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西瓜御製碑文

湖北恩施西瓜御製碑文

湖北恩施西瓜御製碑文,因其文字主要記載了種西瓜事而名,是我國唯一保存完整的記載西瓜種植歷史的農事碑刻。石碑歷史西瓜碑,又稱南宋引種西瓜摩崖石刻。

基本信息

(圖)湖北恩施西瓜御製碑文湖北恩施西瓜御制碑

湖北恩施西瓜碑,因其文字主要記載了種西瓜事而名,是我國唯一保存完整的記載西瓜種植歷史的農事碑刻。本文除對其碑文進行辯識外,還通過對西瓜碑所記載的種桑、果、蓮,以及人物、交通等信息,結合宋代舊施州城一一柳州城源流,對西瓜碑的歷史、民族史、古城址、交通和宋時少數民族地區羈縻州郡制度等價值進行分析,並呼籲採取緊急措施進行搶救保護。

湖北恩施西瓜御製碑文,西瓜碑以當地山坡中的自然砂岩為石材,歷年久遠,能保存至今,實屬珍貴難得。但因其裸露荒野,飽受風雨侵蝕,碑文多處風化剝落,一些字模糊難認,自民國以來,凡有辨讀西瓜碑文者,都根據對字形、字意的分析和有關考據提出各自認法,標點斷句不同,對碑文理解不同。

石碑歷史

西瓜碑,又稱南宋引種西瓜摩崖石刻,位於湖北省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周河村二台坪,地處宋舊施州城一一柳州城西門外,為南宋鹹淳庚午(公元1270年)摩崖石刻。因其石刻文字記載了郡守秦姓將軍到此栽養萬桑及種西瓜事,並對西瓜的種類、引種時間、培植方法等進行了重點介紹,而俗稱西瓜碑。碑以高6.5米、寬5.5米、厚7.4米的自然灰褐色巨石砂岩削麵鐫刻而成,刻銘框高1.49米、寬1.1米,高離地面1.85米,碑文從右至左豎刻10行,每行17字,共169字。

內容記載

西瓜,作為盛夏消暑最佳食品,是由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傳人內地的多種瓜果蔬菜與糧食作物的一種,它是以契丹為中介,從居住於色欏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及天山一帶的少數民族一一回紇傳人內地的。在我國的文獻中,始見於五代後晉同州郃陽令胡嶠的《陷北記》。鄂西地區西瓜的種植,史志更少見記敘。中華民國6年(公元1917年),恩施縣知縣鄭永禧著《施州考古錄》上卷《柳州城》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其文如下:

郡守秦將軍到此栽養萬桑諸果園開修蓮

花池創立接客亭及種西瓜西瓜有四種內

一種雲頭蟬兒瓜一種團西瓜一種細子

名曰御西瓜此三種在淮南種食八十餘年

矣又一種回回瓜其身長大自庚子嘉熙北

游帶過種來外甜瓜梢瓜有數種鹹淳五年

在此試種種出多產滿郡皆與支送其味甚

加種亦遍及鄉村谷刻石於此不可不知也

其瓜於二月盡則以種須是三五次埯種恐

雨不調鹹淳庚午孟秋朐山秦口伯玉謹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