮再坐車到大圍山森林公園。

自駕游

大圍山交通圖 大圍山交通圖

大圍山生態旅遊示範區:長沙—(長瀏高速)—蕉溪鄉境內—大瀏高速(南昌方向)—古港—(瀏東公路)—大圍山生態旅遊示範區。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七星嶺景區:長沙—(長瀏高速)—蕉溪鄉境內轉大瀏高速(南昌方向)—(大瀏高速)—古港—(瀏東公路)—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七星嶺景區。

大圍山鎮:長沙—(長瀏高速)—蕉溪鄉境內轉大瀏高速(南昌方向)—(大瀏高速)—古港—(瀏東公路)—大圍山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