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南缺鰭鮎

鮎科缺鰭鮎屬的魚類。分布於泰國曼谷及湄南河及湄公河以及雲南瀾滄江下流的景洪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湄南缺鰭鮎(學名:Kryptopterusmoorei)為鮎科缺鰭鮎屬的魚類。分布於泰國曼谷及湄南河及湄公河以及雲南瀾滄江下流的景洪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泰國湄南河水系。由於過度捕撈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野生物種幾乎絕跡,目前只有少數人工養殖。

形態特徵

無背鰭;臀鰭i-64-65;胸鰭i-15-16;腹鰭i-7;尾鰭i-14-i。鰓耙19-21;椎骨48。體長110-160mm:為體高4.3-4.6倍,為頭長4.2-5.4倍。頭長為吻長2.5-3.7倍,為眼徑6.1-6.4倍。體延長,很側扁,尾柄細,頭縱扁,短而鈍,後部隆起,在腹鰭起點的垂直上方達到最高點,向後漸降低向尾部彎曲。眼大,眼緣不游離,被皮膜覆蓋。前後鼻孔相隔較遠,前鼻孔呈短管狀,後鼻孔為裂縫形。口較小,端位。口裂較淺,後端不及眼前緣。口角至眼前緣的距離約為吻長之半,從頭前視,口裂呈“∧”形。上、下頜等長,具絨毛狀細齒,形成新月形齒帶,犁骨齒形成一塊橢圓的齒帶。須短,頜須長,頦須短。鰓耙細長,較密。鰓孔大。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無背鰭與脂鰭。臀鰭後端不與尾鰭相連。胸鰭長,無骨質硬刺,第一根不分枝鰭條極少骨化而柔軟,前後緣光滑。尾鰭深分叉。

分布

雲南瀾滄江下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