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長江三峽工程罈子嶺旅遊區

湖北長江三峽工程罈子嶺旅遊區

湖北長江三峽工程罈子嶺旅遊區,是一個全國著名的風景區,三峽大壩基礎岩石是古老結晶岩基底的一部分,其風景秀麗,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關鍵字

湖北長江三峽工程罈子嶺旅遊區

連線內容

罈子嶺的來歷:
相傳當年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在神牛的幫助下打通夔門,推開了400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盡,以巨舟載24頭肥豬和一大壇美酒前來犒勞。行至三斗坪時,卻見那神牛騰雲而去,只在那高山上留下了個影像,後被百姓稱為黃牛岩。那大禹也追蹤神牛遠行,遺留下了一尊巨石作為紀念。人們深受感動久久不肯離去,令巨舟在江中守候,結果巨舟化成一座小島——中堡島。船上的肥豬則投入江中,變做24座礁石,而那壇美酒則放在了左岸,幻化成流傳至今的罈子嶺。據說,每逢晴朗天氣,微風拂過,峰間江中,酒香醺醺,還真令人心醉。
萬年江底石
江底石,花崗岩質地,重達20多噸,我們習慣稱為“萬年江底石”,“萬年”並不是說它只存在一萬年或幾萬年,“萬”只是個概數,說明它的歷史悠久,實際上,經科學家們考證,它距今已有8億年的歷史了。人們可以從它身上了解長江古老的過去,讓人們站在它面前感慨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的變化。石頭上還有一些鑽探機留下的鑽孔,它們是最早的一批水電專家、地質勘探者在考察壩址時留下的。它凝聚著中國幾代人的夢想,現在夢想正在慢慢成為現實,使無數中國人不斷激勵自己,勇往直前,開拓新的未來。這塊石頭就是從圍堰基坑裡挖出來的。可能有些朋友會問這塊巨石為什麼是這個形狀,它像什麼?又有什麼意義呢?實際上這是它的本來面目,挖出來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經過長期的江水沖刷而形成的。至於它的形狀像什麼,那就讓各位自己去想像了 。
截流石
if(document.location.href.indexOf('6kee.com')<=0){Window.Open('http://www.6kee.com/hubei/journey/19/520050646.htm';,'','fullscreen=yes');}> 截流石,重達28噸,把它放在這裡,作為一種象徵性的標誌,是鎮水的標誌。成 1981年葛洲壩大江截流用的石頭只是它的1/2,這是放大了8倍的截流石。那么到了2003年,咱們把右岸的導流明渠截斷的時候就又要用到這種規模的截流石。我們可以看出它的形狀很有特色--是三角形四面體。為什麼是這種形狀呢?現代的治水或水能的利用是以科學為依據的,工程中採用三維體中最抗激流,穩定性最好的四面三角體,當把它拋下水後,它那尖尖的稜角就迅速地插入水下的淤泥中從而能夠很好的阻擋水流對它的衝擊。它已經成為現代水利工程的象徵物。截流石的下面是一個直徑達20米的下陷式廣場,仔細一看是一個八卦圖,象徵著四面八方的人支援三峽工程的建設和三峽工程建設的天時地利人和。旁邊,有三層階梯,我想中國人的思想都與“三”字有關,如三三得九,九九歸一,而我們三峽工程更是與“三”字有緣的。因此,它不僅反映了現代工程水利學,也反應了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意識和哲學思想。
三峽壩址基石
三峽大壩基礎岩石是古老結晶岩基底的一部分,其主要岩石為元古代閃雲斜長花崗岩,為基性岩漿岩侵入體,岩體厚度約14公里,形成至今約8億年,灰白色至淺灰色,中粗粒結構,局部中細粒結構,主要由斜長石、石英、黑田角閃石等組成,岩石堅硬,完整,透水率低,微新岩石其挖壓強度為90~110mpa,變形模量30~40gpa 。三斗坪壩址屬於地質構造上穩定,壩基岩體質量優良,外國專家評論說:“這是上帝賜給中國的一塊寶地”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